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里話變遷,銀川變了

2019-10-04   銀川廣播電視網

人生得意須盡歡

買買買時不手軟

人生在世不稱意

買個東西解解氣

發布君說的這句話

有沒有說出你們心聲?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買買買

現在已經是我們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今天

小編想通過時光隧道

跟你們聊聊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

咱銀川人購物的那些變化

購物方式大變樣

上世紀50年代

新中國剛剛成立

推行的是公共食堂吃「大鍋飯」

共同勞動

共同生產

人們基本不需要購買商品

1955年

第一張糧票發行

銀川人進入了漫長的「票證時代」

糧票、油票、布票、電視機票、手錶票……

這些年輕人聽起來「陌生」的票證

是老一輩銀川人不能忘懷的記憶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

「憑票換購」

是銀川人日常生活購物的常態

那個時候

有錢,也無法「任性」

每到逢年過節

各地供銷社門前

就會簇擁著一大批買東西的人

人們把手抄在袖筒里、跺著腳

在冷風裡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經常是天不亮就起來排隊

60年代

物資匱乏

商品抬價

1966年3月

賀蘭縣食品公司指導員肖雨香

在收購雞蛋

那時

家裡買個醬油醋

都要等小販上門出售

購物基本靠緣分

如果路邊能來場偶遇

那更是極好的

駐足即買~

上世紀70年代

良田公社羅家莊購銷點的同志

推著小貨車下鄉賣商品

後來有了小賣部

大家買東西

也更加方便了

70年代末

百姓生活漸漸富裕

物資也越來越豐富

趕集

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這是老百姓

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人們生活中

最為重要的商品交易方式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三大件是寧夏人的香餑餑

它們分別是

手錶、自行車、縫紉機

到了80年代

無論買糧食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基本上不再使用糧票、油票

各種票證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國家逐步開放了小商品價格

市場活水涌動

人們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多

沙發等家具

走入尋常百姓家

當時

錄音機賣得很火

1981年4月10日

寧夏外文書店建成營業

群眾爭先選購讀物

家用電器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冰箱、電視機和洗衣機

大家追求的三大件

有了改變

改革開放了

市場經濟日益繁榮

當時人們形容有錢人是

開著桑塔納

手拿大哥大

錢包一打開

百元一沓沓

萬元戶、個體戶、張海迪

女排、少林寺、金庸

下海、鄧麗君

卡式錄音機、迪斯科……

都是百姓關注的「熱詞」

蛤蟆鏡、喇叭褲、霹靂舞

是時髦青年的標配

也是吸引回頭率的最高保證

各種新奇、享受的物件

出現在市場上

百貨大樓、食品商店

往往排起大長隊

搶購商品,供不應求

進入新紀元

電腦走進銀川人的生活

買東西也從走著買進化到了坐著買

坐在電腦前

打開購物網站

在商家精心準備的商品詳情頁里

選擇自己心儀的產品

因為電腦攜帶不方便

買東西的時間和方式

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限制

但這種方式

依然使人們的購物方式

發生了巨大變化

它改變的不只是購物方式

還有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

超市、商場、零售店、自動售賣機……

物資極大豐富

只有想不到

沒有買不到

琳琅滿目的商品

讓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

各大型商場相繼出現

給大家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

貨架式的開架零售形式

開始替代在中國歷史悠久的櫃檯式零售

而現在呢

購物成了移動支付的天下!

「嘀」一聲,歐了!

如今

不但「糧票」早已成為歷史

很多時候連「鈔票」也用不著了

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

無現金消費生活方式撲面而來

足不出戶就能繳納水電費

出門打車滴滴一下計程車就到位

付款只需打開手機掃一掃二維碼……

掃碼支付無處不在

線上購物逐步占據了

中國人民購物消費的半壁江山

天南地北的貨物

快遞到家的服務

省時、省力

就連吃飯都可以用手機點外賣解決

大大方便了咱們的生活

從服飾、電器等日常生活用品

到海內外奢侈品、全球各地新鮮食材……

人們只需打開手機就能購遍全球

看完後

相信你們跟小編

有著同樣的感受

在時代的變遷中

我們的生活

變的越來越完美~

購物的變遷

離不開商圈這個載體~

銀川鼓樓步行街

一直是城市的繁華所在

這裡曾經還有一個名字:柳樹巷

老百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口號

「新華街柳樹巷 有錢沒錢逛一逛」

1952年新華街第一門市部

(新華百貨前身)

1972年

新華門市部第一次進行翻新擴建

並更名為「新華百貨商店」

正式從小賣部過度到商場的初級階段

1997年

「銀川新華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成為寧夏唯一一家

商業上市公司和全國以100億額度上市的公司

1964年夏秋時節

銀川百貨大樓建成

現在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老大樓」

是寧夏現代商業的起點

當時

老大樓是整個寧夏

最為繁華的代表性商業大樓

是寧夏人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手持副食票、肥皂票、布票的百姓

從這裡感受到了最初的商業氣息

60年代銀川街景

70年代銀川商場櫥窗

80年代商場商品

90年代銀川新百貨大樓

上世紀90年代形成銀川第一個商圈

就是新華商圈

也是不少人心中的購物首選地

雖然

隨著咱銀川的發展

新華商圈已經不像原來那般熱鬧

但是它在銀川人的心裡卻是無可替代的

1991年

銀川商城建成

原名銀川市工業品批發市場

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眾多業種聚合在這裡

組成了二十多年前整個銀川市

最綜合、也最全面的大型商業市場

在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1996年銀川商城又進行了改擴建

從過去的一層

發展到如今的三層

建築面積10萬多平米

增添了餐飲、賓館、銀行等服務設施

從外至內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

1998年

在新華商業圈銀川商城東側

僅僅一路之隔的東方商城

拔地而起

2003年

溫州商城出現

在這裡

除了日用百貨、針織用品

還隱藏著一個家喻戶曉的地下農貿廳

2015年

新百在鼓樓西南角開設了一家CCmall

H&M、優衣庫

等品牌相繼入駐

受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

2016年

王府井百貨入駐建發東方紅廣場

門店定位為「一家青春、時尚、潮流的

集綜合百貨、超市、餐飲娛樂

為一體的類購物中心」

新華商圈聚集了

幾乎銀川大部分商業

主要代表有

新華百貨、王府井百貨、CC park

銀川商城,南門等

以及輻射到鼓樓、解放街一帶

這裡

至今依然是不少銀川人的

不二選擇

繼新華商圈後

2012年9月

萬達廣場入駐金鳳區

開啟了銀川商圈向西裂變的新路徑

金鳳萬達廣場不僅填補了

金鳳區無大型商業中心的空白

更打造出銀川市商業新中心

金鳳區的商業綜合體

也逐漸增多

有悅海新天地北京華聯

新華百貨CC park

建發大閱城

新華聯購物中心

銀川文化城等等~

西夏萬達綜合體的入駐

也讓西夏區的商業漸漸豐滿起來

從單一的商圈

到遍地開花的各類商業綜合體

從簡單的購買力到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銀川實現了商圈的提檔升級

以及新商貿服務業的集群巨變

在時間的長流中

銀川並沒有停滯不前

未來

興慶萬達廣場

吾悅廣場

砂之船(銀川)奧特萊斯項目

也將亮相於銀川

銀川

未來可期

來源:銀川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