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媽媽:關於小升初這件事,回頭看,什麼才是起跑線?

2020-02-03     Wanderer萬娘娘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推出春節課程優惠活動,歡迎訂閱學習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連結即可進行了解)

中學必讀世界名著朗讀精選

世界經典童話朗讀精選

英文原版朗讀:15篇成長必讀經典

零基礎英語朗讀精選

簡單慢速英語口語

跟Wanderer讀英文經典

英語單詞500個:領讀課!

陪你讀完英文世界名著

暴虐中學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暴虐高中英語100句(必考句型)

3小時,構建你的寫作體系

人生必讀的十首詩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這一屆父母焦慮之源,也是高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大語文要從娃娃抓起」

「數學要從小啟蒙」

「英語要把握語言敏感期」

「樂器要靠童子功」

「拼娃拼到最後是拼身體」

……

人人都明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令人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起跑線?究竟哪條線才真正關係到孩子的明天?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尋求答案,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負責任的人,敢說自己可以給出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

作為一個小升初的家長,站在這個敏感的時點,回看曾經的起跑線。不得不說,和十二年前初為人父時相比,認知的變化太大了。


原生家庭是起跑線麼?

是,而且必須寫在前面。

對這一屆父母而言,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原生家庭是我們的起跑線。第二,我們又是孩子的起跑線。

說真的,這個結論有些殘酷,但是,越殘酷的現實,越需要提前面對、認知和接受。畢竟,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電影院裡才有的寓言。

回想自己,在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紀,也曾經很反感這些。家裡有錢有什麼了不起?爸爸厲害有什麼了不起?排行榜上還不是被我甩幾條街?

當爹之後才知道,我被別人甩的何止是幾條街。

別人的學區房是祖傳的,我們是拼盡全力換來的;

別人上的課外班是最好的,我們只能上性價比高的;

別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有著系統設計並為之配備了足夠的資源和預案,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生怕哪一步出了岔子萬劫不復……

不得不說,物質帶來的起跑線差異很大,但是更大的差異,卻不是物質。

教育如同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學再多的理論和知識,如果缺乏實證,也是紙上談兵,它會帶來最致命的問題——心虛

與很多書香門第不同,這一代父母的原生家庭,大多沒有成熟的教育模式,也缺乏可參考可借鑑的樣板。所以,在教育上我們每走一步,都不知是對是錯。我們瘋狂的收集信息,就像在醫院打聽別人的病情,然而事實證明,遠水解不了近渴,別人的實踐永遠也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認知……

這一屆父母太難了,難就難在我們沒有起跑線,卻還希望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該怎麼辦?

建議 —— 接受局限,積極進取。



如果意識到起跑線的差異是天生的,是代際間累積的,就不會把所有的目光和希望都放在那個小小的人兒身上,因為,這對你,對孩子,都不公平。

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多人焦慮,就是知人太多,自知太少,智大於明,難免就糊塗了。

一旦自知之後,就會主動卸掉不切實際的目標,如此一來,起跑線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語數外有起跑線麼?

有,但不太一致。

以小升初家長的視角,最應該拼起跑線的,是英語。

雖然英語在三科之中地位最低,但是,地位越低的越需要最先搞定,這也符合做事的一般性原則——先易後難

拿海淀小升初來說,雖然有pet未必直接上岸,但是沒有難免氣短。

講真,這方面安安是吃了虧的,主要是被我耽誤了。我初中才開始學英語,也沒影響高考衝擊滿分,所以,對這個學科有些天然的不重視。但是,時代真的不同了,從現時的學習需求來看,英語和漢語在啟蒙時具有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

所以,如果家裡娃還小,不管幾歲,假如你也有些亂花漸墜迷人眼,我勸你先站上英語的起跑線。

原因有二:一是跑得起來,二是見效也快。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對於大多數孩子,英語是短跑,趁著體力好,跑完就完了。至於是選擇原版娃路線還是應試娃路線,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要,不同的路有不同的風景。

順便說一句,現在英語啟蒙的環境非常好,家長不必擔心自己的專業性,只要肯花時間,每個孩子都能站穩起跑線。

語文起跑線,不在孩子,在家長。

如果家長有較強的語文素養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成為孩子的最佳起跑線。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識字,可以帶著孩子或者示範給孩子「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習慣對於孩子未來的語文學習非常重要。

識字重要麼?重要,但是,要看你是刻意為之還是徐徐潤之。

閱讀重要麼?重要,但是,要看他是被動枯讀讀還是主動樂讀(不是錯別字)。

這裡還有必要提示一點,家裡的書房不會自動成為學區房,因為關鍵的從來都不是房,而是家長

如果家長沒有能力成為孩子語文的起跑線,建議多帶著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說不定也能喚醒孩子的內心,開啟自雞之旅。

等到了小升初,你就會反思,自己當初火急火燎的逼孩子識字,拼音,何苦呢?

數學起跑線,比較複雜。有一個不嚴謹卻不無道理的說法,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如果家長數感較強,(不知道什麼是數感的,就別細問了,估計也強不到哪兒去),一來可以觀察孩子的天分,二來可以幫助孩子起跑。

如果覺得孩子能力不錯,可以把數學起跑線定義為優先級,畢竟這是個適合彎道超車的快車道。

建議 ——如果家長給力,順序是語文>英語>數學。如果家長不太給力,順序是英語>語文>數學。



如果娃給力,順序是數學>英語>語文。如果娃不太給力,順序是英語>語文>數學。

不是數學搶跑不重要,而是很多人跑了也白跑。


音美體有起跑線麼?

有,但與大多數人無關。

音體美確實都需要童子功,從小練的,一板一眼,看著就不一樣。

但是,有多少人成年後需要拼童子功呢?如果不需要,為啥要著急上起跑線呢?

比如,游泳,上幼兒園之前學,上小學之前學,上初中之前學,上高中之前學,上大學之前學,差異真的很大麼?

(當然,覺得自己可能生了一個菲爾普斯的,當我沒說)

在我看來,之所以現在起跑線這麼混亂,有很大因素和這些「非主流項目」有關。

對不起,這句話可能說重了,但是,如果目標是通過學習而不是素質出人頭地,這些項目的戰略地位就是非主流。

音體美特長生,對於普通家庭,是一場做不起的春秋大夢,除非孩子真的天賦異稟。

當然,不是說音體美碰不得,孩子有興趣,選上1-2個玩玩,也未嘗不可,只是沒必要把它上綱上線為起跑線。

如果這些項目不跟著裹亂,無論是時間安排,還是資金安排,都不會那麼捉襟見肘,也不至於讓自己左右為難。

真誠的希望你,不到等到了小升初才意識到,原來他們與小升初無關

再潑一盆冷水,特長生入學的比例,比奧數得獎還要低。

建議 —— 體育是第一位的,因為身體是第一位的。先把跳繩這關過了,然後培養1-2個興趣愛好。



音樂和美術,有興趣的娃,自己會去找。作為家長,眼鏡越早摘下來越好。


這就是起跑線?

不,還不夠。

現在說到起跑線,似乎都與學習有關,等到小升初孩子們長大了,才發現也不盡然。

低年級的時候,家長們嘴上說著別人家的孩子,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家是最棒的。到了高年級的時候,認知就一致了。

新加坡會在小學階段進行第一次分流,我們國家雖然沒有這麼做,但說實話,從成績來看,孩子的分層非常明顯。

大多數娃都是普娃,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作為一個普娃爹,我認為,有些事其實比學習更值得父母關注。因為學習註定只是普娃人生的一個方面,如果不能靠這個出人頭地,那麼就需要錘鍊一些學習之外的能力。比如,社交,待人接物,做人識人……

比起語數外音體美來說,這些能力對孩子們未來的影響,更加不可估量。

舉個例子,一個學霸級的書呆子,或還有立足之地。但是,一個學渣級的書呆子,很就真的有可能淪為廢柴了。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學習之外的這些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磨練,而且一點也不比學習簡單。

是否也該為孩子培養這些能力預留一些時間,是否也該幫助他們站上這些隱形的起跑線?

同思,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LPjDHABgx9BqZZImu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