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金還貴的顏料了解一下

2019-07-11   GSan設計

人類使用顏料的歷史要追溯到史前年代。我們對於古人在使用顏料方面的了解主要來自愛德華·福布斯(Edward Forbes),他是一名歷史學家,同時擔任過1909年至1944年間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Fogg Art Museum)的館長。福布斯被認為是美國在藝術維護(art conservation)方面的奠基人,他在全球各地收集不同的顏料,只為了鑑定幾幅義大利古典繪畫。

在這些年間,他一共收集了超過2500種不同顏料的樣本,後來被人們稱為「福布斯顏料集」(Forbes Pigment Collection)。每一種顏料都標明了自己的產地,生產方式以及用處。

一副愛德華·福布斯的畫像,具體時間不詳。Photograph by Bachrach. Fogg History Photographs,Fogg Benefactors, file 1.Harvard Art Museums Archives

如今這套顏料集更多地被用在科學研究上,作為與未知顏色進行比照的顏料標準。Narayan Khandekar是哈佛藝術博物館下史特勞斯保護和技術研究中心的主任,這套顏料目前由他保管。在過去的十年里,Khandekar把更多的現代顏料加入了這套顏料體系中,以便於更好地研究20世紀及當代的藝術。

自從畫家們開始和那些專門販賣染料和顏料的商家們開始合作後,藝術界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繪畫的商業化讓畫畫過程也變得不同。「現在的藝術家們為讓自己腦海里的概念完整的變為現實,會使用任何材料。」Khandekar說,「那可能會是一塊塑料、一罐頭食物,可以是任何材料。我們需要辨別許多不同的工業化生產出的原材料,以及許多專門為藝術家的需求所生產出來的東西。」

福布斯顏料集中的顏料來自全球各地,其中一些仍然被儲存在原始的精美玻璃容器中。

圖片來源:Jenny Stenger,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Khandekar把自己的研究以及對顏料的分門別類描述成了一種類似於偵探的工作。「我們使用的工具,以及使用方法和法醫使用的完全一樣。」他說,「我們會檢查原材料,找出它的主要成分來辨別出它的原產地。」只不過Khandekar和他的團隊使用的工具不是DNA分析儀,而是像拉曼光譜法(Raman spectroscopy)、質譜分析、氣相色譜分析以及電子顯微鏡分析等科學技術來精確測量出顏料中的化學成分。

史特勞斯中心收藏了大量的顏料來幫助他們進行研究和保護工作。

法拉利紅

圖片來源:Peter Vanderwarker

舉個例子,在2007年,他們曾經幫助辨別過一副名叫「rediscovered」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畫作的真偽。在經過顏料檢測後,他們發現畫中有一種特別的紅色顏料是在波洛剋死後20年才被生產出來的——254號紅色,它是一種化學反應的副產品,最早的記錄在1974年,別名是「法拉利紅」。

「每一種顏料有著它自己的故事。」Khandekar說。在了解到這一點後,我們請他分享了10種福布斯顏料集中最稀有也最有趣的顏料背後的故事。

圖片來源:Harvard Art Museums,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人工合成群青

「它產生於1826年,是一場競賽的產物。可以說它是藝術家們為了省錢(天然群青十分昂貴)而發明出的產物。」

說到這裡,再跟大家介紹一下天然群青。

天然的群青是青金石粉末製成的,藍色相當純正,在很多知名畫作中都能看到它。青金石是一種鈉鈣的鋁矽酸鹽硫化物。而在19世紀,出現了人工合成的群青,它的色彩比天然群青更加艷麗。

木乃伊褐

「過去人們會從埃及購買木乃伊,然後從裹屍布上提取出一種棕色樹脂原料,再把他製成這種顏料。我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有點詭異的顏料,但在18及19世紀它非常流行。」

巴西蘇木

「巴西蘇木指的是番瀉葉屬中的任意一種熱帶樹木。它質地很硬,木頭的顏色為紅色,可以用來做小提琴、弓箭、薄木貼面以及高品質的家具。它的木頭中含有巴西蘇木素,可以使褐色顏料帶有一抹深紅色。巴西蘇木染料被大量地用在了紡織物、皮革的染色中,還有墨水、繪畫、清漆的著色、以及木材著色劑中。」

櫟皮粉

「它是一種黃色的植物染料,提取自一種黑色橡樹——美洲黑櫟的黑色或深褐色樹皮中。這種樹原產自美國的東部和中西部。」

胭脂樹紅

「胭脂樹(Bixa orellana)是一種矮小的樹木,用來制口紅,生長在美國中部和南部,同時它也生產胭脂樹紅,一種天然橙色染料。這種植物的種子被包裹在一種莢里,外面是亮紅色的果肉。目前胭脂樹紅被用作為奶油色素以及奶酪和化妝品中。」

天青石色

「過去人們需要從阿富汗開採它,再放上貨船運到歐洲,所以它比金子還要昂貴,甚至還有專門的委員會規定它的價格預算線。」

龍血竭

「它的名字很響亮,但它不是從龍的血液中來的。(這種亮紅色顏料)提取自一種藤類植物。」

胭脂蟲紅

「這種紅色染料來自於被壓碎的甲殼蟲,被用在化妝品和食物中。」

和很多礦物顏料不同,這是一種著名的來自昆蟲的天然染料。胭脂蟲(Dactylopius coccus)原產於美洲,在大航海時代由西班牙人引進到歐洲,在幾百年間都被用在食品和化妝品(比如口紅)當中。

鎘黃

「鎘黃的發明是在19世紀中期,它是一種亮黃色,很多印象派畫家都喜歡用它。鎘是一種重金屬,毒性很強。在20世紀早期,鎘紅也被發明了。在過去這些顏料一直被使用在工業生產中,直到70年代,樂高開始把它投入到積木的生產使用中。」

祖母綠

「它產自乙醯亞砷酸銅,我們曾經在一副亮綠色背景的梵谷畫作中檢測出過它。顏料的使用不僅僅局限在藝術家的創作,在其他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祖母綠在過去曾被用作為一種殺蟲劑,你可以在那種鋪在地上的老木頭上看到它,比如說鐵路枕木。」

哈佛藝術博物館下史特勞斯保護和技術研究中心的顏料收藏包括福布斯顏料集和Gettens溶劑及清漆集。

圖片來源:Zak Jensen,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Narayan Khandekar,一名資深的保護科學家,同時也是哈佛藝術博物館下史特勞斯保護和技術研究中心的主任,站在放有顏料收藏的柜子前。

圖片來源:Antoinette Hocbo,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史特勞斯中心顏料收藏中的一瓶瓶顏料。

圖片來源:Antoinette Hocbo,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