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女性初育年齡已推遲到27.2歲,同時女性生育意願較低,2022年育齡女性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較往年持續走低。據全國婦聯提供的數據顯示,有20.5%的育齡家庭有想要生育二胎的意願,有26.2%的家庭不確定是否生育二胎。
不得不說,在生育率連年走低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二胎生育意願的家庭屬實十分勇敢。而對於過來人來說,這份「勇敢」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一胎」。
Papi醬是早期通過短視頻走紅的網紅之一,不論是通過其發布的短視頻內容來看,還是從其創業發展來看,她都是一位妥妥的現代事業型女性。在她過往的訪談中,她也毫不避諱地提到自己曾經有想要丁克的打算,對於生孩子的意願並不強烈。
但是命運總是會給人一些意外之喜,在Papi醬婚後她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經過幾多思考,她和丈夫最終決定生下這個小寶貝。在懷孕後,Papi醬不止一次地想,等到自己休完產假就把寶寶扔給婆婆,一定要讓自己儘快地回歸職場。
可是,在寶寶真的出生後,她卻一再地推遲了回歸職場的時間。她直言,自己要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陪伴寶寶上,她不想錯過孩子每一天的成長。她說,孩子是改變媽媽的催化劑,有很多想法都在生完孩子後發生了改變。
當然,生養孩子並不容易,Papi醬也曾在社交平台上感慨,生娃後才發現,幹啥都沒有當媽累。作為過來人的她也在接受訪談時說道,自己不確定會不會生二胎,但是目前覺得生二胎最好和一胎相隔3.5年的時間,這樣媽媽們才能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接又一個小生命的到來。
01、孩子是改變媽媽的「催化劑」,生育對女性產生的「後勁兒」很大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生兒育女無疑讓這個旅程變得更加豐富飽滿起來。初為人母的幸福和喜悅,是只有當了媽媽的人才能夠真正感知到的.
只有當了母親後才會明白,做母親的完全不需要孩子的感恩回報,因為小傢伙的存在和陪伴就已經足以讓她們獲得了巨大的幸福和歡樂。孩子改變了女性對於生育觀念的認知,生育不再是被強加的任務,而是心甘情願做出的選擇。
對於女性來說,因為她們有著孕育生命的天職,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她們要承受更多。孩子的出生和養育占據著女性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這也使得她們原本的職業規劃和事業發展發生改變。
當愛的天平朝孩子傾斜時,她們就不得不放棄一些事業發展上的追求。尤其是在當下的職場環境下,產後媽媽回歸職場,或者全職媽媽回歸職場,都不是那麼容易。
女性的個人價值會因為生育而變得厚重起來,畢竟生養孩子就意味著要承擔教養的責任和負擔。
正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在真正有了孩子後,成為母親的女性,才更加知道自己身上所承擔的家庭責任感,生育讓她們更加清晰地認知到了,守護一個小生命的重要意義。
02、養娃有苦有甜,二胎年齡差隔3.5年最好
在寶寶1歲的這一年裡,寶媽的照料能力遭到了極大的考驗。每隔幾個小時的喂奶、換尿不濕,讓寶媽的睡眠極度透支,寶媽們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一個夜晚是可以睡整覺的。再加上分娩對寶媽身體造成的損耗,每位寶媽都是在疲憊與心累中進行自我重塑。面對眼前嗷嗷待哺的嬰兒,寶媽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分散出來。
在寶寶2歲的這一年裡,小傢伙很自然地進入到了「Terrible Two」狀態。小傢伙們對於外界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他們開始堅持自我。在面對「可怕的兩歲」時,寶媽們每天都過得很抓狂,明明自己面對的是個剛會走、剛會跑的小傢伙,可是自己卻時常感到無力。
在寶寶3歲的這一年裡,寶媽們又迎來了「Horrible Three」時刻。寶媽們需要一邊和孩子鬥智斗勇,一邊又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身上的獨立能力,比如說自己上廁所,吃飯等等,為之後的幼兒園集體生活準備。
在這一年裡,寶媽充分體會到了生娃不易,養娃更難的辛苦。看得出來,在寶寶3歲前的時光里,寶媽是沒有休息時間的,如果在這個時間段里生育二胎,那怕是要承擔1+1>2的勞累了。
03、有哪些經驗可以被新手寶媽借鑑?
首先,沒有滿分的媽媽,要做「剛剛好」的媽媽。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闡述親子理論時提到,女性成為一個稱職母親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從想要成為「理想媽媽」轉變為成為「剛剛好」媽媽的過程。
相信初為人母的寶媽大多都會有要成為滿分媽媽的熱情,但是事實上,養娃這件事根本無法做到滿分,寶媽對自己過分的苛責反倒會適得其反。
Tips:「剛剛好」可以讓寶媽少一些焦慮,多一些自信和放鬆。
其次,帶娃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別讓寶爸偷懶。
在大多數家庭中,寶媽承擔著大部分的育兒任務,並且這一切被當做是理所當然。但是事實上,帶娃應該是兩個人的事,寶爸不應該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
武志紅老師說,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定生活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庭中,母親過度焦慮,父親時常缺席。為了寶寶更好的成長,寶媽們應該多鼓勵寶爸加入育兒,儘快實現合理分工,密切配合。
最後,以孩子為重心的生活里,不要放棄自我。
在生娃後,寶媽的生活重心悄悄變成了圍著孩子轉,但是其實,不管在任何時候,寶媽們都需要保持個體獨立,孩子不是自己的私產,同時,寶媽也不要把自己當成是孩子的附屬。
規劃出屬於自己的時間,保持提升自我的能力,做好寶寶的自我榜樣與完成日常照料同樣重要。
有人說,上帝害怕自己時間不夠,於是創造了媽媽。在孩子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是其實,超人也有疲累的時候,寶媽們也應該保持適當的鬆弛感。生養孩子有苦有甜,成為媽媽是一個勇敢且無悔的選擇。
枕邊育兒寄語:
生育對於女性意味著什麼?除了責任、擔當外,還意味著改變。女性要適應成為媽媽的身份改變,而孩子就是這個過程中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因變量。成為媽媽,既要愛孩子,也要學會愛自己。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