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為什麼要釘釘子?一般要釘幾根?有什麼講究?答案來了!

2023-12-23     千秋文化

原標題:棺材為什麼要釘釘子?一般要釘幾根?有什麼講究?答案來了!

在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中,生離死別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主題,而喪葬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湧現了許多傳統習俗和儀式。棺材作為喪葬工具的重要一環,其表面上簡單的功能之外,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傳承和儀式深意。為何古代要在棺材上釘釘子?一般要釘幾根?這其中又有哪些講究和文化內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解答一下。

喪葬文化的演變

在遠古時期,人類對死亡缺乏明確的理解,那個時候的屍體,往往被隨意埋葬在荒野。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人類對尊重逝者的觀念逐漸加強,喪葬文化也逐漸形成。最早的棺材是用野草鋪墊,樹枝覆蓋,這種方式相較於將屍體隨意埋在野外,顯得更加莊重。

棺材與出殯的由來

關於棺材與出殯的來歷,有這麼一個故事。傳說龐涓和孫臏在鬼谷子處都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下山做了魏國的大將軍,後來魏王又招納了孫臏到魏國,但是龐涓因為嫉妒孫臏的才能,於是就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後來導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臏刑)。之後甚至又欲進一步加害。孫臏知道龐涓的計謀之後,為了生存便選擇了裝瘋,隨後逃到了魏齊邊界,但是此時的魏國的追兵也到了。

據說這時候孫臏來到了一戶人家,請求其把自己設法送入齊地。那戶人家出於愛心於是就把孫臏放在了床頭的睡櫃里,當作已經死的人,隨後又蓋緊了蓋子,再加綁麻繩,一行百姓就這樣把孫臏送出了魏國,也躲避了魏兵的追捕。這種抬睡櫃、綁麻繩的方式,後來就運用到了喪葬事宜中了,人們就把這過程稱為「送殯」和「出殯」。

棺材上為什麼要釘鐵釘

在古代,喪葬儀式往往停屍三日,確認死者已經去世後,屍體被裝入棺材。這時就需要進行蓋棺定論,即在棺材上釘釘子。最初,釘子多為木頭製成,但隨後鐵釘廣泛使用。一般來說,棺材上會用七顆釘子,並由親屬加釘。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在於固定棺材,防止在埋葬後被他人或動物打開。

如果棺材不經過釘釘密封,容易被開啟,導致死者遭受外界侵擾。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反映了人們想要對逝者遺體進行保護。

釘棺材釘有哪些講究

按照古人的喪葬習俗和文化來看,在遺體裝入棺材之後,需要由親屬來釘第一顆或者最後一顆。後來鐵釘廣泛使用,人們就用它釘棺蓋,既便利,也能更好地固定棺材。遺體入殮、釘棺蓋時,往往會留一顆釘子不釘死,由死者的直系親屬加釘。若死者是女子或入贅男子,則由其娘家人或父家的人來釘。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對喪葬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棺材喪葬方式,逐漸被火葬、水葬等新的形式所替代。然而在一些地區中,人們仍然保留著對傳統喪葬儀式的尊重,以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敬意。

寫到最後

棺材釘釘子作為喪葬儀式中的一環,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最初的防止外界侵擾到尊重逝者,這一傳統儀式見證了人類對死亡的思考,以及對逝者的尊重。即便在現代社會,這一傳統仍在傳承著。深入了解這一古老儀式的起源和演變,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在追尋過去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a4b6418d74449ad7fce834c7f1ee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