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告訴你,真正厲害的女人,對待婚姻就這個態度,這才是真聰明

2023-08-30     十點讀書

原標題:過來人告訴你,真正厲害的女人,對待婚姻就這個態度,這才是真聰明

最近,網上看到一則視頻,裡面的故事讓人淚目,卻又充滿了力量。

視頻中的小女孩,講了一個關於母親的故事。

十三年前,她的5歲生日,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平日裡難得吃到的漂亮蛋糕。

而媽媽,則在旁邊收拾衣服。

吃完蛋糕後,媽媽便拿著大包小包,帶她離開了那個一直生活的地方。

那個時候,她什麼也不知道,只記得那個蛋糕真甜啊。

五歲之前所有的陰霾,仿佛被那個小蛋糕驅散了。

記憶中,自己人生真正的快樂和輕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離開家的日子沒有很容易,媽媽並不知道到底該去哪裡。

娘家是不能回的,更是回不去的。

她只能帶著年幼的自己,在簡陋的小旅館裡住了很久。

離家的時候,媽媽的身上並沒有帶多少錢。

可有一次,小小的她說想吃冰粥,沒想到媽媽沒有絲毫猶豫就給她買了。

那碗冰粥,也成為了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

跟媽媽在一起的日子,記憶里都是快樂的。

「自那一天開始,餘下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看完後,我十分感慨。

實際上,現實中更多的是以「為孩子「的名義,在婚姻中委曲求全的女性。

但這個故事,卻好似一劑強心針。

正如評論區一條留言:

「讓我們在這裡慶祝13年前一位勇敢優秀的女性,為了她和自己的孩子做出的偉大決定,而這個決定,還會誕生另一位勇敢優秀的女性。」

在那個思想封閉的年代,這位媽媽沒有被婚姻困住,而是帶著女兒和自己,勇敢地從婚姻里出逃。

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她終會被獎勵嶄新的人生。

在那些糟糕的婚姻里,我們往往能聽到一個經典的理由:

「擔心孩子缺少父愛。」

這個理由看似沒什麼問題,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一個邏輯漏洞: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能夠擁有父愛嗎?

當問出問題的那一刻,想必每個人內心都有了答案。

韓劇《黑暗榮耀》里,文東恩的復仇副手姜賢南,就是一位常年被家暴摧殘的大嬸。

她們第一次相識,提出合作的前提便是:

她幫文東恩收集證據,文東恩幫她解決老公。

到底是怎樣的老公,會讓妻子無法忍受到如此地步。

這是一個無能且暴躁的中年男人。

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姜賢南為了維持生計,只好出去做了保姆,但掙來的錢卻必須交到男人手裡。

而男人,則拿著妻子的錢出去飲酒買醉,回來之後就開始發酒瘋,罵罵咧咧、毆打妻子。

從不迴避,這家裡還有個女兒。

為了維持家庭的完整,姜賢南每次被丈夫毆打,即不還手也不反抗。

女兒善雅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終於有一次,善雅實在無法忍受母親被父親猛捶暴打,跑出來維護母親。

但她救母親的行為,卻立即遭到了父親更加瘋狂地打罵。

姜賢南這才意識到,如果她再不行動,女兒也會跟她是同樣的遭遇。

一個男人不會善待妻子的時候,不要指望他會善待她的孩子。

即便這個孩子,流著跟他同樣的血。

想依靠自己的忍辱負重,讓孩子在看似沒有「破裂」、實際已經完全割裂的家庭里尋找父愛。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人怎麼會失去本來就不存在的東西呢?

要知道,「壞丈夫」和「好父親」的角色,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

相比逃離,讓一個孩子置身於家暴的環境中,才是真正的傷害。

曾聽一位心理諮詢師說過:

「那些幼年家暴的場景,甚至會成為很多人長大之後的噩夢。」

有人因此成為了施暴者,有人深受抑鬱困擾,有人恐懼親密關係。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

以「為孩子」為由,就能維持家庭平和,就能護佑孩子內心。

實際上:

媽媽是不是真的開心,孩子是能夠感知到的;

爸爸是不是真的顧家,孩子終究會明白知曉;

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並不會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幸福,甚至還會給她的一生帶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

當然,離開錯誤的婚姻,從來都非易事。

我們需要認真考慮「離婚成本」的問題:

離婚之後,生活水平會下降嗎?

孩子教育,會受到影響嗎?

這些高昂的代價,縛住了有些人的手腳。

明明婚姻已經無藥可救,卻不得不以「為孩子」之名,將自己困在婚姻的斷壁殘垣里。

網上有位博主,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曾無數次想讓媽媽離開糟糕的婚姻。」

小時候,她家裡條件還不錯。

爸爸是一位廠長,仗著自己能掙錢,經常跟別的女人有染。每次他晚歸,身上總留著別人的香水味和頭髮,媽媽就跟他大哭大鬧。

可這絲毫改變不了爸爸的秉性。

他甚至變本加厲,趁母親不在,將別的女人領進家門。

當著這位朋友的面,與別的女人打情罵俏。

身為小孩子的她,當時三觀俱毀。

她把看到的一切告訴媽媽,讓她果斷離婚。

但是媽媽卻遲疑了。

等爸爸回來之後,媽媽大鬧了一場,把家裡的瓶瓶罐罐都摔碎了。

但風波之後,卻依舊忍受著爸爸。

朋友十分不解,可媽媽卻聲淚俱下地對她說:

「你以為我隱忍是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能有一個完整的家。」

當時的她,內心極為痛苦。

她覺得,都是自己的存在拖累了母親的人生,她才是母親人生悲劇的始作俑者。

當稍微大一點之後,她又向母親提出:

「媽,你離婚吧,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母親卻對她說:

「我都這麼大人了,離什麼婚,這不讓周圍人說閒話嗎。」

她當時就怔在原地,說不出話來。

原來所謂的「為了她」,究其根本是,母親根本就沒想過離婚。

甚至說,她根本不敢離婚。

她擔心自己無法帶孩子生活,也擔心別人的閒言碎語。

外面世界裡,隨便一件小事,都能壓垮她。

可能她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一直以來堅持的「為孩子」,實際上只是內心怯懦的掩飾。

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殘忍的。

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就為母親的不幸人生背了鍋,然後在他們的人生打下深刻的創傷烙印。

最後,這位朋友說:

「長大之後,我發誓絕不要成為像媽媽一樣的人。」

她能夠理解母親,但是不願意成為母親。

很多打著為孩子的婚姻,實際上不過是一種「為自己的選擇脫責鬆綁」的託辭。

結果,既委屈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理解你當時的處境,但未必會感恩你的「付出」。

回到文章開頭,我們現在可能會更明白,那位「帶著孩子從原來糟糕的婚姻中出走的」母親,是多麼的勇敢和誠實。

勇敢,是即使知道前路波折艱困,也不願貪圖安穩,忍受長久的委屈和摧殘;

誠實,是為自己負責,絕不糊弄自己,也不打著「犧牲」的名義,逃避本屬於自己的責任。

我們在那條討論下面,也找到了更多勇敢的故事。

「五歲那年,媽媽把我抱上了公交車,自此之後,媽媽埋頭做生意,我們就從小隔間,搬到了筒子樓,到電梯房。我們一直都是兩個人。馬上下周,我就要出國讀第二個學位了。」

「二十年前,我媽堅決逃離家暴,並且堅定離婚,是我們那裡第一個提出離婚的女性,整個村子都嚇死了,我媽還把我和我姐都拉出來,搶走了撫養權,離開了那個魔窟。我真的好愛她,謝謝她沒有讓我在家暴的氛圍中長大。」

「那時,我正在上課,媽媽跑來學校說『奶奶沒了』給我請假,我當時就懵了,後面發現媽媽帶我去了外婆家的大巴,說再也不回去了。我開心極了,從此以後,每天都是好日子。」

從她們的故事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

離開了糟糕的婚姻,她們的人生無論朝哪個方向流動,都是在上升、在躍遷。

當然,十點君不是鼓勵離婚。

只是有些婚姻還有挽救的空間,有些婚姻卻只能刮骨療毒。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在錯誤的關係里消耗人生。

也不是說,離婚就一定是女主爽文。

現實中女性離婚,確實代價巨大。

選擇這條路,意味著再無人可以依靠,也無人遮風擋雨,我們要成為自己和孩子的屋檐。

這很辛苦。

但也確有收穫。

你能得到的是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踏實,以及不必妥協、將就,仰仗人活著的爽感。

如果你覺得當下的時機還未準備好,你當然可以積蓄力量,擇日遠行。

只是別讓自己和孩子等太久。

因為每個不為自己而活的日子都是辜負。

每次聊家庭教育的問題時,大家都覺得:

現在對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以致於不敢、也不會做父母了。

其實,不是做父母的門檻很高,而是做優秀父母的資格很高。

反過來說,當一個人擁有完整的人格時,他才有可能做好父母的職責。

所以,做好父母之前,請先做好自己。

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誠實,不糊弄自己的人生。

當你做到了這些時,你會發現:

做父母其實也很簡單。

當你學會尊重自己,你也會尊重孩子;

當你學會了愛自己,就知道如何愛孩子。

當父母成為孩子的精神榜樣,也就完成了最好的教育。

你有聽過或經歷過類似的故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點個【在看】,願你勇敢,且有力量,永遠有帶自己離開不幸人生的能力和勇氣。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帳到老。

主播 | 林溪安,喜馬拉雅電台:林溪安,微信視頻號:林溪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7ad01031551aca7f8781a92b3640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