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求德國對中企下禁令,不到24小時,中方宣布突破燃氣輪機

2024-07-05   兵器觀世界

歐盟對華加征電動車關稅的前一天,德國公開叫停了一項中德之間的交易,然而不到24小時,中方就宣布自研取得了重大突破,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在美國對中國實施一系列制裁之後,歐盟緊隨其後,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而在歐盟宣布這一決定的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強烈反對,直言德國並不想遭到「對等反制」,不會關上與中國合作的大門。

然而話音剛落,德國政府就對大眾子公司「曼恩能源方案」下達了指令,要求他們停止向中國出售燃氣輪機業務。德國內閣聲稱這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要保護關鍵技術信息不會外泄,不被不友好國家影響。

實際上,德國就是既想對我們的新能源車加征關稅,又害怕被中國反制,所以現在這種做法不排除是在給自己增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對此,該公司只能表示對政府的這個決定表示尊重。去年6月,中德企業就收購曼恩能源的燃氣輪機業務達成了協議,現在也因為這一紙禁令,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曼恩能源方案」將停止向中國出售燃氣輪機業務

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反對人為設置障礙,希望德國為各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令人振奮的是,就在德國政府剛做出這一決定不到24小時之際,中方就宣布了在燃氣輪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央媒報道,我國獨立研製的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在四川德陽總裝下線,這是繼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後的又一重大進展,進一步加快了我國自主燃機譜系的形成。

相關負責人表示,G15一個小時的發電量就足以滿足2500個家庭一天的需求,比同等功力的火力發電機組更高效環保,一年可減少超15萬噸的碳排放。

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燃氣輪機,通常應用於能源、航空航天、工業製造等關鍵領域,因為其設計、製造的難度非常大,所以全球具備獨立自研能力的國家寥寥無幾,也是工業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中方燃氣輪機取得重大突破

現在中方燃氣輪機的重大突破,直接打了下達禁令的德國政府的臉。不過,德國政府這一紙禁令的背後,信息量也是不小的。

有德媒表示,德國這次突然叫停與中企的合作,主要是來自於美國的授意,他們認為中方會將此業務運用于軍事方面。

但「曼恩能源方案」公司明確表示,他們的渦輪機技術只是用在管道和其他工業領域,完全不涉及軍事領域。

但美國根本不會聽這些,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利用每一個能利用的機會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但現在看來,美西方國家的做法不僅卡不了中國的「脖子」,相反,還能夠助力中國自研水平的提高。

當下中國在燃氣輪機上取得重大突破也正好再次印證了這一規律。中企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只會讓相關領域的技術價值下滑,到時候,即便德國求著我們交易,我們都不一定會要。

德國總理朔爾茨

按理來說,美國對這個規律應該是瞭然於心的。此前,在半導體領域,美國就曾拉著一眾盟友,對中國進行圍堵,結果逼得中國沒辦法,加大對半導體的自研,加速完成對半導體核心技術的掌握。

顯然,美西方國家對中國「卡脖子」,不僅會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還會製造出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

為了打壓中國,美國單方面打響對華貿易戰,還糾集盟友打造「小院高牆」模式,對中國各行各業實施各種制裁手段,但即便如此,仍然無法遏制中國發展的腳步,中國絕不會坐視「卡脖子」的情況出現。

希望德國認清這個現實,不要鬧一些容易被「打臉」的笑話。要知道,德國對華汽車出口規模遠大於中國對德國出口,而且在一些關鍵原料上面嚴重對華依賴,所以德國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最好是考慮考慮能不能承擔得起打擊中方市場帶來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