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內容上寫著: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金坷垃」商標作出駁回複審的決定。
事情是在去年開始的,那時B站想申請去註冊「金坷垃」的商標,結果上頭最後給出的結果是無效駁回,主要原因在於該商標已構成「近似商標」。
其中的「近似」包括商標的字形、讀音、含義、構圖、顏色以及其它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似才可以被這樣定義,說難聽點就是有明顯的抄襲跡象。
從這個情況來看,B站顯然是想把之前的那個鬼畜經典當作是自己家的品牌來註冊商標。
金坷垃,這三個字相信各位老友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它原是由美國聖地亞戈農業集團研發的、中國生產的一種肥料添加劑,因其誇張的文案宣傳、極其押韻的魔性廣告詞等特點而走紅於國內外的網絡平台。
到了後來,這些廣告經過A站和B站大佬們的惡搞改編之後,其創作的視頻讓「金坷垃」的名氣更上一層樓,也由此成為國內早期鬼畜界的「一代名流」。
雖說「金坷垃」的出名是少不了B站平台的傳播,但說到底那終究還是別人家的東西,我們頂多只是拿它來開涮而已,而叔叔的這波操作無異於想搶了人家原先早有註冊的商標,也難怪不會過審了。
這件事在不知情的網友眼中聽上去有些新鮮,叔叔為了賺錢居然想把那些網絡文化熱梗給註冊成商標,有些不知該如何吐槽是好。
可對於知情的人來講,這一切不過是徐老闆執掌B站時期就存在的「傳統藝能」,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論B站究竟拿了多少亞文化梗去註冊商標?
通常來說,一家公司成立之後都會用自己的公司品牌去註冊各種產品的商標,來給自己鋪就商業的可能性以及封堵別人的侵權盜用。
2015年「小破站」時期的B站便已經拿著自己的名字去註冊了一系列的產品。
從紙、繪畫材料、連環漫畫書,到遊戲機、體育運動器材,再到各種公司運營必備的電視廣告、社交網絡、智慧財產權等服務內容,基本上涵蓋完衣食住行各方面。
在以自己的名義註冊了一系列商標之後,B站還用「新番」、「up主」、「鬼畜」、「彈幕」等一系列用戶日常術語來註冊過商標,但除了一個「新番」電子媒體服務,其餘商標申請均以無效被駁,雖然我們也不知道徐老闆究竟要拿它們做些什么小生意。
不過有意思的是,用「up主」來註冊不行,但用「阿婆主」來註冊反倒還行了,而且註冊的產品里還包括電腦鍵盤、滑鼠、遊戲卡、編碼手環等等。
還有我們過去最常說的「billbill乾杯」,也一樣曾被徐老闆拿去做過商標註冊,而且註冊過的玩意兒還挺多,吃的、喝的、用的、看的樣樣都有。
最關鍵的還有那個非常熟悉的顏文字風格圖標---(゜-゜)つロ 乾杯~
當年,「乾杯」一詞可是B站專屬的官方口號,2012拜年祭上一首名為「乾杯」的歌曲走紅,該歌曲貫徹了「可以代表我們的文化和理念,充滿了回憶和感情」的理念,故從那時開始早期的B站網友們便用「billbill乾杯」來表達各自的歡呼之情。
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小破站」越做越大,身上的二次元味也逐漸被新的成分稀釋,如今「乾杯」這個口號除了一些「老人家」很少有「年輕人」會用,就連啟動頁面上22娘和33娘手中拿著的也不再是啤酒杯子了。
此外,說到圖形商標,那就不得不提B站最知名的「小電視」。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參考N站」的LOGO,但也畢竟跨越了國度,因此也未必不能在國內拿下吧。
但結果B站還是翻車了,而且還是在關鍵類別中(41類別,提供在線娛樂遊戲等)被駁回了,而究其原因,N站早在12年的時候就提交了註冊。
言歸正傳,由此可見,既然連「乾杯」都可以被阿B拿去註冊商標而且還成功了,那還有什麼網絡流行語不能拿來註冊的?
比如「宅舞」,它既可以是與ACGN文化有關的舞蹈活動,也可以是一個以該名字為品牌的充電寶、相機、耳機、眼鏡之類的商品。
你有見過「逮蝦戶」牌子的服裝嗎,種類似乎還挺多的哦,從嬰兒到大人,從衣物到鞋帽襪一應俱全,難道說,B站這是打算親自投資要從小培養「秋名山車神」?
什麼叫「開口跪」,就是指B站的服裝、室內、工業品外觀等各種設計服務做得十分優秀,令客戶第一眼看了便忍不住大喊一聲:「我跪了!」
聽過「giligili愛」,那有沒有聽過「giligili」牌的安全服務套餐---無論日常出門、人際交往、財產保險、法律研究,「giligili」都能為您提供最優質的全面服務,保證讓每位客戶用得安心,用得舒心!
「一鍵」的功能只能用來「三連」嗎?不,它能幹的事多得去了,一鍵創業、一鍵加盟、一鍵游、一鍵掃、一鍵通,甚至是一鍵飛度,徐老闆用行動告訴各位,凡事皆可一鍵!
此外還有「呵呵呵」,這樣的常用語B站也曾嘗試過申請,而此舉也曾被網友視作為「剝奪言論自由」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那會兒B站就曾用「金坷垃」去註冊商標,而且還顯示審核通過了,與最近發生的這件事是呈現鮮明對比,當然那次的成功也只是因為註冊類別跨度較大所導致的。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B站不僅拿過自己的正式名稱來註冊,就連一些奇奇怪怪的變體名也被他們視為可賺錢的商標,像什麼「嗶里嗶里」、「嗶俚嗶俚」、「畢哩畢哩」、「華里華里」、「哩嗶哩嗶」都有出現。
要不是下面寫著B站官方公司的名字,還以為是哪家公司搞的山寨品牌,這名字的味兒實在太沖了---這從一定程度也說明B站對自我品牌的保護意識是超強的,近似的機會也不留給其它商家。
當然,被拿去申請的流行於B站的網絡用語還有很多很多,以上列舉都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可以看出,B站這是打算想在全方位上壟斷Z世代的圈子,試圖讓每一個流行符號都能成為自己的「財富密碼」。
雖然常言道「掙錢生意不寒磣」,但是做生意做到了這份上,有不少小夥伴們看了也是眉頭緊皺......
吃相難看?
別的先不討論,就說最近這個註冊「金坷垃」的事情,其實多少能看出一點霸權行為的傾向。
有評論區網友就吐槽稱:金坷垃是人家的化肥名字,怎麼就成了你B站的東西了,難道什麼東西在B站火了就可以視作是B站的東西?
網友的這番話也不禁讓人想起了之前六老師「霸占」西遊記的行為。
說起這事,儘管已經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可每當有人提起來,那些熟悉的畫面又總是能立刻浮現在腦海里。
像什麼「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文體兩開花」、「我演吳承恩......我太了解他了」等一大堆名言,至今仍記憶猶新。
早些時候,六老師曾在公眾面前多次表現出自己對於其他版本孫悟空形象的不屑,有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版,也有鳥山明的七龍珠版,甚至還強調只有自己的孫悟空才正統的孫悟空。
此外,他還在談及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時高調宣稱自己非常了解吳承恩,仿佛真的把自己給演成本尊似的,只是劇中的內容是否屬實仍備受質疑。
然而,六老師一邊不斷地將自己與西遊記捆綁起來,另一邊卻獨自恰起了爛錢,跑去代言一些西遊題材的魔改手游,還自詡「體驗不一樣的西遊文化」。
於是,本來一個備受尊敬的老藝術家,因為突然干起這種又當又立的事情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不滿,並對他說過的那些話進行各種惡搞,由此曾一度流行起「六學」段子的熱潮。
但惡搞歸惡搞,這個現象的背後也說明當時的大家有多不爽六老師對西遊記的占有態度,何況西遊記和孫悟空也不是他創造的。
同樣的,「金坷垃」在國內能火的確少不了B站的功勞,可那本就是不屬於B站的東西,用別人的品牌來為自己盈利,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厚道的。
除非說「金坷垃」自身就是一個空耳梗,那倒還有點說得過去......
不過,如果要從更廣義的視角來看待B站的這個舉動,這反而又是一個合理的現象,合理在哪?在於賺錢的正確方式。
流量時代下的商業競爭,只有跟隨「流量」或是掌握了「流量」的秘訣,才能從而找到盈利的機會,或者說現代的一切商業行為都離不開「流量」的關注。
如何博得流量,其一要點就是要讓老百姓們容易記住TA的名字,就比如說大家都喝過小米粥,也知道小米是種很有營養的食物,用「小米」來作為手機品牌的名稱,那是不是聽著就會很親切,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也比較好啊?
還有那些美團、餓了麼、拼多多,言簡意賅,一聽就懂,對於品牌宣傳也有不少幫助。
同理B站用網絡熱詞來作為商業品牌,也更容易減小年輕消費者之間的間隔,拉近它與用戶的親近程度,也更有利於群體之間的信息傳播,這樣以後就能夠享受到可觀的流量效應。
再者,意識到這一現象的不只有B站,很多小公司也打算在往這條道路上衝刺。
過去那幾年的B站發家歷程,光是「彈幕」一詞的商標競爭就分外激烈,什麼「彈幕夢三國」、「彈幕夢塔防」、「彈幕遊戲」、「彈幕神器」、「彈幕社」,好幾個不知名的公司都在搶著用,怕搶晚了沒得用了。
「彈幕」如今的存在意義大家都清楚,作為從商的生意人自然更加懂得這其中的價值所在,這就是商業競爭的縮影。
B站既然被外界稱為「年輕人與亞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就要比那些對手更早地搶占市場有利地位,無論是什麼詞語,只要是年輕人們愛用的他們都會去嘗試註冊,你不去人家就會來搶。
所以說,即使不去註冊「金坷垃」,B站也絕對不會停下拿網絡用語註冊商標的行為。
只是,這樣做的話也就免不了經常碰壁,或者說繼續被網友們指責,叔叔得好好權衡一下利弊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