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整治殯葬領域腐敗,多地發文徵求殯儀館壟斷服務線索

2024-10-24     南方都市報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10月22日,整治殯葬領域腐敗亂象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稱,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集中查處一批腐敗案件,嚴厲打擊其他違法犯罪。

在此之前,國家層面系統整治殯葬領域腐敗亂象就已初見端倪。年初以來,多地相繼發布了殯儀館、殯葬管理所有關人員被查的消息。同期,也有多地部署了殯葬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專項整治等相關行動。此次在國家層面部署動員「專項行動」則強調,「做深做實以案促改促治,穩妥推進殯葬改革,健全完善法規制度,嚴格規範服務標準,加強行業監管,推動移風易俗。」

此次會議覆蓋面頗廣。報道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中央政法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單位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副主任喻紅秋,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治原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央紀委常委、國家監委委員許羅德主持會議,各省級紀委監委、黨委政法委員會、文明辦、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廳(局)、民政廳(局)、財政廳(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同志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3月28日,逝者親屬參加海上追思活動。據介紹,青島市民政部門藉助沿海區位,積極引導並加大海葬公共服務供給,海葬這一生態安葬方式漸漸被更多民眾接受。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多地發文公開徵求殯葬腐敗線索

南都記者注意到,會議召開次日,多地即發文公開徵求線索,鼓勵監督舉報。相關公告大多由當地民政部門發布,也有部分來自當地紀檢監察系統,還有個別地區為公墓管理所發文。綜合多地通告,整治範圍涉及殯儀館亂收費問題、殯葬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腐敗和作風問題、公墓經營管理亂收費問題等。除了直接與殯葬業日常運營相關的問題外,一些地區還列入冒領財政補貼、公墓建設違規、違反用人用工規定、違規土葬、私自接運遺體、黨員幹部操辦喪事鋪張浪費等問題。

以石嘴山市民政局發布公告為例,其公布的「集中整治重點」包括:

1.違反價格法律法規,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擴大收費範圍及強制捆綁服務等亂收費。

2.未認真執行收費公示制度,未在顯著位置公布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文件依據、減免政策、舉報電話、服務流程和服務規範,限制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誘導喪屬消費。

3.限制喪屬使用自帶骨灰盒,或採取附加費用等方式限制喪屬自帶文明喪葬用品。

4.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喪葬用品價格虛高。

5.虛開、偽造、買賣火化證明。

6.與殯葬服務中介勾連,收受好處,違規牟利,壟斷殯葬服務項目、欺行霸市,攫取高額利潤。

7.按規定應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墓穴(墓位)超標準、超範圍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墓穴(墓位)虛高定價。

8.出售(租)墓穴(墓位)、骨灰存放格位過程中巧立名目、誘導捆綁消費等實施價格欺詐、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

9.未經批准擅自興建公墓(含骨灰堂、骨灰塔陵園、地宮等)、擅自修改公墓建設規劃、擴大建設用地面積,公職人員參股公墓建設經營。

10.違規向未出具死亡證明、火化證明或遷葬證明的人出售(租)墓穴(墓位)、骨灰存放格位。

11.建造、出售(租)超規定面積墓穴(墓位)。

12.違規出售(租)農村公益性公墓或墓地墓穴(墓位)。

13.未經批准,擅自將公益性公墓改為經營性公墓。

14.指定殯葬用品供應商和服務提供方,進行利益輸送。

15.偽造虛假信息,冒領財政補貼。

16.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問題。

17.政策執行不力、整改落實不到位等形式主義問題,脫離實際、漠視群眾利益等官僚主義問題。

18.殯葬領域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已有多名殯葬行業人士落馬

五年前,國家層面也曾啟動在全國範圍整治殯葬行業。2018年,民政部牽頭多部委發文,從2018年6月下旬開始至9月底,在全國範圍內聯合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與當時整治「突出問題」的表述不同,今次召開的會議還強調整治「腐敗亂象」。「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集中查處一批腐敗案件,嚴厲打擊其他違法犯罪。」會議稱。

與之對應,今年以來已有多名殯葬行業人士落馬。綜合各地消息,涉事單位涵蓋殯葬管理所、公墓管理處、殯葬服務中心、殯儀館、墓園等。職務則涉及各級幹部,如黨支部書記、負責人、後勤保障股股長、監察隊隊長、總帳會計等。一些被查人員已在殯葬行業工作數十年,還有人已經退休或已離開該崗位。這些涉事單位多位民政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部分單位享受財政全額或差額撥款。

此外,今年8月曝光的一起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案也引發舉國關注。據澎湃新聞報道,山西奧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涉嫌通過從四川、廣西、山東等地非法購買遺體、殘肢作為原材料,並在購買和生產過程中對非法獲取的屍體、屍骨進行處理後,用於生產「同種異體骨植入性材料」產品。涉案單位中包括多家殯儀館和火化場。

在查處懲治的同時,改革殯葬行業也是近些年來常被提及的關鍵詞。正如多篇研究所分析,除了相關從業者的個人貪腐問題,殯葬行業存在的一些系統性弊病,也是天價殯葬、殯葬腐敗等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檢察院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梳理了殯葬業職務犯罪的特點。文章認為,殯葬行業之所以會成為腐敗重災區,壟斷經營是首因。以骨灰盒產銷為例,生產與銷售不對稱,即雖然市場上有多家企業從事骨灰盒生產,但採購商卻只有殯儀館一家。而對於用戶來說,殯儀館又是惟一的銷售商。當殯儀館兼採購和銷售於一身時,同時又沒有妥善的制衡機制,腐敗就容易產生。生產商想推銷產品,必須跟負責採購的殯儀館負責人搞好關係,回扣和紅包便是處理關係的最好手段,行賄、受賄自然層出不窮,花樣繁多。

文章提出另一個弊病,是殯儀館「一把手」的權力過大,權力制衡機制缺乏、虛位,權力實際運行尋租機會空間大。文章稱,權力過於集中,導致館長大小事一人說了算,例如某市殯儀館前館長謝某個人全面負責的黨政、人事、業務等工作,具體包括討論及決定喪葬用品的購置、合同的簽訂審查、所有財務開支的簽字認可等一切人、財、物等方面的工作。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發布的一篇文章則從制度層面分析了殯葬行業收費貴的原因。該機構的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認為殯儀服務費用偏貴及以上(含貴和很貴)的占比為 46.3%;認為安葬費用偏貴及以上的占比為 50.7%。文章分析,受各地財政保障力度不足影響,導致殯儀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基礎服務範圍覆蓋不全,例如,基本服務收費價格標準較低且多年未調整,導致基本服務收入無法覆蓋運營成本。

「上述方面使得殯儀館往往通過引導消費者購買選擇性服務、高價殯葬用品的方式彌補基本服務項目的成本價格倒掛,導致群眾殯葬負擔增加。」作者認為,需要採取多種舉措,使得殯葬行業回歸公益屬性。

采寫:南都記者宋承翰 發自北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dc39b144d6953c81e98a3a982180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