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僅9000元,上映6天遭下架,這部電影的失敗,讓導演懷疑人生

2022-02-16     電影七

原標題:票房僅9000元,上映6天遭下架,這部電影的失敗,讓導演懷疑人生

試想一下,一部電影在國內上映,首日有5人退票,只有三人觀看,單日票房僅90元。

後來,上映6天就被下架,最終票房定格在9000多元,連「萬」都沒破。

要知道,對於當下動輒數億,甚至上十億票房的電影來說,簡直不敢想像。

對於電影《張之洞》如「炮灰」式上映,導演三丑也很無奈。

有不少網友調侃到:「《張之洞》無疑是2022年的票房慘案。」

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差到這種地步?

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以下三個。

第一個原因:電影沒有票房號召力

其實,導演三丑自己心裡也清楚,這部電影並不具備任何商業價值。

要知道,一部電影上映,明星與票房直接掛鉤。

「含騰量」、「含京量」、「含渤量」....成為了電影能否票房大賣的硬性指標。

如果沒有達到這些標準,那麼電影很難在票房方面獲得成功。

據統計,在2021年,一共上映了697部電影,有近100部電影的票房在10萬元之下,其中有73部電影的票房不過萬。

而電影《少年董存瑞》上映13天,票房僅20元,創歷史新低。

儘管該片的導演,剛憑藉《張之洞》獲得過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的導演新人獎。

而三位主演,都是國內知名演員,《大宅門》的劉長純,《人間正道是滄桑》的陳麗娜,以及《過把癮》的史可。

但是,他們的票房號召力,遠不及沈騰、吳京、徐崢這些當紅明星。

第二個原因:電影宣傳做得不到位。

電影《張之洞》的上映屬於「裸發」,也就是說沒有做太多宣傳。

對此,導演三丑為了挽救自己的電影,親自寫下了宣傳小作文。

先是把電影的拍攝初衷講了一下,然後強調自己很認真想把故事講好,最後呼籲觀眾走進電影院一睹為快。

但是事與願違,在觀看一部電影前,影片本身沒有突出亮點,很難讓觀眾心甘情願買單。

而且放出的預告片,也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沒頭沒尾不說,鋪墊也不夠清晰,基本上無法引起觀眾的興趣。

最終,票房的慘敗,讓導演一度懷疑人生。

第三個原因:傳記題材的電影,確實很難吸引人。

不可否認,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基本上以年輕人為主。

而他們對於「張之洞」這位歷史人物知道得少之又少,也沒有家喻戶曉的故事可講。

所以,觀眾對於該片自然提不起興趣。

就拿2018年上映的《第一夫人》來說,這部電影可大有來頭。

首先,是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主演。

其次,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編劇獎」,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4項提名。

然而,它在國內上映後,只斬獲了200多萬票房。

反觀,最近大熱的《長津湖》,大家對於「長津湖戰役」這段歷史很是了解。

電影不僅展現了一個個真實慘烈又震撼的故事,而且還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

不難看出,故事才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而《張之洞》作為傳記體的電影,主要還是故事性不強。

一方面,很難帶來視覺效果上的震撼,另一方面,故事本身也很對心靈帶來衝擊。

很少有人願意坐到電影院,花兩個小時,去了解一個人的故事。

當然,製片方認為《張之洞》票房低迷,是電影院排片少導致的。

電影上映首日有42場排片,其中有39場空無一人。

所以,第二天,只有10多場排片,到了第三天,驟降至2場。

很顯然,影院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盈利,沒人看也就意味著場次少。

而在《張之洞》上映時,已經有多部作品正在熱映,避免不了優勝略汰。

總的來說,《張之洞》的遭遇,也給很多電影敲響了警鐘。

國內電影市場需要百花齊放,需要不同的題材,但並不是指每種題材都適合拍成電影。

要不然,票房將是肉眼可見的慘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bbe61148b773fffe761a3d27180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