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雨湖 青春歸來
文/周磊 馮玉峰 付鼎臣
2023
在雨湖 很幸福!
2023年,雨湖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六提工程」,錨定「全國百強、全省前十、全市第一」總目標,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交出亮眼「成績單」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對比增長6%。
入選壹城智庫「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賽迪研究院「創新百強區、投資競爭力百強區」。
創成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省創新型區,納入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序列。
榮獲省科普教育「雙走進」試點區、省智慧社區建設試點等省以上榮譽30餘項。
產業活力深度厚植
湘潭經開區新能源和汽車產業集群獲評省先進位造業集群,醫療器械產業園成為國家級標杆。
雨湖高新區獲評全省「五好」園區創建工作先進園區,雨湖高新區眾創空間創成省級眾創空間。
新能源材料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湖南裕能成功入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25個村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元,「雨·湖蔬鮮」深圳體驗館揭牌。
楠竹山鎮入選省數字鄉村試點名單,姜畲鎮蔬菜業納入全省數字農業特色試點。
青亭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紅星村、長安村獲評省和美湘村。
風車坪文旅街創成省旅遊休閒街區萬樓·青年碼頭入選全省首批夜間消費聚集示範區,窯灣漁街入選全省首批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名單。
發展動能有效提振
以扁平化治理改革擦亮「基層治理看雨湖」名片,全國基層治理扁平化改革學術研討會在區舉辦,獲批國標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省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單位。
經濟體制、農業農村等9大領域改革事項全面推進。園區「小管委會+大公司」改革穩步實施,盤活萬樓閒置土地資源入選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大優秀創新案例,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楠竹山大物業改革經驗在省市推介。
深推產業強區「百十億」工程,湖南裕能、永達機械實現首發上市,新增15家國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省單項冠軍企業。
瀟湘要素大市場雨湖工作站首批掛牌,湘潭新能源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北斗時空安全產教融合創新研究院投入使用。
142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完成「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爭資爭項成效排名全市前列。
推動湘潭義烏小商品城等項目復工,完成湘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片區開發項目一期、萬樓文化產業園8號地塊等掃尾。
抓實招商引資「頭等大事」,引進「湘商回歸」項目17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
城鄉面貌更新蝶變
宋仙路、錳碑路、匣煙線一段實現提質改造,建成農村通組路30公里,白雲路獲評省美麗農村路。
沿江風光帶健康步道全線拉通,環白石公園健康步道建成開放。
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3個、老舊燃氣管道改造35.8公里,6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完工。
7個水利工程竣工,完成小水源山塘整治90處、明渠改暗管11公里。
姜畲鎮獲評省文明村鎮,窯灣街道唐興寺社區創成全國文明實踐巾幗志願站,昭潭街道白石社區成功打造全國首個和美社區。
經營性自建房CD級危房全面清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8戶、農村改廁582座。姜畲鎮易建河村創成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完成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規劃。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夏季攻勢」任務全面完成。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全省首批隱性債務「清零」縣市區成效鞏固,
「保交樓」工作任務在全市率先銷號。
47項省市區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萬樓婚姻登記點在全省首創「婚登+文旅」新模式。
建成2個老年養護院、打造9個社區學校,3個社區食堂。
深入推進「雙減」工作,校外培訓行政執法、勞動教育工作經驗在國省推介。建元中學建成使用。
基層健康服務工作在國省分享經驗,全國中醫藥示範縣成功創建,城正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全國首批預防接種示範示教基地。
退役軍人安置保障工作經驗獲國家推介。16個高質量紅色精品課程為紅色教育產業發展夯基鋪路,姜畲鎮獲評省同心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長城鄉花園社區獲評省最美瀟湘文化陣地。
食安應急經驗、「扁平化治理」解紛工作法在全省表彰推介。
2024
我們這樣干!
主要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力在「中國城區經濟」百強區中爭榜進位,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努力開創雨湖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更加注重量質提升,抓集群、興產業。
做大集群規模,放大集群效應,主攻園區強引擎、提檔商圈促消費、激活文旅引人氣,突破土地、資金、人才瓶頸,創新模式、機制、政策,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
加快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雨湖基地、湖南藍朗年產20萬噸高分子新材料生產基地、為先科技鈉離子等10個產業項目投產。
更加注重鄉村振興,全力抓根基、蘊底色。
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突出抓好姜畲現代農業示範園、鶴嶺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兩大重點片區,打造強農品牌、建設和美鄉村、做強鎮域經濟,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更加注重創新開放,全力抓實體、強動能。
錨定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科技賦能促轉型升級、項目帶動促招大引強、實體驅動促創新創業,用更實舉措推動成果轉化、項目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
深化省創新型區建設,推動磷酸鹽正極材料、北斗時空安全裝備、湘潭大學碳基負極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10個科技成果項目轉化。
更加注重城鄉融合,全力抓建管、提品質。
加速全域融合、跨區融合、片區融合,通過區域融合強能級、片區融合強內涵、治理融合強功能,讓雨湖更大氣、更宜居、更溫情,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更加注重社會民生,全力抓實事、鑄品牌。
聚焦「在雨湖感受幸福」品牌,打造治理改革品牌、打造公共服務品牌、打造教育養老品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辦好省市民生實事。
落實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智慧人力資源市場升級改造、社區食堂建設等10件區級民生實事。
打造治理改革品牌,深化扁平化治理改革、園區「小管委會+大公司」改革、千年雨湖智慧平台集成改革等10項重點改革創新事項。
更加注重發展安全,全力抓穩定、築屏障。
持續提升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築牢風險隱患防線,嚴守安全生產底線,堅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