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人、投資人匯聚,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曾是各家影視公司鉚足了勁發布片單的時候。但疫情以來,電影行業面臨愈發多的不確定性,原定下周上映的電影,也許今天會突然撤檔。因此,影視公司變得低調,不再大秀肌肉。
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大部分影視公司繼續蟄伏,但「最年輕」的影視上市公司博納影業(SZ001330,股價9.89元,市值136億元)於6月11日舉辦了隆重的片單發布會。周潤發、陳凱歌、袁詠儀、韓寒等知名導演、演員紛紛來為博納影業站台,並分享了與博納影業的合作。截至6月12日收盤,博納影業股價上漲6.96%。
當天發布會結束後,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幾家媒體的採訪。從美股上市、退市,再轉戰A股,2022年度,博納影業遭遇了首次虧損。於冬沒有迴避:「雖然虧損原因是不可抗力,但我不能原諒自己。博納影業內部團隊多次開會檢討,總結為是因為沒有更好地調整策略。」
疫情期間,博納影業全心撲在劇本籌備上。於冬相信,未來3年會開花結果。「2023年的業績會大幅增長,2024年之後則是爆發之年。博納的目標是要實現當年我們曾經有過的,電影(上市公司)達到800億市值的輝煌。」
「需要30億的錢創作,實際要備40億」
發布會上,陳凱歌導演的《少年時代》、林超賢導演的《爆裂點》、胡玫導演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唐季禮導演的《傳說》等近20部作品揭開了神秘面紗。其中,愛情、奇幻、青春、商戰、諜戰等多種類型都有涉及。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博納影業供圖
「我要說明,今天發布的片單不是今年才準備的,每個項目都有5年以上的籌備時間。」於冬強調,疫情期間,公司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便是劇本籌備。
2021年,博納影業出品的《長津湖》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續作《長津湖之水門橋》也成為2022年春節檔票房冠軍。
在博納影業的標籤中,主旋律影片一直被視為是其最擅長的領域。而現在,於冬表示,不僅要提倡電影主旋律,更要呼喚多樣化繁榮。「其實沒有什麼改變,這些都是我心中默念、諳熟於心的選題。」
於冬認為,電影市場要尊重創作的藝術規律、製作規律,還要尊重經濟規律。完成近20部新片,博納影業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除了博納自有資金加上上市募集資金,還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來支持。接下來,我要準備至少30億元的資金來配比這一批主題創作。我說用30億的錢,實際上我要備40億的錢。」
博納影業上市後,於冬更「大膽」了。其中,金融商戰題材影片《股市之狼》是中國首部聚焦金融股市、內幕交易等話題的電影。製作這部影片,或許多少與於冬自己的經歷有關。
2010年9月,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影視企業。2015年6月12日,博納影業發布私有化退市公告。於冬曾對外解釋過博納影業私有化的原因:公司在美股市場上被嚴重低估。
美股上市的五年間,博納影業經歷了什麼,外界很難得知。但於冬表示,《股市之狼》里會有很多他熟悉的故事。「我們有200多家中概股公司在美國,所以我要把中國的企業家在海外所遇到的各種真實經歷,濃縮到一部電影當中。美國人拍過《華爾街之狼》《大空頭》等電影,我也想把做空的手段、內幕交易、渾水做空等真實故事呈現出來,這些都是企業家們所經歷過的。」
「博納影業不能都拍《長津湖》,我們需要更多的護衛艦。現在市場的問題是量不夠,這個階段里我們重點解決量級的電影,裡面最重要的是選題新穎、獨到。比如諜戰劇,誰說諜戰劇就要回到解放前的時期?我們也可以拍出《諜影重重》那樣的電影。」於冬說。
「我們不能被劇集逼到只走好萊塢視效大片的路」
202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以300.67億元的成績收官,相較於2021年的472.58億元下降了36.4%。這其中有疫情反覆的原因,但是,能拉動票房的大片也肉眼可見地減少。2022年,20億、30億、40億的票房檔,分別只有一部影片。
與此同時,劇集市場突然崛起,《人世間》《狂飆》《漫長的季節》等優秀劇集獲得好評如潮的同時,也為平台拉動了巨大流量。
《漫長的季節》劇照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觀眾總是流動的,當劇集足夠吸引人時,電影的生存環境愈發艱難。
2023年,各行業都在談論新技術,多家影視公司公布了AI使用的新動向,試水AI導演、AI拍攝、AI海報。例如,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AI有可能讓動畫電影的整個製作效率提升30%,VR會給未來電影放映方式帶來改變;上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則表示,「AI遇見IP」,打開了電影市場的天花板。
「科技進步給電影帶來無限可能性。但我們運用好新技術,最終是為了把故事講好。」於冬強調,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好萊塢曾誕生過《阿甘正傳》《漂亮女人》等一系列經典電影,但隨著奈飛崛起,英劇、美劇開始以電影的方式拍攝故事,導致好萊塢不得不走向製作視效大片的路,漫威電影、DC電影應運而生。
於冬認為,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與2000年前後的好萊塢市場非常相似,劇集衝擊使得電影製作必須尋求改變,但如果一味追求工業化和特效,會徹底將電影市場讓給劇集市場。「這一批現象級的長劇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講故事的能力質量明顯提高,畫面製作明顯提升,故事明顯完整了。」
更重要的是,劇集為平台帶來巨大的收益。「愛奇藝虧損了13年,卻已經兩個季度盈利了。」當用戶付費成為平台會員,也是買下對平台未來一段時間的期望;如果是年費會員,則更是意味著相信平台未來一年的內容布局。
另一方面,可以算算電影行業近年來蒸發的票房。以疫情前的2019年為例,當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以2019年票房來看,即使不算上增長,未來三年的電影票房應該能達1900億元以上。但實際上,2020年~2022年,三年總票房只有不到1000億元。
「消失的1000億元,實際上是我們流失的觀眾。流失了,去哪了?去了愛優騰。會員預支一年的錢給平台時,實際上也激發了平台做更好質量劇集的信心。」於冬表示,這一切都在衝擊著電影行業。
「這個時候,我們如果再不強化我們的故事能力,敘事表達、人物塑造,就會重蹈好萊塢去拍高工業概念特效片的覆轍,但是這並不能解決電影的常態化觀影。」於冬預判,未來的電影市場應該呈現橄欖球型,頭部是市場的航母級大片,尾部是小成本跑出的黑馬電影,中間大部分則是5000萬元~1億元製作成本,回收2億元~3億元票房成績的電影。
面對劇集市場迸發的潛力,博納影業也開始有所涉及。公司年報顯示,2022年,博納影業劇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363.13萬元,同比2021年增長154.74%。
2023年初,博納影業甚至調整了募集資金使用計劃,將原本用於電影項目的募集資金減少了2.5億元,用於公司的電視劇項目——《上甘嶺》。此前,博納影業通過IPO募資12.43億元。募集資金使用計劃變更後,電影項目預計投入金額減少至7.836億元。
圖片來源:博納影業供圖
「博納拍劇集,一定是強化電影概念的,是做美劇、英劇模式的劇集。」於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期待《上甘嶺》為劇集市場帶來一種新樣式。此前,博納影業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上甘嶺》已被正式列為北京市「十四五」電視劇重點規劃項目,預測該項目達產可收入3億元。
「13年來首次虧損,我不能原諒自己」
2022年8月18日,博納影業在深交所上市。今年4月29日,博納影業交出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財報顯示,公司2022年營收20.12億元,同比2021年下滑3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7211萬元,2021年同期盈利3.63億元。
今年一季度,博納影業仍未從虧損中緩過來。數據顯示,博納影業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5.24億元,同比2022年下滑59.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08億元,2023年同期盈利2.96億元。
圖片來源:博納影業2023年一季報
博納影業在年報中解釋稱,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系電影行業整體受不確定性因素衝擊,在觀影需求和影片供給均出現大幅下滑的市場環境下,公司管理層在業務上游「延緩電影投資項目、放緩電影發行節奏」。
常勝將軍遇到了困難。要知道,這是博納影業自美股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面對年報數據,於冬很自責,「雖然虧損原因是不可抗力,但仍不能原諒自己」。他透露,博納影業內部團隊多次開會檢討,總結為是因為沒有更好地調整策略。
不過,於冬自信地表示,2023年的業績會大幅增長,2024年之後則是爆發之年。「今年的電影院(博納影業院線業務)不會再像去年那樣虧損了。我們算了一筆帳,去年電影院實際虧損超過三個億,去年全年票房是300億,博納的電影院院線是跑贏大盤的。今年的票房已經突破230億元,暑期檔馬上來了,如果全年票房能到450億元,博納影業的影院板塊現金流可以打平;如果全年票房約530億元,博納影業影院的折舊攤銷能打平;如果全年票房超過530億元,博納影業的電影院能夠實現盈利。」於冬預測,2023年的電影大盤能到580億元左右,恢復至2019年全年票房的85%以上。
回到A股接近一年,於冬深切感受到,博納影業不是在做百米衝刺,而是要成為一名長跑型的運動員。其中,公司要用好募投資金和社會投資,緊緊圍繞電影產業的上下游主業布局投資,完善產業支撐,而不是只玩概念。
「博納不玩概念。AI技術是繞不過去,它直接降級了電影的製作成本,比如說我們在《上甘嶺》里要做一張上世紀50年代的報紙,美術師用軟體把報紙的內容輸入進去就直接能生成,我們過去要翻閱大量資料,要用美術、特效去完成的東西,現在不需要了。」「電影從來都是運用新技術發展的,從誕生到現在100年,電影每次都依靠新技術帶來想像力,但是最終,電影還是要回到故事來。」
圖片來源:博納影業供圖
「不如靜下心來多將故事好好打磨。」於冬說,行業消失了1000億元的現金流,如今已普遍缺乏金融資本和行業外資本的支持。於冬透露,現在行業基本靠各家電影公司的自有資金運轉,是最艱難的時刻。
「《長津湖》讓我賺了9個億,我們還募集了13個億,行業里哪家電影公司像博納這樣,手握20多億元的現金?但是行業普遍缺錢是事實。」於冬坦言,他希望這段艱苦的時間能用三年挺過去。「三年後,不僅要恢復2019年電影市場的最高峰,還要為電影市場年票房突破1000億元做準備。」
此外,於冬透露,博納影業還將打造電影IP街區,售賣IP產品,例如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道具、服裝、眼鏡等。博納影業不會花大資金拿地打造,而是以輕資產的IP來合作投入。
於冬一直有一個理想,打造一家躋身世界前10的中國電影公司。如果在未來十年內,博納影業能保持年票房占市場總量的10%,於冬堅信,隨著中國市場的增長,博納影業能衝到全球電影公司的第6名。
「不能只圍繞股價來影響公司長期發展,不能為了短期目標去放棄我們的長期戰略。博納的目標是要實現當年我們曾經有過的電影(上市公司)達到800億市值的輝煌,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重回電影公司800億的市值。」於冬說。
記者|畢媛媛編輯 |董興生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每經影視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每經影視不對本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作任何保證,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