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剃鬍子後女兒的反應亮了:孩子的世界,比想像中更艱難

2019-10-17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涅槃

1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歡笑過後,卻不免有一絲心酸。

國外一位奶爸一直留著滿臉的絡腮鬍,有一天,他心血來潮要把鬍子全部剃掉,然後想看看自己的寶貝女兒會有什麼反應。

首先他跟女兒玩了一個「掀頭蓋」的遊戲,小寶貝玩得很開心,咯咯直笑,等女兒熟悉了遊戲,這位奶爸就悄悄地把滿臉鬍子全剃了,整個人看上去精神不少。

然後他又和女兒玩剛才的遊戲,之前還樂呵呵的小寶貝在掀開爸爸頭巾後笑容立馬消失,她看到的不再是熟悉的面孔,於是開始號啕大哭,怎麼勸都止不住。


在父母們看來,這只是一個小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孩子心裡卻意味著那個朝夕相伴,給自己帶來無限歡樂和關愛的父親不見了,這種絕望大人們怎麼體會得了?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說的是有一個女子帶病趕公交上班,一路跌跌撞撞,站都站不穩了,摔倒在地又爬起來趕車。

出於安全考慮,公交司機只有報警求助,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位女子是不想被扣掉300元的全勤獎,所以才這麼拚命。

(圖片來自網絡)


網友們紛紛留言感慨:「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確實是這樣,人活在世,就是在不斷的吃苦和磨難中前行,大人如此,孩子們也一樣,甚至更難。

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大人眼中的一件小事對他們而言都有可能是天塌地陷,就像視頻中那個小女孩所經歷的那樣。

2

小孩子身體上更容易受傷

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報道:一位叫航航的四歲女孩,在練習舞蹈中「下腰」動作時發生了意外,傷到了脖子。


當時航航還能勉強站立,父母也沒有在意,覺得只是一個小失誤,可六七個小時過後,航航全身像散架一樣癱在床上,無法行走。

緊急送醫後發現孩子因為練舞時傷到了脊椎神經,有可能造成高位癱瘓,短短几個小時,原本活蹦亂跳的孩子全身失去了知覺,甚至連呼吸都變得困難。

像航航這種情況絕不是個例,現在許多父母都給孩子報了各種特長班,比如舞蹈、跆拳道、柔道等,這些運動雖然能活動孩子筋骨,但也潛藏了許多危險。

由於年紀尚小,孩子的骨骼和肌肉以及各肢體間的協調性都還沒有發育完全,像是走路、跑跳等基本動作也非常容易受傷,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疤痕到處都是。

(圖片來自網絡)

除此之外還有人為的傷害,這些年猥褻兒童的案件越來越多,令人髮指。

《「女童保護」2018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

2018年媒體報道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兒童超750人。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報告中的數據僅基於當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案例,並不等同於全年性侵兒童案例總量。

中國社科院副教授童小軍曾說:

「目前並沒有關於全國性侵兒童案例的公開數據與統計,由於諸多因素,被公開的案例僅為實際發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還有校園霸凌和兒童拐賣也是屢禁不止,孩子一旦遭遇這樣的境況,身心都將受到極大的損傷,每每看到相關報道,就總覺一個孩子能好好長大真的太不容易了。

3

小孩子的內心時常被父母攪起

滔天巨浪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應該都曾問過自己父母這個問題:


「我從哪裡來的?」

出於不知如何解釋複雜的生理過程或者帶有戲謔的成分,大人們就會說「在外面撿的」,至於具體的地點就多種多樣了,比如垃圾堆、車站、河邊等等。

李玫瑾教授小時候也問過這個問題,她父母跟她說是在垃圾堆撿回來的,當時李教授還十分認真的問父母到底是哪個垃圾箱,甚至跑到樓下的垃圾箱去確認。

由此可見,父母這種隨性的回答,孩子是當了真的,並且會感到惶恐不安,而大人們在旁邊卻樂開了花,甚至洋洋得意自己的機智。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種玩笑話還有諸如「我不要你了」、「你怎麼連這都不會」、「你真是笨死了」等等。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曾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所有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父母覺得無關緊要的玩笑話,在孩子這裡就成了事實,而且常常被放大了許多倍,成了驚濤駭浪。

在某一期《圓桌派》上,蔣方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小時候是學校里的大隊長,負責每天在校門口檢查同學們有沒有戴紅領巾,沒戴的就扣兩分,因為這份「工作」,她時常看到有小孩為此哭天搶地。

在大人們看來,這能有多大事?可對孩子來說,因為被扣分,他會遭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批評甚至是班集體的排斥,這樣的處境足以讓孩子崩潰!

竇文濤為此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小孩子被扣掉兩分的感受,可能跟大人欠了幾百萬還不上要跳樓的痛苦程度是一樣的。

所以,哪有什麼快樂童年,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4

如何讓孩子獲得完美童年?負面可以這樣做

1.不隨意斥責孩子,給足安全感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到: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責;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

成年人尚且做不到十全十美,又何必對孩子高要求呢?再說,犯錯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父母不應使用責罵或嘲笑的方式去試圖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用溫和地撫慰與及時地教導去幫助孩子。

2.不隨意拿孩子開玩笑,

在外人面前給足面子


像上文中提到的那種玩笑最好不要開,往往父母們的一句無心之語,卻對孩子產生了重大的不良影響。

另外,中國的父母喜歡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覺得好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這樣的做法將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要知道,不光大人要臉面,孩子也是好面子的,羞恥感甚至比大人還強烈。

3.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多些同理心


曾在遊樂場看到一對身披斗蓬、頭戴花環、手拿棍子的父子,原來是孩子想當個將軍,但手下無兵,於是父親也參與進來,當了兒子的「副官」。

父母肯放下高高的姿態,願意成為孩子,回歸童真去陪伴,能被這樣善待的孩子怎麼會不幸福呢。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不用操心賺錢養家的事,也不必面對社會競爭的殘酷,這何嘗不是成年人的一種臆想呢?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們同樣面對著各種挑戰和未知的危險,而且由於認知能力和行動能力的局限,這種難度係數甚至比成年人還要大,一不小心,可能就要賠上一輩子的幸福。

在這樣的困境面前,孩子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父母身上,正如龍應台說的那樣: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父母更應該成為孩子的保護傘,而不是風雨的製造者,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童年獲得真正的快樂。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KgD220BMH2_cNUgMC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