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片區」帶動「大振興」 積極探索沿黃鄉鎮全面振興新路徑

2023-12-06     菏澤日報

原標題:以「小片區」帶動「大振興」 積極探索沿黃鄉鎮全面振興新路徑

鄄城縣李進士堂鎮黨委書記 周國卿

李進士堂鎮位於鄄城縣北部,北面跨黃河與河南省范縣毗鄰,全鎮轄1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3.3萬人,黃河灘區面積占全鎮面積的56.8%,灘區耕地占全鎮耕地的65.7%,屬於典型的沿黃鄉鎮、灘區鄉鎮。去年以來,李進士堂鎮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關於「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堅持以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創建為抓手,串點連線,以線帶面,積極探索沿黃鄉鎮鄉村振興新路徑,努力把黃河灘打造成美麗富裕的「金沙灘」「幸福灘」。

堅持產業先行

打造鄉村振興「硬核引擎」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李進士堂鎮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實現農業強、產業興。創新鄉村產業融資新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槓桿效應,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產業園,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全面激活鎮域經濟發展活力。去年,利用鄉村振興資金1000餘萬元,建設2座標準化生產車間,成功引進投資6000萬元的鑫暉紡織項目,今年又爭取中央扶持資金700萬元,建設面積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生產車間1座,引進投資3000萬元的閱飾服裝加工項目,兩個項目可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年實現稅收500萬元。今年通過清理整合,盤活閒置建設用地80餘畝,招引投資5000萬元的農業蔬菜加工項目,預計年可實現稅收1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0個,增加村集體收入200萬元。目前,示範片區內產業不斷豐富,各類產業年可實現產值9.5億元、稅收1600餘萬元,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300餘萬元,帶動群眾就業1000多人,實現了灘區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壯大集體經濟

築牢民富村強「基層堡壘」

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示範片區的強力抓手。一方面,優化班子結構,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的活力。堅持念好「四字訣」,從選、育、引、用等方面持續用力,持續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52.48歲,大中專學歷占比18.75%。另一方面,加強黨建引領,進一步賦能村集體經濟。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土地規模流轉,盤活舊村復墾土地,先後形成了「進士草莓」「蘇門樓沙地西瓜」「李進士綠化苗木培育基地」等一批特色農業,增加村集體收入40餘萬元。其中,李進士堂鎮草莓特色種植產業膨脹發展,現已發展到1000餘畝,建設種植棚500餘個,其中今年新發展草莓種植棚120個,「進士草莓」特色品牌初步成型。下步,李進士堂鎮將繼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持續推動草莓產業膨脹發展,力爭將李進士堂鎮打造成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草莓種植基地。

建設宜居環境

繪就沿黃風韻「和美畫卷」

李進士堂鎮43%的村莊是灘區外遷村,第一批遷建的村莊已經有26年,雖然村內房屋陳舊,缺少現代化樓房,但極具沿黃灘區鄉村韻味。李進士堂鎮堅持因地制宜和提升品質相結合,注重從村莊實際和優勢出發,新修下水道5642米,新安裝路燈356盞,新修道路12公里,道路綠化建設7642米,栽種綠植7000餘棵,扮靚村莊「顏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村莊的傳統風貌,打造具有鄉土風情和顯著辨識特徵的美麗鄉村。

風好正是揚帆時,策馬揚鞭再奮蹄。踏上新征程,李進士堂鎮鄉村振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推動李進士堂鎮高質量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今後工作中,李進士堂鎮將在找准差距中縮小差距,在對標一流中追趕一流,統籌「五個振興」要素,持續做好融合文章,力爭建一片、富一片、美一片,努力走出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自身特色的沿黃鄉鎮鄉村振興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d69421203b030de15015a1a2138f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