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寫生研究」欄目除了梳理繪畫語言的傳承、演進的歷史脈絡與規律,重要的是將「寫生」置於當代藝術的大平台進行探討研究,強調「寫生」與社會、人文、時代的關係,以當下的視角來考察「寫生」的價值和意義。本欄目編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供大家分享。
1
藝術評論
關紫蘭早期與晚期作品是有所區別的。早期作品經常以型寫意,色彩大膽,明顯受到了西方後印象派、野獸派的影響。晚期作品則更細膩和具像一些。她的作品裡並沒有憂國憂民的色彩,沒有激越澎湃的筆觸,有的只是淡淡的喜悅,微微的情感,幾乎每一幅都充滿了小資情調。有人說她脫離了當時的時代風格,其實並不是這樣。關紫蘭的作品只是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明媚的一面。
關紫蘭具有把複雜造型簡約、純化的能力,筆觸粗獷、簡樸、洗鍊,色彩明麗且多施原色,可看出她在日本留學時受到了法國後期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兼具中國民間藝術的色彩和造型。
2
作品欣賞
《小提琴》
布面油彩
44cm×66cm
1939
《西湖》
布面油彩
尺寸不詳
1939
《西湖》
布面油彩
43cm×56cm
1929
《風景》
布面油彩
尺寸不詳
1943
《上海街景》
紙版油彩
27cm×35.5cm
年代不詳
《靜物》
布面油彩
53cm×67cm
1939
《靜物》
布面油彩
尺寸不詳
年代不詳
《太陽菊》
布面油彩
41cm×35cm
1966
《菊花》
布面油彩
36cm×26cm
1930
《睡蓮》
布面油彩
45.5cm×37.5cm
1943
《慈菇花》
布面油彩
60cm×49cm
1941
《瓶花》
布面油彩
尺寸不詳
1946
《瓶花》
木板油彩
37cm×54cm
年代不詳
《少女像》
布面油彩
90cm×75cm
1929
中國美術館收藏
《憂傷男孩》
布面油彩
58cm×51cm
1930
《自畫像》
紙本水粉
37.5cm×27cm
年代不詳
3
藝術家簡介
關紫蘭
(1903—1985)出生於上海,原籍廣東省南海縣。1927年畢業於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科,同年赴日本留學,入日本東京文化學院。作品曾多次入選日本重要畫展。關紫蘭是中國較早接受野獸派影響的畫家,早年她師從陳抱一,並與日本具有現代藝術傾向的油畫家藝術家有島生馬、中川紀元等人過從甚密。1930年代回國後多次在上海舉行個人油畫展,1963年任職於上海文史館,直至去世。
她是我國傑出的第一代女油畫家,其作品秀美華麗,用筆豪放,被稱為中國閨秀油畫家。她與當時的潘玉良、方君璧、蔡威廉、丘堤、孫多慈六位被譽為是「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
4
關於寫生研究的學術性推廣計劃
學術形態:「寫生研究」是以開放的學術形態策劃,針對「寫生」這一課題的綜合性學術推廣項目,按照以美術史為脈絡的梳理方法,通過系統地掃描整理當下優秀作者的作品與相關文獻,將「寫生」置於當代藝術的大平台進行探討研究,強調「寫生」與社會、人文、時代的關係,以當下的視角來考察「寫生」的價值和意義。
推廣對象:當代油畫家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優秀中青年油畫作者。
作品要求:生動的、鮮活的,尤其歡迎具有當代意識的,以及具有東方意蘊或中國人文精神的寫生作品。作品達到選稿標準的即列入線上推廣計劃。優秀作品推薦參與《當代油畫-寫生作品研究專輯》的出版。
投稿要求:摘編藝術評論文字材料一到三份;作品圖片20幅左右,儘可能用最新的作品;作者本人撰寫的關於「寫生」的心得體會、看法、認知等;肖像照片及作者簡介。
配套活動:「寫生研究」作為「當代油畫」持續性的學術研究項目,除了在線上推廣外,同期配套寫生研究專輯的出版、國內外寫生作品展覽、寫生活動,意在通過多層次的配套活動,真正將寫生研究的學術性課題做得深入、完整、紮實,樹立寫生研究的新標杆,最終推動「寫生」創作的現代化進程。
-END-
我們尊重原創,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