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散舉牌的寶馨科技炒作大於實力

2022-08-05     英才雜誌

原標題:牛散舉牌的寶馨科技炒作大於實力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股票市場中充斥著各路資金,根據不同的資金屬性和投資風格,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也就是大A股經常出現的「主力資金」,他們在一般情況下是股票市場中的主導力量,一舉一動不僅影響個股走勢,在較強資金實力支持下,甚至可以決定著大盤的起起落落。

其中有一股資金勢力被市場稱為牛散遊資,如陳慶桃、葛衛東、周信鋼家族等,不同於公募、大股東和QFII的投資理念,他們以小盤股或迷你盤為「根據地」,投資風格相對難以琢磨,雖然資金實力無法與傳統主力相比,但每次他們出現,也都能引起市場不小的震動。

之前被市場「冷落」數年的寶馨科技(002514.SZ)最近幾個月因新能源熱潮和牛散舉牌而重新獲得關注。據統計,這家上市公司最近的券商研報可以追溯至2018年1月30日,近4年多都沒有被機構關注。而該股是從2016年後震盪走低,股價一度從巔峰的近20元/股,回落至最低的3.2元/股。後面雖然也有小起伏,但仍然無法走出頹勢,直到今年4月底隨大盤二次探底後,開啟「逆襲之路」。股價在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裡,從3.24元/股上漲至最近的18.49元/股,上漲幅度達到415%,上證指數同期的區間漲幅僅10%。

牛散舉牌,成本價大約是多少?

舉牌寶馨科技的是牛散屠文斌、施玉慶夫婦,根據上市公司7月7日披露的信息來看,首先是由於屠文斌、施玉慶兩人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已經超過5%,因此公司需要公告;其次兩人也闡述了投資邏輯是「看好公司新能源+智能製造」的發展戰略,後面會繼續增持」;後面還披露了兩人集中競價購買的明細,買入始於6月23日,截止寶馨科技披露前一天的7月6日,兩人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票1412.14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2.5488%。

此次增持後,屠文斌、施玉慶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771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0015%。期間二人也在6月28日和7月1日出現過部分的獲利了結,預計兩次減倉獲利2200多萬,神奇的是第二天股價均出現盤中大跌的情況,7月2日直接全天封跌停板。

牛散夫婦的一番操作,也是一掃前一天跌停的陰霾,帶動了散戶的熱情,公告當天下午寶馨科技的股價快速拉升至漲停,封至收盤。目前按照寶馨科技披露的信息來計算,估計牛散夫婦在寶馨科技的成本價在8.16元/股,按照8月2日的收盤價來看16.3元/股計算,浮盈大約在2.25億左右。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屠文斌分別為露笑科技(002617.SZ,持股2.87%)前十大流通股東。此外,他近兩年還曾出現在、海特高新(02023.SZ)、聚燦光電(300708.SZ)、科拓生物(300858.SZ)等市值不足100億的超級小盤股的股東名單中。

寶馨科技成色如何?

無論價值投資還是炒作投機,基本面情況還是相當重要。

別看寶馨科技市值不足百億,但公司涉及的熱門板塊概念還是相當豐富,有智能電網、儲能、智能機器人、工業母機、光伏太陽能等,都是目前非常火熱的賽道板塊,這樣主力資金在拉升股價時阻力會相對較小,成本也沒那麼高。

前兩年,寶馨科技因2014年併購上海阿帕尼時踩雷。被收購標的業績變臉,三年業績無法達標,使得寶馨科技也陷入業績困境,疊加控股股東連續變更,使得公司經營管理不穩定。在這期間寶馨科技的主業是金屬製品業,主營業務包括電子設備數控鈑金結構件的製造和火電靈活性調峰技術,這兩塊的業務占比可以達到80%,但由於近兩年成本上漲,公司這兩塊業務的毛利率也出現腰斬。

轉機在於「換帥」。

2020年寶馨科技由於前期併購踩雷等帶來的資產減值損失2.62億,也導致公司當年凈利潤出現3.91億的巨額虧損,當然也有40%的收入下滑。為了2021年不被披星戴帽,公司引入了新的股東,原股東也是放棄了控制權。

2020年12月,江蘇捷登成為寶馨科技控股股東,雖然明面上看江蘇捷登持股5%,但原大股東陳東及汪敏將其持有的18.25%股份表決權委託江蘇捷登行使。因此江蘇捷登持有公司23.25%的股份表決權,也就成為寶馨科技的控股股東。馬偉作為江蘇捷登的大股東南京捷登的實控人也是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隨後的2021年上半年,寶馨科技換血管理層和組織架構,同時也將上市公司戰略集中於光伏、新能源汽車換電等新能源產業。

至此,換帥後的寶馨科技在傳統業務上新增了光伏電池和組件製造,完成「華麗轉型」。然而,從財報角度來看,公司目前光伏設備的營收微乎其微。2021年,公司光伏設備的營收217.06萬元,占比僅0.34%。在建的投資16.8億元的2GW光伏電池及2GW光伏組件、新能源高端裝備相關產品;南京捷登和寶馨科技共同與安徽懷遠縣人民政府簽約的新能源高端智能製造項目,該項目投資127.2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18GW高效異質結電池和8GW光伏組件生產線。

簡言之,寶馨科技光伏板塊的業績潛力是目前市場炒作的核心,而其他熱門概念例如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翻譯過來就是公司原有主營之一的電子設備數控鈑金結構件確實可以有向智能製造升級的潛力,屬於這兩個熱門概念的產業鏈上游的一環,能生產出光伏組件、機器人零件、電動車零件等。

還有智能電網概念,其實就是公司另一項原業務火電靈活性調峰技術,在不同用電高峰之間調節,也確實有轉型升級的潛力,但未來的技術投入情況才是關鍵。

總結來看,寶馨科技在2017年,甚至更早就已經有上面兩個主營業務線,但由於行業景氣度不高,經營狀況並不理想,只有每年幾千萬的凈利。而目前隨著政策紅利帶動智能製造、智能電網的景氣度逐漸上行,這才是寶馨科技「翻身」的核心原因,也就是周期向上帶來的β收益。

概念是「蹭」上了,但就目前公司的業務發展狀況來看,依舊需要時間換業績。首先光伏產業今年剛簽訂合作,產能釋放遙遙無期;其次原有業務雖然有升級的潛力,但潛力轉化為實力需要大量技術、資金和時間投入,能否趕上周期上行的「順風車」還不一定,現在將估值炒上天未免為時過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d7b67f56572bc25b67233961944a8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