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或導致夜間猝死!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2024-10-23     南方都市報

打呼嚕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打呼嚕也可能是一種病,嚴重時會引發睡眠猝死。據統計,我國約有20%-30%的成年人存在打呼嚕現象,其中20%達到疾病程度,即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或稱為:睡眠窒息症)。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也大大增加,最終將達到100%。

為何要認真看待打呼嚕這件事?有哪些先天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會增加打呼嚕的風險?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打呼嚕?出現哪些症狀需要就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會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治療?

為了廣泛普及打呼嚕的相關知識,南都《名醫開講》第十三期邀請到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李濤平主任,與大家分享一場題為《打呼嚕是病嗎?需要治療嗎?》的直播講座,直播獲得24萬+的關注。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教授李濤平(左)與主持人曾姐姐(右)

部分先天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會增加打呼嚕的風險

「打呼嚕,醫學上稱為打鼾,是指在睡眠過程中,由於上氣道軟組織振動而產生的聲音。」李濤平主任解釋道,打鼾類似於吹號,吹出來孔徑越小,頻率越高,也就是說氣道越狹窄,打呼嚕的音調就越高,一般來說大於60分貝就是鼾聲了。

打呼嚕的原因則多種多樣,包括先天性的氣道狹窄、後天性的氣道狹窄,以及發育過程中的障礙,甚至還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睡眠姿勢不當等問題也會導致鼾聲。其機制主要是由於上呼吸道狹窄,呼吸時氣流受阻,導致軟齶、懸雍垂等組織振動產生聲音。而鼻腔及咽、喉部病變,口腔病變,以及先天性的面部發育畸形都會導致上氣道狹窄或堵塞,從而引發打呼嚕。

李濤平表示,他們治療的兒童很多是因為家長關注的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帶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此外肢端肥大症、舌體增大、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會增加打呼嚕的風險。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可能影響患者的呼吸道,從而引發打呼嚕。 總之,打呼嚕並非簡單的睡眠現象,其背後涉及複雜的成因機制,兒童與成人都可能受其影響,這也凸顯了睡眠監測在相關疾病診斷和排查中的重要性。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教授李濤平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主要表現為打鼾、憋醒、白天嗜睡等

據李濤平介紹,男性在 40 歲時打呼嚕的發病率達 50%,女性於 50 歲或絕經時該發病率亦達 50%,而到了 60 歲,男女的發病率均超過 60%,隨著年齡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升高。李濤平指出:「打呼嚕是一種發病率頗高且認知度較低的疾病。」 其危害除影響睡眠質量外,關鍵在於導致睡眠窒息,即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OSAHS)。李濤平強調,「絕大部分人憋氣大概能堅持 40 秒左右,然而經睡眠監測的患者中,最長的憋氣時間竟然高達5 分鐘!很多打鼾者會在睡夢中憋醒,也有部分人沒能緩過來,從而導致了睡眠猝死。」

那麼,出現哪些症狀需要就診呢?李濤平強調,首先,若伴侶察覺到對方打鼾時存在憋氣甚至憋醒的狀況,就需引起重視。其次,早晨起床後頭痛、白天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記憶力下降等症狀也不容忽視。此外,睡眠時出現掙扎、翻身乃至拳打腳踢等異常行為表現。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臨床表現與成人有所不同,主要體現為打鼾、尿床、異常睡姿、夜間驚哭、張口呼吸等症狀,且會引發注意力不集中、出現反叛或攻擊性行為等。再有,當你發現自己有了高血壓、糖尿病或代謝紊亂或疲勞綜合徵等問題時,打鼾者需要在醫院住一晚上接受睡眠監測,以確定是否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教授李濤平(左)與主持人曾姐姐(右)

如何預防和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為了預防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李濤平建議,首先要調整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培養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習慣;其次肥胖、過勞、飲酒及應用鎮靜劑安眠藥等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重要危險因素,應經常進行低強度運動,避免久坐,也應儘早戒煙酒;此外,側臥或俯臥的睡眠姿勢有助於減輕上氣道塌陷,緩解症狀;最後要定期體檢,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基礎疾病。

如果已經確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治療方法有多種選擇。李濤平主任表示,可以先採用非藥物治療策略,比如通過減肥、調整睡眠姿勢等方式來改善症狀。也可以根據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器械輔助治療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使用鼻腔擴張器、口腔矯正器或者呼吸機等。而對於手術治療,雖然齶咽成形術適用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但李濤平主任強調,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做該手術,因為術後三到五年的復發率超過 95%。但對於因上氣道阻塞引發其他併發症(如中耳積液、肥厚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等)的兒童,可以儘早進行相關手術以解決根本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教授李濤平

Q&A

Q1: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張口呼吸,請問這是不是一個不好的習慣,該怎麼樣去糾正?

A1:很多孩子都是有這個習慣的,張口呼吸是因為氣道不通暢導致的生理反應。所以要趕緊到醫院看是扁桃體還是腺樣體的問題,需要及時處理,處理得越早越好。不要繼續堅持扁桃體有免疫功能這個錯誤的觀點,此時已經變成危害功能了,它會帶來風濕、心臟病、發育障礙等危害。

Q2:一打呼嚕就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徵嗎?我聽說好像要到醫院去睡一覺進行監測,是這樣嗎?

A2:是不是睡眠呼吸暫停徵需要進行睡眠監測。現在有兩種方法,一種在醫院睡一覺進行檢測,也可以採用便攜性的監測,把設備背回家監測一晚上,再把設備還給醫院,篩查過後如果還需要進一步的查明原因,還是需要到醫院去檢查。

Q3:選用呼吸機是不是越貴越好?是不是確認了呼吸暫停綜合徵,自己在網上買一個價格合適的呼吸機就可以了?

A3:這是目前很多老百姓包括醫生都有的一個困惑,就像配眼鏡需要測度數一樣,佩戴呼吸機也需要「驗光」,即壓力滴定,就像酸鹼中和一樣滴定到平均值,氣道既不受壓,也不會擴張得很厲害,此時的壓力才是標準治療壓力,治療效果是最好的。而自己買機器,無法確定一個合適的壓力值,從而無法進行針對性地治療。所以需要在醫院睡一覺進行壓力滴定的監測,並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呼吸機。也不是越貴越好,只有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

Q4:打呼嚕是否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母雙方都有打呼嚕的問題,孩子有多大可能也會打呼嚕?

A4:打呼嚕是由於氣道狹窄,氣流通過狹窄地方讓周圍氣體衝擊狹窄部位,組織震動產出的一種聲音。影響氣道狹窄的有兩個因素,父母與孩子長得相似,咽喉壁的結構也相似,因此得的病也相似,我們稱之為結構性遺傳。

直播:南都記者 曾文瓊

采寫:曾文瓊

攝影:崔俊超

實習生:張佳儀

通訊員:屈理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7b41b9cb772625a22d1922db5fbdc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