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說摩托車有備用油箱,騎到路上沒油了可以打開,備用油箱裡的油按日常代步的油耗算的話足夠你用一個星期。
當時我就特別吃驚,因為我小時候特別愛折騰,家裡的摩托車能拆的地方我都拆開看過了,自認為對摩托車還是很了解的,但我根本沒見過這個備用油箱到底在哪裡。
後來我才知道,摩托車其實不存在單獨的備用油箱,所謂的備用油箱其實是一種控制策略而已。
摩托車油箱出油口有兩根油管,一根高一根低。正常行駛時使用高管子供油,當油量低於管口時汽油就流不出去了,摩托車就會熄火。這時候擰動閥門,使用低管子供油,就可以繼續使用油箱內剩餘的汽油了。這就是所謂的備用油箱。
這個備用油箱和汽車的油表報警燈很相似,只是油表報警燈是提前告訴你快沒油了,而摩托車的備用油箱則是提前給封存了一部分備用燃油。不過備用油箱使用完再次加油時應該及時把油箱閥門復位,不然等下次燃油耗盡時就徹底走不動了。
據說當年的老司機們遇到摩托車沒油的情況時還有更絕的招數。
第一個就是往油箱裡倒水。
因為摩托車出油口會略高於油箱底部,所以油箱裡會有很少量的汽油無法正常流出去。而水比重大,加水後油箱裡剩餘的油會被浮起來,從而正常流出。不過我認為這個方法只是談資而已,現實中是行不通的。畢竟殘留的汽油太少了,加水後也只有表面一層油花,最終只能是油和水同時流入油路,根本無法保證啟動,甚至還有可能導致發動機損壞。
第二個絕招就是燃油完全耗盡後把摩托車側著放倒,等待數十秒鐘後再扶起來基本上就能再次啟動了。其實這個操作的原理很簡單,放倒後油箱裡剩餘的汽油都彙集在一起,很輕鬆就可以從出油口流出去了,大概有5-10毫升的量。
這個操作我試過,確實管用。我家以前有一輛嘉陵70摩托車,放倒一次可以行駛1-2公里左右,運氣好的話能連續放倒2-3次,實現5公里左右的續航。曾經有一次走半路沒油了,我就靠這個方法重新點火,遇到下坡路熄火,該上坡時捏離合器並往後踩一腳,循環擋的車剛好掛上四擋,然後鬆開離合器發動機就憋著了,加著油門繼續爬坡,遇到下坡後還是直接擰鑰匙熄火,結果就靠著這麼點油硬是跑了接近8公里路,最終騎到了加油站。
不過以上這些經驗也只能用於那些老摩托車了,因為它們都是化油器發動機,供油系統很簡單,可操作的餘地很大。而如今摩托車都換上電噴發動機了,油箱裡裝有油泵,供油系統和控制系統也更加複雜,以前的老經驗也就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