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博納的堅守

2022-08-18   英才雜誌

原標題:主旋律博納的堅守

「一個蛋從外面被敲開,註定被吃掉。你要是能從裡面自己啄開,沒準兒是只鷹。」7年前宣布要從納斯達克私有化的博納影業,終於又「啄開」了一條上市路。

8月18日,博納影業(001330.SZ)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成為2018年以來第一家登陸A股的影視公司。

而就在二十天前,博納影業在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開篇的出處《長津湖》成為繼《烈日灼心》和《紅海行動》之後,博納收穫的第三個最佳影片。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在行業低迷、疫情散發的當前,曾經如日中天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樂視網,虧損的虧損、退市的退市。誰要說7年前就預料到了今天的景象,那大機率是騙子。不過博納卻硬是通過自己的堅守,在「寒冬」中殺出了一條路。

堅守主旋律,保持「不虧金身」

2020年,華誼兄弟巨虧逾10億元,2021年再次虧損2.46億元,扣非凈虧損更是達到10.73億元。光線傳媒2021年也凈虧損3.12億元。2015年市值超越博納影業十多倍的兩家巨頭,沒有扛住疫情的打擊。

不過博納影業卻在這兩年保持「不虧金身」。2020年博納影業歸母凈利潤1.9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是1.26億元;2021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0.19%,達到3.6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是3.01億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國票房收入僅恢復到2019年的73.53%。但博納影業2021年的營業收入卻已經超過2019年,歸母凈利潤更是較2019年增長了15.17%。

而且這種勢頭還在持續。

今年上半年,博納實現營收14.73億元,同比增長81.89%;歸母凈利潤為2.36億元,同比增長783.15%;扣非凈利潤為1.52億元,同比增長1124.45%。

取得這樣的成績,看似是因為《長津湖》等爆款影片,更深層原因則是博納對主旋律題材的挖掘和堅守。以《智取威虎山》為開端,博納開創了近年來真實事件改編的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的新篇章,同時博納也是國內對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最成功的影視公司。

前有「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及《紅海行動》屢獲國內外大獎,後有「中國驕傲三部曲」《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及《決勝時刻》被國家電影局特別推介。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博納又推出「中國勝利三部曲」,其中《中國醫生》成為當年暑期檔票房冠軍,《長津湖》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招股書顯示,博納在2019-2021年投資並上映了20 部影片,累計實現票房收入 221.19 億元。其中,票房超 10 億元的國產影片 8 部,占全國票房超過十億元的國產影片總量的 26.67%,票房占比則達到30.27%。

堅持全產業鏈,打造影視「王國」

除了對主旋律題材的矢志不渝,博納對全產業鏈的打造也沒有被疫情嚇到。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博納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近二十年。在這期間,博納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累計總票房超過600 億元,是累計票房率先突破400 億元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其中有16部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中國電影歷史票房榜前十五名中,博納占有四席。

在深耕發行主業的同時,博納也在積極向上下游拓展。

院線業務方面,博納影業於2019年2月取得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出台後的第一張電影院線牌照。2019年4月首家影院正式加盟博納院線,截至2021年12月末,博納院線旗下加盟影院共108家,銀幕905塊,其中資產聯結型的自有影院92家,外部簽約加盟影院16家。

2021年,博納院線旗下加盟影院實現票房收入7.36億元,放映場次151.15萬場,年度觀影人次超過1800萬,單銀幕產出80.95萬元。根據拓普電影資料庫,在2021年票房收入前500名的影院中,博納院線旗下加盟影院占了16家。專業人士指出,未來隨著自有影院數量和票房增長以及公司院線加盟業務的拓展,博納院線市場份額及排名有望進一步提升。

影院業務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博納影業在北京、上海、杭州、寧波、重慶等城市投資建成並管理101家五星級標準現代多廳影城,銀幕總數841塊,在全國重要電影票房市場中完成了初步業務布局。

然而最近三年,由於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影院座位數增速高於觀影人次等因素,導致影院排片減少,市場整體電影放映業務的上座率均處於下降態勢。不過,博納的上座率仍然處於行業前列。

面臨種種不利,博納仍堅持擴建影院版圖。在此次IPO所募集的13.83億元中,博納電影院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為2.1億元,主要包括裝修、銀幕、座椅、還音設備、放映設備、集成系統、辦公設備及輔助設施等。

博納在招股書中表示,影院行業處於電影票房收入分帳的首個環節,是公司取得穩定現金流和經營收益的重要保證。影院項目將擴大影院規模,進而可以藉助下游放映渠道保障公司發行業務取得影片發行權、提升議價能力。同時還可以鞏固和提升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的協同發展優勢,充分發揮下游影院放映終端對於上游業務的支持作用。

對於部分人所質疑的,博納一邊關影院、一邊又開影院的問題,於冬表示這屬於正常商業操作,關掉盈利能力差的資產,開展盈利前景好的項目,本質還是為了企業的良好發展。而且博納相信,當市場恢復以後仍將迸發出觀影活力。

堅定綁定人才,為未來作保證

不過,優秀影片仍是電影行業的根本,爆款能否持續是博納面臨的挑戰,也是投資者最大的疑問。除了影院項目,博納IPO所募集資金的主要投向,還是影片。

招股書顯示,博納影業擬將所募集資金的10.34億元投入到10部影片當中,《智取威虎山前傳》、《紅海行動2》、《血戰上甘嶺》、《汶川大地震》等在列影片,表明了博納對主旋律題材的堅守和信心。

當然,只靠題材並不能取得高票房,最終還要靠人來實現。影片的質量離不開導演、製片、演員、編劇等核心人員,而博納與優秀人才建立並保持著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並通過電影項目發展協議等方式進一步強化。

舉例來說,知名導演中,林超賢自2013年起與博納合作至今,作品包括《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長津湖》等;爾冬升自2019年起與博納合作,作品有《竊聽風雲 3》《三少爺的劍》等;劉偉強更是從2002年就與博納合作,拍攝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中國醫生》等。

博納還通過參股投資和長期合作協議等方式,與影視工作室、文化出版公司、演藝經紀公司等行業內企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在演員中,張涵予、陳寶國、章子怡等不僅持有博納股權,而且均由個人或工作室與博納簽訂協議,約定合約期內的合作內容。

院線、影院環節也很關鍵。除了自身對院線和影院業務的拓展,博納還與萬達、阿里等影院、票務巨頭形成股權合作。招股書顯示,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持有博納影業7.72%股權,萬達電影持有1.88%股權,另外林芝騰訊也持有4.84%股權。如此一來,電影作品的排片、售票等方面也得到進一步保證。

考慮到目前國內電影產業的收入依然十分單一,主要來自於票房。博納的全產業鏈布局、與人才的綁定、與影院終端及票務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為未來的業績提供了保障。

堅決不折騰,遠離資本市場喧囂

對博納的發展做一個總結,其實就是不折騰。

在私有化完成的2016年,博納實控人於冬就表示:「博納不借殼,不走捷徑,就老老實實排隊IPO。」 2017年9月,博納影業首次披露深市主板招股意向書,正式啟動回A。

此後,2018年「陰陽合同」事件爆發,影視行業進入寒冬。2019年康得新財務造假案發,被牽連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又是此時博納IPO的審計機構。受此拖累,博納的審核狀態變為「中止審查」。在此期間,同業新麗傳媒不堪曠日持久的排隊,於2018年「賣身」閱文集團。即便如此,博納也沒有想過走捷徑,而是老老實實做電影。

用於冬的話說,博納沒有退路,只有拿作品說話。

也正因為遠離資本市場的喧囂和誘惑,博納證明了對真實事件、社會熱點的把握能力,將主旋律題材影片打造的越加精緻和自如,對觀眾喜好的把握也更加精準,從而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爆款影片。「博納雖然走得慢,但方向是對的,而且目標很明確,就是做好電影。」於冬這樣說。

優質IP在手,博納面對疫情也有更多辦法。

比如,儘管2020年疫情對影院和院線業務造成較大衝擊,全國影院為了抗疫大局停業近半年,全年票房收入僅為204.17億元,同比下降68.23%。但全國人民隔離在家,各大網絡視頻平台的流量增加,網絡視頻平台及電視台對影視劇版權的需求增加。在電影院線發行業務遭遇困難的同時,博納的電影在線發行業務、電視劇版權銷售、影視劇版權及衍生授權等版權類業務則出現了較高增長。

今天,經過百般蹉跎,博納影業終於實現了心心念念的A股IPO,進而開始新的征程。展望未來,於冬稱,過去的二十年博納走得比較慢,道路比較坎坷。未來將真正進入快車道,博納也會更加有定力,更加專注電影產業,也相信中國電影產業會出現比肩好萊塢大公司的世界級企業。

毫無疑問,在主旋律題材逐漸成為行業共識以後,博納所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大。不過,就像《長津湖之水門橋》中的台詞所說,「哪一場仗不難打,越難打,就更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