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章小蕙,把夢境活成現實

2023-06-30     時尚COSMO

原標題:60歲的章小蕙,把夢境活成現實

回想因直播而出圈,章小蕙用的形容詞是「夢幻」,當然是因為棚里燈光很美,襯得她臉龐和黑髮越發生動,也更因為她個人的閱歷談吐、媒介形式、消費觀念乃至社會文化,諸多變量那一晚耦合在恰好的時刻,這一次,她不僅被看見了,也被看懂了

後來的一周里,她的出身、品味、婚姻再次被事無巨細地回顧,好在時代給曾經的爭議標籤賦予了新的註解。直播時,章小蕙有一瞬出神,她感受到氛圍正好,無意識地說了一句話:「我走了好遠,才走到這一步。」的確好遠,遠到水到渠成,遠到夢境成真。

章小蕙 Teresa Cheung

章小蕙,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專欄作家,演員。曾在《明報周刊》《星島日報》開設專欄,作為雜誌編輯分享愛用物品和生活見聞。作家亦舒曾評價她為「時髦潮流以外的一個等級」,近日因小紅書直播,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因藝術性的產品介紹方式,引起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

見過章小蕙的人,都很難相信她60歲了。不光因為姣好的外表,還因為充沛的熱情。過往媒體採訪她,總愛在開頭花上百來字羅列她穿戴在身的品牌。雜誌拍攝這天,儘管穿的不是私服,她還是會為了同一條裙子搭配不同鞋子時,在腳踝上該高一寸還是低一寸,和造型師反覆討論。改妝時更是,化妝刷的尺寸、手法、產品質地·····每個細節都有一套取捨邏輯,經紀人在一旁「揭露」,她和化妝師有時能就這些話題聊上四五個小時都不停。等待布光的間隙,章小蕙想要回自己的手機,審核公眾號文章的排版,經紀人為了她的狀態沒答應,哪怕身著珠光色長禮服,也不影響她為此和多年好友假裝爭搶笑鬧著抱在一起,和青春期的閨密無異。不過只要一聽她講話,你又絲毫不會懷疑,她真的走過好遠的旅程。

面對突然爆火的直播,章小蕙說自己自始至終沒有看過別人如何帶貨,全憑自己直覺,在染髮時也捧著手機打文稿,沒有特意置裝,衣服是舊收藏。開播當天下午先是化妝,再和團隊一起吃飯,這邊剛放下碗筷,那邊就開始,一切自然發生,說不上來有什麼戲劇性時刻。但再看細節,又處處像是準備了很久。

在那6小時里,章小蕙叫觀眾為讀者,工作人員是編輯,不想要助播插話,因為「講品也是在寫作」。這套稱呼並非刻意設計,而是脫口而出。它們沿襲自80年代,那時她已經在為雜誌報紙寫時尚專欄。《明報周刊》的編輯每周把讀者來信用牛皮紙打包成小包裹送來,她在家裡一封一封拆開閱讀。從那時候起,她就認為文字往來是遠比稱呼對方「家人」或「寶寶」要親密得多的關係。

她身上穿著的那件白色上衣亦有故事。2018年,章小蕙結束13年的洛杉磯生活,帶著7個行李箱和兒子一起回中國香港,後來又搬到上海。大多數收藏被留在洛杉磯的倉庫,只有兩件香奈兒跟著她輾轉。而當直播需要一身白色的行頭,她拿出這兩件,從小最熟悉的品牌,帶給她安全感。

在洛杉磯那13年,其中有9年,章小蕙把時間花在戲劇課上,先是2年通識課打基礎,然後是7年一對一大師課,老師不乏萊昂納多的表演指導,她在課堂里朗讀莎士比亞的詩歌和劇本。最狂熱的時候,她聖誕節一個人在紐約過,連看了8場百老匯的演出。那是她亟須的精神養分,像樹木吸收水和陽光一樣自然,從沒想過更長遠的計劃,或者一定要為了什麼結果而去做,只為讓自己滿足:「為什麼不呢?」

「現在才明白,可能就是為了在直播的時候給大家念出兩句詩,哈哈!」跨越10年時光,她輕鬆地自我調侃。如果沒有那些年的學識積累,她無法花12分鐘介紹一盤名叫「文藝復興」的眼影,把色號與波提切利在1481年創作的名畫《春》的局部一一對應,淺色是仙子的薄紗,深色是樹上的橘子,這也成為社交網絡上被轉發最多次的卡段。眼影的庫存稀少,講解的時間對成交數據來說極不划算,但這不是她在乎的,她只要「分享我對這一盤眼影的喜悅」。正因為這樣,觀眾透過產品介紹,看到了章小蕙的強烈個人風格,而不是反過來。「讀者也給了我一個新的現代文藝復興。」章小蕙說。

那天直播到深夜,結束時章小蕙沒有疲憊,只覺得輕鬆,又帶著團隊去吃夜宵,直到5點才睡下。睡足8小時醒來,她開始看前一晚的反饋,看到一個年輕的直播觀眾寫道:「章小蕙的直播有情緒價值。」她不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詢問身邊人,才知道原來很多年輕女孩從她的視頻和直播里汲取精神支持:原來可以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只需要做自己。

嚴格說起來,章小蕙從事「種草」工作已經超過23年。這一路,她本人什麼標籤都被貼過。甚至連母親和姐姐有時都不理解她對美的熱情,可章小蕙幾十年如一日地不反駁,只解決問題。90年代末陷入低谷時,她靠寫專欄、開買手店養活自己和孩子,對債務有疑義就去打官司釐清。那個時期,她的不解釋背後有著不願給八卦小報提供素材的負氣和較勁。境況變好後,她乾脆離開香港去洛杉磯生活,行至開闊處,把那些「口水」遠遠甩在身後。40多歲開始近10年戲劇學習後,章小蕙進一步沉下來。她在紐約研讀過最古典最工整的戲劇劇本,便沉迷於那些凝練和精準的語言骨架,因此也變得越發少言,但只要張口,必然要傳達自己的所思所想。2016年,她父親去世,見過生命無常,更覺得一切都不重要。

與其解釋,不如創造。2018年,章小蕙在朋友的支持下,開始更新公眾號,每篇文章需要寫一周,iPad是她的寫作工具,一開始普通話不好,幸好有輸入法的聯想功能,讓她只打幾個字母,就能選擇想要的詞語。文字更新的間隙,她讀莎士比亞的劇本和詩,錄成音頻,讀者在留言中寫道:「有一種讓人平靜的力量。」交流對象從同齡人拓展到00後,章小蕙很開心自己依然和她們沒有代溝,能像朋友一樣分享今天買了什麼新奇的東西。但她也仍然能透過文字回復,敏感地感覺到年輕人的壓力依然存在。而她能做的,就是自在生活,讓年輕人看到更多可能性,就是她理解的「情緒價值」—「我要帶來什麼影響力,我要給大家帶來什麼的增值。這個就是我的存在感。」

章小蕙搬到上海來生活,她住的地方周圍有很高質量的手作咖啡店,品質不輸任何一個國際大城市。店主很酷,不允許外帶,要求顧客必須在30秒內喝到嘴裡,她覺得有趣,日日光顧。有時想念巴黎,朋友建議她去外灘轉轉,她依言嘗試,在美術館裡見到對藝術作品充滿見解的小朋友,也覺得新鮮。不久前她去杭州參加品牌活動、酒店窗外就是山林,她深呼吸後,感嘆從此又愛上一個城市。

這是章小蕙現在的生活狀態,沒有任何自我設限,好像生活里無數有趣的細節等著她去採擷。「你把我放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我都能活得很好。我的狀態,我的文字,我不用解釋什麼,這就是我最好的辯解。」

玫瑰是玫瑰是玫瑰,rose is a rose is a rose。這是章小蕙公眾號的名字,也被直播間沿用,出自1913年美國作家格特魯德·斯坦(Gertrude Stein)的詩作。年少第一次讀到這句,她只覺得韻律有趣。結婚生兩個孩子又離婚後,她說9年好像度過別人一輩子,開始讀懂,第1個玫瑰是自我確認,第2個是尋求認同。18年前,章小蕙接受COSMO專訪,形容她的狀態是「報復性工作」,那時她剛剛走出低谷,事業上正軌,正用力地抓住一切機會證明自己可以。近一年,她說,她終於讀懂了第3個玫瑰,沒有假想敵,無須把任何對抗的張力作為生命的動力,隨遇而安,我就是我。

採訪當天,是章小蕙的60歲生日,按照傳統觀念,這是個大生日,想像中應該很有儀式感地去慶祝,實際上她依然工作滿檔,上午去郊區,下午回市裡坐下聊了兩個多小時,晚上還得繼續寫作。無論境遇如何,章小蕙從不委屈自己,每一天都要睡足8小時,從不節食,盡一切努力讓自己開心,也因此,無須在生日這天額外寵愛自己:「人過了45歲,能把自己過好,就是一個創舉。」茶室里,工作人員帶來一個榛子蛋糕,邊聊邊拆開,她驚呼好美,意猶未盡吃了兩塊:「你看,一個蛋糕我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團隊今年給她的生日禮物,是一隻萬寶龍的「80天環遊地球」鋼筆,她被擊中,感動到流淚。這本書曾經在青春期打開她的視野,帶她去坐飛機、坐熱氣球,讓她篤信眼前有一個更大更美的世界在等她,相比於家世出身,這種閱讀帶來的好奇和渴望,支撐她走到今天。也因此,她並不會把直播作為工作重心,仍然覺得文字是自己的根基。

聊天的最後,我們請章小蕙為COSMO簽一句寄語,她用精緻的花體英文寫下一段話:「Live your dream.」不是活在夢裡,而是把夢境變成鮮活的現實:「我寵愛我自己就夠了,為什麼不呢?」

文章刊登於《時尚COSMO》7月刊

編輯:宮哲怡

攝影:李賀

造型:蒲安

採訪&撰文:李悅

化妝:孫琦

髮型:Claudia

造型助理:Vesta

場地支持:WS SPACE 無集

設計:遲遲

新媒體排版:Yuri

新媒體美編:Chiu

視頻拍攝:李穎傑

視頻剪輯:王炳楠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b3a70ebb4112f1bfca6e1a33a0a5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