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沙感受「香雲紗之中的淳樸技藝」》——識南沙香雲紗的繁複製作

2023-10-11     搜狐時尚快訊

原標題:《在南沙感受「香雲紗之中的淳樸技藝」》——識南沙香雲紗的繁複製作

在漢語裡,「紗」無疑是個美好又具象化的字眼。看到這個字,人的眼前就仿佛看到了那種細緻、輕柔、薄透的紗織品。輕紗吸引人的能力與生俱來。而做成衣裳的香雲紗更是輕薄而不易折皺、柔軟而富有身骨。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欖核鎮地處珠江口、廣州市南沙區西北部,初稱「欖核圩」。雖一直以「欖核」為名,但此處並非盛產欖核,而是有「軟黃金」之稱的香雲紗。香雲紗一直有貴族面料「軟黃金」和「纖維皇后」的美稱,是真絲中的極品。寸紗寸金的香雲紗,之所以金貴,不僅是因為它的原料是絲綢,更是因為它的染整工藝相當不易。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南沙香雲紗的染整技藝十分複雜,需要經反覆晾曬、水洗、發酵等俗稱「三洗九煮十八曬」的20多道手工工序製成,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

(圖片出處:郭兆堅攝)

香雲紗的染整技藝至今仍是純手工,製作工序繁多,光是曬莨就要經過14道工序。現在的染整師傅也有根據坯布、染料以及環境的不同進行調整或精簡工序。2015年,香雲紗染整技藝列入第五批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出處:南沙區攝協提供)

經典的香雲紗染整工序:綢緞準備浸莨水1次灑莨水6次封莨水6次煮綢1次封莨水12次煮綢1次封莨水1次卷綢過河泥水洗封莨水1次攤霧卷綢檢整尺碼成品入庫。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提取染料:「薯莨」是香雲紗染色的原料,是兩廣山地比較常見的植物,取其根莖榨汁即可成染料。薯莨汁液,為紅色,液體粘稠。薯莨塊莖內主要成分是鞣製(單寧酸),經過薯莨染色的面料會產生一層薄膜,不但堅固了布料,也讓布料變得更加耐水易干,防菌防霉。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過莨水:把紗綢浸入調配好濃度的薯莨汁水裡,撫弄拍打,讓紗綢每一根絲線都充分吸收染料。經過幾十次浸莨水之後,白色的坯料就會變成紅褐色。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曬莨:在用硬泥做底,鋪上軟沙作面,種植「爬地老鼠」的寬闊場地里晾曬紗綢,將其繃直讓光照更充分均勻。陽光的熱度使汁液蒸騰向上,最終色素停留在表面,造就了香雲紗上深下淺的色澤。

(圖片出處:文體中心)

過烏:即過泥,在靠近河涌搭建的遮擋陽光的棚子裡,將過濾好的河泥厚而均勻地塗抹在紗綢曬莨時向陽的一面後,靜置在陰涼的細沙地上。在河泥的作用下,薯莨的深褐色變成了濃重的黑色。

(圖片出處:南沙區攝協提供)

水洗:工人將蛻變完成的紗綢抬至河涌邊,利用自然的水流洗凈河泥,重新回到草場攤平曬乾,經歷自然洗禮的香雲紗就此誕生了。

潔白的絲綢在薯莨的汁液中浸潤,被塗抹上一層烏黑的河泥,在南沙明媚的陽光里迎風展開,精妙的創作在南沙的天地間鋪排延展。

(圖片出處:南沙區攝協提供)

在時光的浸染下,香雲紗攜帶著大自然的饋贈,成為南沙最亮眼的藝術作品。讓我們共同期待10月14日,由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人民政府主辦的「撥開雲紗·創新生」南沙香雲紗設計師時尚交流秀,本次活動將致力於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南沙的優秀非遺項目,展現南沙香雲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圖片出處:印象南沙)

大自然與人工的交織融匯,最終通過陽光的淬鍊和人間的匠心緩慢建構起拙樸卻驚艷的美。保護南沙香雲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園,是南沙人共同的責任。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堅持傳承的香雲紗藝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77ca92a68364c75bca5754ec77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