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落幕,電商不公布具體成績?消費風向已經變了

2023-11-13     鋅刻度

原標題:雙11落幕,電商不公布具體成績?消費風向已經變了

第15屆雙11悄然結束,跟去年一樣,各大電商平台依然沒公布具體的交易額。但是從天貓京東和唯品會等平台披露的數據里,能窺見當下電商行業乃至消費行業驟變的風向。

天貓今年的雙11戰報就很有意思,沒提具體的GMV多少,而是說了一句「全周期累計訪問用戶數超過8億,創下歷史新高」,並且「為消費者省下了950億元」。

與天貓類似,京東今年雙11的戰報里,也沒有提到具體的成交額,而是透露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齊創新高,京東采銷直播的總觀看人數已突破3.8億。

還有做特賣的唯品會在公布雙11成績的時候,提到了平台上美妝服飾、運動健康和母嬰消費、寵物消費等迎來全面爆發。尤其是品質消費成為主流,品牌商品更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例如近期全國各地降溫,大量年輕人湧入唯品會購買保暖服飾,這次雙11,波司登在唯品會銷量增長超過60%,雪中飛和鴨鴨羽絨服分別增長206%、77%。

各大電商變「沉默」,並不意味著雙11冷清,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當平台們不再把GMV當作唯一的發展指標,而是更注重用戶體驗、用戶規模和用戶粘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是高質量發展的開端。

當然,電商平台轉變運營思維,其實本質上還是為了順應年輕人的消費趨勢。今年在反向消費影響下,年輕人不再固執認為「貴就是好」,而是在追求品質消費的同時又注重「性價比」。

他們在消費時更喜歡「比著買」,品質、價格、服務和效率等指標每一項都要考量。這種觀念推動了各個電商平台「順勢而為」,就像此前籌備雙11,平台們雖然都在強調低價,但在低價之外,有了更多利好消費者的規則。

比如天貓發揮了自身商品種類多的優勢,在雙11前宣布新增105%的商家,滿足消費者更加多樣化的需求。京東的優勢在於自營物流,今年雙11不僅全都賣現貨,還支持半日達,這正是得益於強大的物流供應鏈。

而唯品會則是和時間做朋友,長期專注「大牌、低價」,在雙11前一系列的舉措,也都圍繞了這兩個關鍵詞。比如唯品會與中國中檢達成戰略合作,引入外部力量提昇平台質檢體系,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

還有進博會開啟後,唯品會第一時間派出了上百人的採購團隊,其中大部分都是資深買手。在現場一位叫志輝的唯品會買手透露:「我們是直接和品牌方及其指定的官售渠道談判並採購商品,去掉了多餘的中間商環節,縮短供應鏈,也就降低了採購成本,因此,我們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低的折扣、更高品質的商品。」

每年雙11都是折射中國消費的一張「晴雨表」,如今不再喧囂浮躁的電商平台、變冷靜的年輕人,都印證了今年消費風向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看來沉澱了3年之後,大家買買買的熱情的確回來了,但是又夾雜著理性務實的訴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e68711886cf5196eb631b533d964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