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在海南舉辦年會,馬雲發表了長篇演講,這可能是他在淡出視野前的最後一次演講了。馬雲在演講中,暢談後疫情時代的數字化經濟發展的大膽預言。
馬雲指出,後疫情時代,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在所有巨大的不確定當中,數字化是最確定的,數字化一定會全面改造所有行業。每個企業都必須完成數字化升級,否則,打敗你的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而是用好網際網路技術的企業。未來十年,是傳統行業推進數字化的最後十年。如果你不進行變革,十年後你一定是數字化脫貧的對象。
馬雲的演講不是危言聳聽,當前,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迎來寒冬,疊加國際形勢的衝擊,再加上數字化、機械化、智能化的取代作用,整個就業形勢「雪上加霜」,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今年應屆畢業生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而畢業去向落實率再創出歷史新低,有八成畢業生目前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根據8月統計數據,各個年齡段的失業率屢創新高,尤其是24歲以下青年人失業率高達19%。
馬雲在多次演講中,呼籲各行各業要擁抱網際網路和數字化浪潮,也警示廣大打工者要積極轉型發展,因為,當人工智慧和數字化技術漸漸走向成熟之後,必然導致更多的行業、工種和崗位被機器所取代。根據馬雲在演講中的預言,未來10年,這10個職業或將率先淘汰。
【1】固定線路司機。
在青島某港口,成百上千的車輛在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運行著,卻沒有一位司機在駕駛。坐在指揮室的幾名操作人員,監控著這些無人駕駛的車輛。原來有100多個工種、2000多個工人的碼頭,現在只有20多個人在運轉。無人駕駛的汽車,必將率先在固定線路上大量使用,比如,長途運輸車輛、港口廠區運輸車輛、固定線路公交車,等等,完全可以使用無人駕駛了,原來的司機將面臨失業。
【2】流水線上的作業工。
在某大型汽車裝配車間,原來人頭攢動的場景不復存在,整個廠區幾乎看不到一個工人。原來這個車間的300多名流水線作業工,全部被智能機械、數控工具機、自動傳輸取代了。凡是工作內容簡單、重複,沒有技術含量的崗位,在大降人工成本的時代,必將被機器人取代。
【3】通用型的翻譯員。
以前,公司組團出國都帶著兩三個翻譯,現在只帶一個翻譯就夠了。這個翻譯主要用於撐場面的,其他應用場景,大家都用智能語音翻譯工具了,基本可以應付所有的會話場景。以前,翻譯職業屬於「高大上、白骨精」類型,隨著同聲翻譯技術和工具的不斷進化,簡單的、純粹的語言翻譯人員必將大量失業。
【4】通用的專職司機。
在北京亦莊開發區,滿街跑著無人駕駛車輛(測試)。放在十幾年前,計程車司機是一個高門檻的職業,准入很嚴、加入很難、收入頗豐,現在,專職司機正在紛紛轉行。一方面被網約車衝擊得沒脾氣,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被無人智能駕駛汽車所取代。當無人駕駛技術完全成熟之後,無人駕駛必將在生活中普及。專職司機這個職業,恐怕要從職業大典里摳掉了。
【5】商場收銀員。
以前,商場、超市、快餐店、貨場等場景下的收銀員是廣大女性就業的好去處,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冬暖夏涼。現在,很多商業場所都是智能結算了,掃碼、刷臉,自助搞定。原來10個收銀員,可能只留一個解決故障問題。所以,類似收發、收銀等職業必將越來越少。
【6】銀行櫃員。
銀行櫃員,曾經是女性就業最好的去處。工作環境好,工作體面,收入高。現在,你看銀行里的櫃員窗口越來越少,自助櫃員機也越來越多。以前,大家都要排隊辦理存取款業務,現在,銀行都鼓勵和引導你自助辦理,大堂經理甚至保安都兼職指導你網上辦理。年輕人更是習慣了用網銀、銀行APP以及某信、某寶辦理金融業務了。以後,銀行為了壓縮人工成本,除了留有少量櫃員協助老人辦理業務外,其餘的櫃員都要轉行了,招工量越來越少。
【7】信貸員等類型的程序性審核員。
有些先進的銀行,比如網商銀行,取消了信貸審核員這類崗位。因為這種崗位的工作內容容易被「編碼」,智能系統里有100多種預測模型和3000多項審核策略,3分鐘就能智能審核完畢,如果有疑問,自動推送給人工審核。原來的100名審核員,現在只需要留下2名倒班進行人工審核就可以了。同樣的道理,諸如程序性、內容性審核、編審等職業,會大量消失,比如,網絡平台都是機器預審,有疑問的再推給人工審核。所以,這種職業留存量只有5%就夠了。
【8】簡單銷售以及普通服務人員。
你發現沒有,在一些飯店或商場,已經有很多機器人在運行了,雖然不能完全取代人類,但取代服務性的崗位則是指日可待的。我在北京亦莊開發區,看到很多智能商品櫃檯小車能自己尋找人群並開過去賣貨。還有一些餐廳,正在嘗試用機器人送餐,甚至可以直接打開電梯,把餐食送到客人房間裡。這種趨勢,將大量取代銷售和服務性崗位。
【9】簡單的中介服務人員。
如今,滿街都是房產中介,門店一家挨著一家,這種職業十年後可能會減少一半以上。中介,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職業,除了在一些特殊領域還會存在,在大量簡單的應用場景里,中介必然會減少。比如,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嘗試自己建造交易平台,利用大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幫助買賣雙方促成交易,而不需要通過中介,讓中間商賺差價。未來的社會,凡是依靠信息差賺差價的職業,必然會被大量取代。
【10】通用型的記者和編輯。
現在的傳媒界都在建設「中央廚房」,一件新聞素材,可以通過廚房加工生產出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報道方式和稿件。比如,現在很多的體育、娛樂新聞都是人工智慧寫的,而不是作者創作的。這種時間、地點、事件性的新聞信息,完全可以用機器用素材庫里的模塊進行堆砌,一分鐘就能生產出幾百篇「熱點新聞」。
那麼,未來哪些職業不用擔心被人工智慧或數控工具機取代呢?今年的職業大典里,有600多種傳統職業已經消失,新增了600多種新鮮職業。其實,只要容易被「編碼」的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取代。但是,人工智慧也不能「包打一切」,新興職業也層出不窮,在傳統職業領域,有這些特點的職業不用擔心。
第一是社交智能職業。
這種工作,需要與人溝通、隨機應變,平衡各方利益,融合了智慧技能和人情世故,在人工智慧時代就非常「安全」。比如,教師、仲裁、保姆、導遊、社工、理財顧問、人力資源師、心理諮詢師,等等。
第二是創意藝術型職業。
這種工作,需要靈感、需要火花、需要激情,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和想法隨時進行創作或改進產品。比如,程式設計師、攝影師、市場經理、採購經理、藝術家、策劃師、作家、醫生、分析師、設計師,等等。
第三是感知操作型職業。
這種工作不是被標準化的,就不能容易被「編碼」的,而是有很多非標準化的精細操作,而且要根據情況的動態變化而調整操作,人工智慧的反應是跟不上的。比如,醫生、救護人員、美髮師、電工、消防員、飛行員、工程師、考古人員,等等。
未來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人工智慧和數字化必然會取代很多職業和崗位。所以,選擇有時候真的比努力重要。選錯了賽道,還沒等你成功就被淘汰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