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小李備孕兩年半,前段時間終於懷上了寶寶,但她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不知道自己有喜了,當時陽了吃了不少藥,這個孩子還能要嗎?
自打3年前結婚後,表妹和愛人一直在努力備孕,儘管兩人身體都沒問題,可就是遲遲沒有好消息,久而久之,小兩口心態慢慢也放平了,一切順其自然。
前陣子防控放開,身邊人幾乎都「陽了」,表妹卻安然無恙,這讓她一度以為自己體質出色,感染了「優質毒株」,所以沒什麼症狀。
但事實證明,該來的總會來,全家人陸陸續續轉陰之後,表妹卻倒下了。
某天早晨,表妹起床後忽然發覺嗓子發緊,起初她還以為是家裡太乾了,沒當回事,結果到了晚上燒了起來,一度達到38度5,吃過退燒藥才好了起來。
兩天之後,好不容易退了燒,表妹又開始咳嗽不止,幸虧家裡準備的藥品還算充足,吃了不少止咳藥之後,表妹身體總算慢慢恢復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正在吃飯的表妹忍不住一陣噁心,有種想吐的感覺,雖然丈夫開玩笑說這是新冠後遺症,不用當回事,但表妹總是心神不寧,覺得沒那麼簡單。
思慮再三之後,表妹忽然想到,噁心、嘔吐,這不是妊娠反應嗎,自己會不會是懷孕了?
於是表妹趕緊聯繫愛人,買來了檢測試紙,結果明晃晃的兩道槓,備孕兩年多沒動靜,這次竟然真的懷上寶寶了。
但經過最初的驚喜之後,表妹忍不住擔心起來,前段時間感染吃了那麼多藥,孩子還能要嗎?如果真的生下來,寶寶會畸形嗎?
特殊時期,疫情確實為孕產婦帶來了諸多困難,很多正在備孕的女性,也遇到了各種難題。
就像表妹小李的經歷,備孕2年沒消息,陽了之後吃了不少藥,卻意外發現懷上了寶寶,「孕氣」來得實在有些不合時宜。
其實,關於孕早期吃藥對胎兒有沒有影響這個問題,醫學上有個概念叫「全或無」,即從受精開始的2周內,藥物要麼完全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要麼就是直接導致流產,發生胎停。
但當受精時間超過2周,在第3周到1個月時,此階段細胞分化迅速,胚胎各器官處於發育、形成階段,會比較容易出現嚴重的結構畸形。
比如上個世紀被廣泛使用的藥物「沙利度胺」,又被稱為「反應停」,它可以減少孕期反應,妨礙孕婦對胎兒的血液供應,這在當時造成了大量的「海豹畸形嬰兒」,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沒有找到原因,直至21世紀,人們才慢慢意識到這種藥物的不良影響,逐漸禁用。
而如果妊娠期超過3個月的話,此時胎兒大部分器官已經形成,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受藥物影響,產生畸形的機率也會比較小。
當然,這不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某些藥物仍可能傷害到胎兒的生殖器官、中樞系統,導致失明、耳聾、智力低下等問題。
因此,我們要想知道孕早期服藥到底對胎兒有沒有影響,還是要看時間、辨別所服用藥物的種類,來進行綜合評估,並不能簡單給出答案。
很多准媽媽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就算陽了發高燒,也只是進行物理降溫,生生扛過去,不願意服用任何藥物。
事實上,相較於高燒不退對胎兒造成傷害,服用適當的藥物進行退燒,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藥物分為了A、B、C、D、X五個級別,對準媽媽而言,服用A級和B級藥物通常不需要擔心,這些藥物安全性相對有比較高的保障,但如果服用C或者D級藥物的話,就可能會對胎兒造成損害,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進行評估。
我們通常服用的退燒藥中,成分為對乙醯氨基酚、咖啡因的藥物屬於B類,成分為金剛烷胺、偽麻黃鹼、右美沙芬的藥物屬於C類,對於後者一定要慎用,最好不用。
如果真的陽了,必須要服用藥物的話,我們要儘量選擇單一成分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而復方製劑、中成藥,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千萬要謹遵醫囑,謹慎選擇。
老苗結語:
孕早期陽了孩子能不能要,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準確的答案,只有風險大或者小的區別。
因此,要想避免回答這個兩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在備孕期多小心,用藥時看仔細,及時諮詢醫生,別盲目地亂用藥。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孕期不小心服藥的寶媽嗎?寶寶生下來情況怎麼樣?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