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要注意了,5 家銀行被通報,已有儲戶中招

2022-02-28     李藝南

原標題:存錢要注意了,5 家銀行被通報,已有儲戶中招

引言:

我國儲蓄率位於全球第一,老百姓們喜歡把手中的閒錢放入銀行賺取利息。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年輕人相比老一輩人比較節儉,家裡很多老物件壞了也捨不得扔,總覺得修一修還能用,他們把平時捨不得花的錢都存進了銀行。相反,由於消費觀念的變化許多年輕人沒有存錢的意識,常常賺多少花多少,只要當下快樂了就好,從不去想以後要如何生活。

當然,還有部分人存不到錢是因為生活所迫,剛上班不久就要面臨房租、交通等各種雜費,基本生活都捉襟見肘更別提攢錢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我國儲蓄率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其中的原因不用多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如今儲蓄的主力仍然是老年人,據了解截止去年年底我國人均存款不到六萬,許多90後出現負債纍纍的情況。

存款的好處在於就算你突然失業或是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沒有經濟來源的時候可以給予一定緩衝的時間。再加上生活中突髮狀況很多,萬一遇到用錢的時候也不至於慌亂。畢竟成年人都要面子,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開口借錢。由於存款的數額沒有標準,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攢錢。

每個月幾百塊雖然不多,但是一年下來就能看到明顯變化。比起理財人們更願意把錢放進銀行,因為理財是門學問,如果什麼都不懂就貿然把錢投進去,很大可能性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搞不好連本金都賠進去了。但銀行不同,一年到頭什麼也不用做就可以穩賺利息,相對於基金股票那些比較穩定、安全。

雖然存錢是件好事,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自2020年以來有5家銀行被通報,已有儲戶中招。從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通報來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銀行涉及5家,分別是:興業、農業、光大、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北京農商銀行。根據通報可知,案例主要侵害了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的財產安全、知情權等。

其實大部分人對於金融行業的認識不深,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中國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的提醒讓大家提高了警惕。下面我們就根據銀保監會的分類給大家羅列一些問題,避免大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一:自營和代銷分不清楚。有些理財產品捏准了人們對銀行的信賴,所以經常給儲戶推銷一些超過自身認知或難以承受風險的產品。

第二:捆綁銷售。它主要侵犯的是儲戶們的知情權,因為銀行的業務服務很多,經常有付費開通業務的情況,例如買了甲就必須要開通乙,否則會影響正常使用。如果銀行事先徵求儲戶同意還好,關鍵是這些捆綁銷售大多都是默認用戶知曉並同意,一旦開通就要交錢,到時候儲戶們有苦也說不出。

第三:默認選項的設置。這種做法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儲戶們的自主選擇權,有點「霸王條款」的意思。多數情況下銀行會給儲戶提供檔位的選擇,但為了維護銀行的利益,他們會把有利消費者的選項藏起來,給出的選項都是對銀行有利的。這三類問題都是存款時最常見的問題,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賺錢並非易事,是我們花費了時間和體力換來的報酬,所以存錢時多長個心眼,不能因為是銀行就百分百的信任,否則吃了虧也不知道。當然,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畢竟國家對銀行的監管力度很嚴格,最大程度上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不收傷害。如果你在銀行的存款金額和利息加起來沒有超過50萬,那麼就算銀行破產你也能得到全額賠償。

結語:

對待存款我們一定要理性,不能被眼前的一點利息沖昏頭腦。很多地方銀行為了和國有銀行搶生意,會將利率再提高一些,以此來吸引儲戶的注意。當然,有些人覺得銀行利率太低想選擇其他的理財方式也未嘗不可,小額定投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首選,相比活期存款定投的收益比較可觀,適合那些有存錢打算但是一直存不下錢的人。定投雖然可以間接約束大家花錢的行為,但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要從心底里認識到存款的好處,而且在理財時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選擇合適自己的,不要盲目跟風,畢竟人跟人的情況不同、抵禦風險的能力也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dbfc8b1a51cbdb01b0b028ac912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