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敬畏是最大的動力 認真是最好的態度 謙遜是一輩子的財富

2019-09-25     得著說

娛樂圈就是一個浮華的名利場,進來的人不可能想出去,出去的人削尖了腦袋想進來,管他是頂級流量的「小鮮肉」,還是演技超群的「老戲骨」,即便對「粉絲經濟」、「營銷炒作」又愛又恨,卻早已深陷資本運作的遊戲,自覺不自覺的成為利益共同體的一分子。

面對看不見的資本指揮棒,沒有人能清高到獨善其身,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一名演員,這便是混在圈裡的人,逃不掉的命運。

深諳資本運作之道的馮小剛,對陳道明的評價是:一個清高到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所謂的「一人一世界」式的自我實現,有也只有像陳道明這樣,早已功成名就卻依然深藏功與名的傳統演員,才能夠真正做到。

與影視娛樂圈若即若離,被無數次形容為「太清高、太做作」,聽到這些評價,陳道明只是微笑著,不做聲。

從藝了40年,囊括了國內所有重要的表演獎項和榮譽成就,擔任了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早已無需證明什麼的他,便是演藝圈中的那股清流,雖博學多才,卻清心寡欲,雖是看透了的旁觀者,卻是從不攪局的當局者。

任何一個角色都很好,演戲就是遺憾的藝術,這是陳道明的敬畏。

他熱愛自己演員的身份,尊重藝術、尊敬觀眾,正因為這種始終如一的敬畏感,令他在這麼多年依然肯鑽牛角尖,非要把一個人物演活了、演出彩才肯罷手,哪怕《我的前半生》中帶有客串性質的老卓,亦是如此。

嚴於律己、不忘初心,這是演了這麼多年戲的陳道明最大的人生感觸。塑造令人信服、表達創作意圖人物是最終目標,陳道明是一位「用戲驅動」的演員。

所謂「入木三分」,他在《末代皇帝》做到了,所謂「神還原」,他在《圍城》做到了,至於《康熙王朝》中,被觀眾奉為一代經典的「康熙皇帝」,以及劇中「正大光明匾」一折,足以令其他演員吃足了老本和資歷。

見好就收?偏不!這是陳道明的態度。

「老戲骨」是戲堆出來的,表演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經驗藝術。很多跟陳道明對過戲的演員,都知道他只要一上戲就特別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哪怕一點小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為對手說戲、協調大家的狀態甚至自己「加戲」,陳道明沒少干過。

他不是導演,卻是一名資深的演員,只干自己分內的事兒。他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經驗和總結,最直接的傳遞給和他搭戲的演員,他不是針對誰,針對的其實還是他自己。這是為自己的戲負責,也是為觀眾負責。

看他塑造人物總那麼是輕鬆隨意很洒脫,卻特別見功力。演員演得是戲,但歸根結底表現得還是文化與生活,沒有厚重的積累和儲備,做不到厚積薄發是不成的。

都知道陳道明平常最愛乾的事,就是跟個「宅男」似的窩在家裡,看書、寫字、看劇本。只有那種能讓人沉下心來的淡薄生活,才能讓人安靜下來,把事情想清楚、看透。

看不慣那些一窩蜂的跟風炒作、賺完錢轉身就走的資本,身為圈裡人的陳道明,深知中國有很多好演員,卻得不到好的機會。短視的資本讓影視劇市場烏煙瘴氣,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陳道明看透了、說透了,他有自己的希望,那就是「都挺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btbm0BJleJMoPM7mi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