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教育,本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方式之一,但不少學生卻曲解了教育和考試的本意,走上了作弊、甚至違法犯罪的道路。學生學術誠信危機愈演愈烈,最終也只能造成惡性循環的結局,惡果學生自己吞。這不僅影響在申請上,更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後續發展。而這一切的根源,是需要擺正心態,糾正「成績與機會」呈正相關的思想誤區。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穀雨星球 (ID: guyujihua2021)
文丨Summer 編丨May
國慶期間,大洋彼岸的美國出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
某留學機構的創始人與6位同夥因為中國富家子弟提供申請造假和冒名代考等服務, 在短短4年間斂財1500萬美金而被處監禁4年。
報道來自Justice.gov
這類申請誠信不端,為本就艱難的中國學生申請季再度增添不穩定因素。
更無語的是,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且屢禁不止,甚至越發猖獗,劣幣正驅逐著好機構。
就在9月,澳門SAT考試大規模泄題,某機構槍手「互掐」被曝出大賽代寫學生名單,再到藝術作品集全方位造假、論文代寫造假等連連被披露……中國學生的學術誠信保衛戰,迫在眉睫。
保分保錄取?
大學申請誠信危機這件事,對我們並不陌生。
自2010年後,隨著留學人數的大規模爆炸式地增長,留學的黑色產業鏈就如同擺脫不了的影子,緊緊相隨。
典型的例子就如同國慶期間在美國宣判的Yi Chen案。
據報道,從2015年6月起至2021年2月,兩家教育諮詢公司Prime u . s . International和MS Education的CEO Yi Brian Chen為保證學生順利進入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造假:
-偽造或篡改了學生申請學校的高中和大學成績單;
-使用「假護照」冒名頂替學生參加托福考試;
-在申請中,學生的申請文書和推薦信也均為代寫。
值得注意的是,Yi Chen的客戶都是奔著精英名校去的。在判決書中披露,他們曾經幫客戶申請過藤校哥倫比亞大學、南加大、紐約大學和加州伯克利等TOP30大學。
經過調查, 其中至少有一名中國留學生通過成績造假,成功入學了紐約大學。
護照造假代考
檢察官在量刑備忘錄中寫道:「(Yi Chen)打著經營』教育諮詢』公司的幌子,通過偽造大學生招生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陳)賺取了數百萬美元。」
據檢方統計,在2016年至2020年的幾年間,陳毅(YiChen)名下共有7個銀行帳戶,收入總計超過1500萬美元的收益。
10月3日,U.S. Attorney Central District of California判決,Yi Chen因涉嫌一系列欺詐行為,其中包括替考、代寫論文和製造虛假成績單等,幫助中國富人留學生獲取F-1學生簽證判處48個月監禁。
出獄後,其會被遣返歸國。
除Yi Chen外,另外兩名不到30歲的同夥也均已認罪。
據悉在這次調查中, 苦惱中國區作弊許久的負責托福考試的ETS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也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註:托福為防止作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要發現作弊就會被禁考)。
美媒報道
無獨有偶,入學申請造假事件並不少見。
尤其是短視頻興起後, 留學在許多博主嘴裡,變成了一件只要花錢就能搞定的輕鬆事。托福110+,論文人手一個獎,SAT1500+看起來輕而易舉。
有了分數,保錄仿佛也不在話下。
但教育又不是精準的機器,從沒有保證一說,要想有100%的確信,用到的大機率就是 非常規手段了。
在這之前,先定義下什麼是常規手段,一般包括常規申請和錄取、校友捐款/正常途徑的捐款和被稱為錄取「後門」的體育/藝術特長生。
且不論公平與否,這些都是美國精英大學認可的錄取手段。而在這之外的非常規錄取,幾乎都屬於作弊。
大家都知道,美國大學申請看重四大板塊:學術、文書、活動(學術&特長)和社區服務等。這四大板塊也被細緻地拆分為相應的項目。而造假也大多從這些細分項目下手。
造假一般有幾種形式:賣答案作弊、代寫(代考)、篡改、編造等等。
學術造假的種類
一般來說,非常規造假入學手段包括:
成績造假:含GPA造假、大考作弊、標化考試作弊等;
文書造假:含文書代寫、經歷和身份造假等,比如有學生跟我說顧問讓他裝LGBT少數人群申請;
活動造假:含科研項目代寫、論文代寫、花錢買公益等;
推薦信造假:含推薦信造假簽名、推薦信代寫等(自己註冊一個郵箱,編造背景,並向大學提交)等;
特長造假:這在藝術和體育特長生中常見,藝術生的作品集代畫代提交早不是秘密。體育特長生的造假多集中在團隊項目,可以濫竽充數。
在以上幾種造假中,我相信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體育造假。
2019年就一起鬧得沸沸揚揚,牽扯出一批名人企業家的大學舞弊案————大學教練辛格受賄後,將原本沒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特招進了校隊從而被大學錄取。
奈飛紀錄片《買進名校:美國大學舞弊醜聞》,詳細記錄了這一樁案件。
這樁案件牽扯出了史丹福、耶魯、南加大等大學,涉及人員包括好萊塢頂級女演員、國內上市公司董事長等,涉案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
舞弊的就是帆船隊這種比賽相對不多,人數卻不少的項目里。
而在國內,可能因為體育活動普及相對不那麼廣泛,體育造假的相對較少。
這些年來,申請中的造假則屢見不鮮,甚至愈演愈烈。 隨手在各大網站和app一搜,各種小廣告鋪天蓋地。不管是大考買答案、標化考試作弊、文書代寫、作品集代筆和論文代發表,都能找到賣家。
有做了很多年SAT的朋友說:在這個圈子裡不賣答案的可能才是少數。
澳門SAT泄題,網上大規模流傳題目,暫無後續。
除了常見的SAT代考外,這些年來被炒得火熱的科研論文、藝術留學、公益項目等更是水分頗多。花錢買項目早就令人見怪不怪。
比如藝術留學,其實其要求並不低, 尤其是TOP3的藝術院校對學生的作品集、思想深度和成績都有要求,進去後教授們嚴苛的要求也得讓學生脫層皮。
但偏偏有機構推出xx萬保錄套餐的同時,卻不好好幫助學生如何實現目標,而是選擇最容易的捷徑——作品集全讓老師來做。我認識一位青年藝術工作者朋友,常替學生畫全套作品集來賺生活費養活自己的藝術夢。
也常有某機構也因與槍手利益分贓不均, 槍手怒而把代考學生名單發上網的事情也不少見,掀開了黑幕一角。
有做STEM比賽的朋友常說, 大多數比賽比的不是未成年學生,而是背後站著的機構、老師的大比拼。
為此,有一些奧賽機構甚至停辦了在中國大陸的比賽。
泰國講述SAT作弊的電影《天才槍手》。泰國、韓國等也常出現考試作弊的情況。
造假百害而無一利,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前赴後繼呢?
可能有人認為,大家都在作弊,為名校值得冒一次險,因為被抓住的機率微乎其微;也有人認為,自己花了重金當然要求個好結果,不管孩子實力如何,相信錢能點石成金。
當然,也有部分家長確實不知道實情,被宣傳的噱頭吸引後卻不知不覺掉入了陷阱。
作弊這事,既有不靠譜機構的推波助瀾,也有消費者的自欺欺人。
天之驕子與作弊
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國學生學術誠信危機愈演愈烈,惡果也只能自己吞。
海外大學對於一抓一大把的高分持懷疑態度,增加了更多門檻來篩選中國學生。
另一方面,只要一個比賽在國內有所知名度,第二年拿獎的學生就越來越多,海外大學要不選擇更相信有優秀誠信的學校背書,要不就降低中國學生的錄取比例,要不就提高門檻,中國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證明自己,不得已只能購買類似的服務。
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布朗大學2022年錄取新政:進行誠信審查。
而這,也可能是國內名高中和美高等海外高校錄取成績更出彩的根本原因之一。
這樣的惡果不僅體現在申請上,更可能影響學生後續的發展。
進入大學後,花錢買學術的思想可能已經烙印在他們身上。 論文代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一到假期,槍手們單子都多到接不完。
而隨手一搜,中國留學生因為學術誠信問題被開除的事情不在少數。美國厚仁教育發布的2016年版的《中國留美學生現狀白皮書》中提到,在被勸退的中國留學生中, 因學術不誠信而被勸退的比例占32.57%。
2018年的熱播劇《歸去來》,還把中國學生作弊被遣返回國的一事寫進了劇情里。
截圖來自電視劇《歸去來》
這些年來,隨著競爭的越發激烈,網課的隨機性等,學術作弊越來越多。
但是若要把作弊都推給中國學生本就有失公允。
國外也常爆出類似的作弊和造假事件,比如在申請中常發生學生冒充少數族裔爭取優待錄取、文書造假賣慘、身份造假申請助學金等提高錄取機率。
而在大學就讀過程中,作弊也比我們想像中更多。
比如史丹福大學對於2021屆學生調查發現,超過70%的學生自己就曾作弊或見證其他同學作弊,而且在STEM專業里,作弊比例更高,超出我們的想像。
天之驕子的名校學子為什麼作弊呢?
以下這個故事可能說明了一些道理。
據 Ivypedia 獨家報道,6月份左右,在藤校賓大沃頓就讀的一位中國學生也被爆出第二次作弊而被開除,並且取消已經拿到的頂尖諮詢公司的offer。
這位學生曾經是高中第一名,SAT考了1590分,一路優秀的他承認「犯錯的原因是太想拿A了, 無法接受自己成績單上出現任何低於A的成績,不想讓身邊的朋友和他的父母失望……」
也因為不想讓父母失望,想要贏,他堵上了自己的前途,失學失業,這個污點也將會伴隨他的終身。
事已至此,他悔恨不已,時間卻不能倒流。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叫醒仍在裝睡的人。
不想讓父母和老師失望,是Helloteacher網站列舉的為什麼學生選擇學術不誠信的最大原因之一。
此外還包括許多學生仍未做好大學學術和英文準備,成績太差不得已只能作弊;低估了國外大學對學術誠信的審查和懲罰機制,都是作弊的原因。
更為關鍵的是,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堅信成績是衡量優秀的標準:
只有成績越好,才能在人生中得到更多的機會。
當然, 作弊得仍是少數群體,大多數學生在儘自己最佳的能力考出一個匹配的分數,機構為孩子的夢校在努力。
只是在這股歪風導致申請門檻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常在作弊中起主導作用的家長們,是否有辨別作弊陷阱的能力?是否有接納孩子原有水平的淡定?
又或者,是否有讓孩子堅信 「父母寧願不要外在的虛榮,也希望我一定要選擇誠實和真實」的決心呢?
Summer,穀雨星球的創始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穀雨星球」,中產媽媽不焦慮俱樂部,以真實故事對抗焦慮,用專業判斷規劃升學,以戰略思維探索志趣。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