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的選秀報告!位置不明確,年齡存疑問,模板不是諾維斯基!

2020-04-25     籃球大歷史

眾所周知,在中國男籃的歷史上,一共只有兩名球員在NBA選秀大會的樂透區被選中。一名是姚明,作為2002年的狀元秀,姚明不僅成長為了一個巨星,退役後還成功入選了名人堂;另外一名是易建聯,2007年選秀大會上,易建聯在第六順位被雄鹿選中,當時不少人都期待著易建聯能夠像姚明那樣打出名堂,可惜他並沒有兌現自己的天賦

易建聯在NBA的失意有著許多因素,有人認為是性格導致,也有人認為就是實力不足。如今,距離2007年選秀大會已經過去了13年之久,易建聯也從NBA回到CBA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為何他沒有像大姚那樣成功證明自己呢?也許我們能從他的選秀報告上找到答案。

在2007年的一份選秀報告里,對易建聯的優勢是這麼描述的:控球能力不錯,可以通過自己控球擺脫對手的防守;出色的籃下終結能力,可以送出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扣籃;有著出色的球商和球場意識;打球不會被動;不像很多大個子,易建聯有著非常出色的罰球;他的投籃能力非常出眾,可以在18到20英尺外出手;沒有太多的背筐動作,但是他的轉身跳投非常穩定

在搶籃板方面,易建聯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身高和運動能力;他的視野和傳球意識可以讓他擺脫包夾;運動能力和彈跳能力優秀,在轉換進攻時能有出色表現;不懼怕對抗;雖然在選秀列表待了挺長的一段時間(實際年齡可能比大幾歲),但依然有很大的優勢;橫移速度和臂展出色,會是一個可靠的協防球員;手速快,可以干擾傳球路線。

而在劣勢上,選秀報告上是這麼描述的:進入NBA後的位置不明確,作為四號位缺少上肢力量和背筐腳步,作為三號位又有點高和瘦;需要提高三分命中率和打小前鋒時的得分效率;雖然已經有進步了,但還是要繼續增強上肢力量;目前來看,他的面框比背筐更加舒服;雖然不怕身體對抗,但是可能會被一些強硬的動作干擾;在低位時經常會被對手推出位置

防守上,他在NBA的存在感可能不會像國家隊那麼強,因為速度和判斷時機並不優秀;習慣把球放低尋找節奏,而不是把球舉高防止被對手後衛搶斷;如果在進攻端手感不順,信心會受影響;雖然登記的出生年份是1987年,但是實際可能是1985年或者1986年;在防守端無法高強度地保持狀態,進入NBA之後可能還會是這樣。

你可以看出來,當時對易建聯的期待還是很高的,畢竟他的身高、臂展、運動能力確實非常出色,還擁有一定的投籃能力,而且完全不懼怕對抗,最終在第六順位被選中也是實至名歸。不過有關他的一些擔心也確實比較準確,易建聯的上肢力量在更高級別的對抗里並不算出色,而且更喜歡面框,進攻效率也不高,最重要的,他的年齡哪怕到現在都存在疑問。

有意思的是,易建聯進NBA之初曾經被認為是下一個諾維斯基,不過在2006年的一份選秀報告上,易建聯的選秀模板其實是大加索爾,一個同樣身體天賦出色且擁有一定投籃能力的外籍大個子——從最終結果上來看,易建聯顯然沒有取得大加索爾的成就,他一共只打了5年,職業生涯場均只能拿到7.9分4.9籃板0.7蓋帽,真實命中率只有47.4%

只能說,易建聯身上充滿了遺憾,如果他不是被雄鹿選中,如果有球隊願意更加耐心培養他,如果他生在現在這個適合他的小球時代,也許他在NBA的故事會完全不一樣。可惜一切都已經無法改變,阿聯的NBA生涯確實不太成功,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的偉大,對於中國籃球來說,他依然是一個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QnIrXEBiuFnsJQVjm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