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保」「關係保」的出現,不僅會加劇基層民眾的矛盾,也會損害政府的公信力。圖/IC photo
大批「人情保」「關係保」問題,在全國多地開展的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行動中,被拉網排查出來。如據報道,今年以來,福建泉州南安市退出低保對象1011人;甘肅合水縣清退不符合低保享受條件392戶1304人;山西文水縣取消城鄉低保對象1117人,特困供養對象95人。
「人情保」「關係保」是指利用權力、人情等,使不符合救助保障條件的人獲得救助待遇。在熟人社會,鄉親們相互知根知底,這樣的低保待遇一旦發生錯配,讓條件較好的家庭吃上低保,甚至出現「開豪車、住商品房的低保戶」,自然就會引發不滿。
低保,是國家對低收入人群的一項社會保障措施,本著應保盡保原則,為貧弱者提供兜底保障,助其擺脫困境。這也意味著,公平公正確定低保戶,直接關係到政策的實際效果。一旦讓不該救助的人獲得救助,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戶卻被邊緣化,不僅會加劇基層民眾的矛盾,也將損害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來,有關各方一直在整治、規範低保投放的諸環節,讓低保制度、社會救助制度在陽光下運行。但在實際操作中,「人情保」「關係保」等問題仍時有發生,成為了困擾基層社會的一大頑疾。
從今年各地清退的情況看,區區一個縣動輒就能清出上千人,像甘肅合水縣,2023年常住人口僅13.32萬人,就清退1300多個不符合低保條件的人,比例之大,令人憂心。
低保戶名副其實,不僅能有力托舉一個家庭,也傳遞給社會一個積極信號——致富路上,不會落下一個掉隊的人。反之,一個「人情保」「關係保」,就可能讓很多人的努力白費。以更嚴厲的行動整治不正之風,以更精細的制度封堵各個漏洞,迫在眉睫。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一個人是不是符合條件,貼出公示來接受大家的審視和打量,就能最大限度避免低保錯配。若想規避權力染指、人情網羅,就要將低保申報置於公開、透明環境下,不斷完善公示、審核等環節,並建立順暢的問題舉報、糾錯機制,讓那些想伸手的人不敢伸手、已經伸手的人也能被揪出來。
此外,也應以明確的制度,先管住人,即實行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幹部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是不是存在「人情」「關係」,先交個底,這樣核查起來,也會有的放矢;再管住錢,比如民政部門認定對象、確定救助金額,財政部門把資金打到銀行帳戶,困難群眾直接到銀行去領取救助金。
當然,任何一項制度都不可能事先堵住所有的漏洞。這就要求,除了不斷規範申領公示制度,還要持續加大事後的審核、追責,並以嚴厲的問責倒逼「人情保」「關係保」泛濫行為。
只要發現有人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將親屬、朋友、利益關係人納入救助範圍,或國家公職人員利用權力影響為特定人員違規獲取救助待遇,就依法依規嚴處,以儆效尤。近年來,多地就陸續披露了一批優親厚友的典型案例。
但從此次清退了上千人的一些地方來看,只見清退人數,卻未見是否處理相關責任人的說明,也期待能有後續。畢竟,若不清理滋生「人情保」「關係保」的土壤,整治過後也很可能會捲土重來。
低保關乎國家對低收入群體的態度,也關係到基層治理的成色。讓每一個有困難的人都能夠獲得救助,堅決杜絕濫竽充數的「搭車者」,任重而道遠。
目前,清退糾正「人情保」「關係保」行動仍在進行中,僅10月以來,就又有多地發布了相關問題線索的徵集公告。希望各地、相關部門能夠認真傾聽民意,積極回應關切,讓低保政策真正成為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
撰稿 / 胡棲安(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張彥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74c15250c61ee480f2f20ba83fe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