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DC影業聯合主席兼執行長Peter Safran:《閃電俠》絕對是最棒的!

2023-06-16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專訪DC影業聯合主席兼執行長Peter Safran:《閃電俠》絕對是最棒的!

作者| Mia

在超級英雄無處不在的時代,超英電影還可能有怎樣的新解法?改編自DC大事件「閃點悖論」的「最佳口碑」電影《閃電俠》在今天登陸全國影院,與廣大粉絲正式見面,帶來了新的答案。

影片上映前口碑已經爆表,「滾導」詹姆斯·古恩將《閃電俠》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超英電影之一 ",The Wrap的Umberto Gonzalez將閃電俠列為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外的「過去30年最偉大的DC電影」,認為它「與78版本的『超人』和89版本的『蝙蝠俠』屬於同一水平」。

前不久,電影《閃電俠》正式口碑解禁,截止發稿時,爛番茄新鮮度為74%,68評價50鮮18爛,代表普通觀眾評分的爆米花指數則高達95%。國內口碑方面,淘票票開分9.6分。這個高於絕大多數超英電影的分數,也讓觀眾對其充滿期待。

《閃電俠》意味著DC電影宇宙(DCU)的「重啟」,為接下來的多部DC新片打了個樣。而我們也在此前專訪了DC影業聯合主席兼執行長Peter Safran(皮特·薩夫蘭),暢談了《閃電俠》幕後故事,和DC 影業另一位領導「滾導」的合作,以及DC 未來IP的開發,迎來變革浪潮的電影行業。

「非傳統的《閃電俠》是最棒的超英電影」

將時針撥回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前後,在國家聯合出版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個超級英雄之後,「全美漫畫」推出了閃電俠——美國漫畫史上第一位極速者。(全美漫畫和國家聯合出版公司後合併成DC。)而這個「超越光速、全世界最快的男人」,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漫畫角色之一。

2014年,美劇《閃電俠》剛播出一集,便以1.9的收視率和450萬觀眾,打破該電視台近五年來的首播收視紀錄。隨後該劇集被連訂九季,作為CW最重要的漫改劇之一,和《綠箭俠》等一起形成了CW綠箭宇宙(GreenArrowverse ),打開了超英電視劇的市場。

而《閃電俠》電影的誕生則充滿曲折。2004年末,該片便有開發計劃,隨後因為種種原因暫停。現在2023年我們終於迎來了最終的成片,正如Peter Safran所說,「《閃電俠》集合了所有打動人的元素,有情感深度,人類的普遍境遇,也有幽默、動作、奇觀。」他跟許多觀眾一起看了本片很多遍,因為喜歡看到影迷在觀看過程中大笑和感動落淚,驚呼的樣子。

事實上,周圍已經看過提前點映、參加過首映禮的影迷也正是這麼認為的。影片有種《蝴蝶效應》般的科幻質感,特效精彩,動作打鬥戲酣暢痛快,而靦腆普通的閃電俠Barry又製造出一種平易近人的「代入感」,以及不少笑點。Barry一次又一次嘗試改變過去,和他媽媽「I love you.」 「I love you more.」 「I love you first.」的對話則戳中了許多人的淚點,情感真摯令人感同身受。幾代蝙蝠俠的出現更是令粉絲大呼驚喜。

因此Peter Safran堅信「漫畫和劇集的原粉絲會喜歡我們所創造的一切,他們會看到一個不同的、很棒的閃電俠。對於其他沒看過這一系列的觀眾來說,他們會發現一個值得愛上的角色。」

作為操盤過《海王》《X特遣隊:全員集結》等多部DC大片的資深製片人,Peter Safran認為,「認識很久的安迪·穆斯切蒂是最好的電影導演之一。我喜歡他對本片所做的一切,也很喜歡其中母子關係的部分。我認為閃電俠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作為一名電影製作者,他將複雜的故事創意與情感、動作和幽默相結合的技巧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我認為他會是有助於找到DCU標準的人。」

從表演的角度來看,他認為主角埃茲拉·米勒的表演,是「自小羅伯特·唐尼版鋼鐵俠以來最好的超級英雄表演之一,這個標準也是我們希望在DCU電影中達到的標準。」而視覺特效方面,「電影中的特效真的很強大。我拍過數部超級英雄電影,知道把一切都做好有多難。但我認為《閃電俠》製作團隊所追求的標準非常高,也認為他們做得很好。」

雖然中國市場是難以預測的,但Peter Safran感到「中國觀眾確實喜歡好的超級英雄電影。現在他們的標準比以往更高,但我認為《閃電俠》已經超過了這個標準,所以我覺得只要觀眾們去看了這部電影,它的口碑就會好。」

Peter Safran希望讓人們明白《閃電俠》是獨一無二,非常特別的:「本片值得花時間和精力走出家門去電影院看。因為這種觀影體驗不會讓人失望。這部電影應該在儘可能大的銀幕上被看見。」

新DC宇宙揭開神秘面紗

超級英雄誕生八十餘年後,人們是否依然需要超級英雄?

答案是肯定的。它不僅僅是銀幕上飛天遁地的奇觀,指向疲憊現實中的英雄夢想和成人童話,同時也代表著一些美好的品質:正義感,關愛家人,忠誠,勇敢……為青少年帶來陪伴和積極正面的影響。

當世界被拯救了一遍又一遍,部分超英電影也出現了套路化的現象。「我認為人們產生了審美疲勞的不是超英電影,而是平庸的電影。在過去幾年裡,電影標準已經提高了。如果你要超越這個門檻,你就需要拍出一部更好的電影,不管它是不是超英片。以前,超英片靠的是視覺奇觀,現在,超英片需要的是偉大的情感,偉大的內心,能夠共情的角色和更普世的主題,才能帶來觀眾想要發自內心擁抱的觀影體驗。」

《閃電俠》展示了何為「有著深刻普世情感、不一樣的超英片」, Peter Safran和DC影業希望不斷創作出這樣的新型超英片。去年11月擔任DC影業聯合主席兼執行長的Peter Safran和滾導,除了要保障新片品質,還計劃將各個DC電影IP重新整合成屬於同一個世界觀、彼此互動的DC宇宙,從而發揮出更強大恆久的品牌文化影響力。

不少DC粉絲著迷於DC暗黑和深刻的那一面,但在Peter Safran看來,整個DC宇宙並不僅僅如此。「它是豐富多元的,有超人和神奇女俠這樣純粹的正義化身,有黑暗騎士或小丑的暗黑,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亦或是海王莎士比亞戲劇式的宏大,或者女性超級英雄帶來的女性視角敘事…… 所有這些我們都想嘗試。」

讓他著迷的不是純粹的黑和白,而是中間的灰色地帶,「那些開始很好的人,也許會滑向暗黑的一面。在我們的故事進程中,一件事也許會有反轉,一個人也許會滑入另一個領域。我認為這是最有趣的部分,更能真實反映人性。我認為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這個灰色地帶,而DC對這個灰色地帶的探索非常深入。」

而在聊到才華橫溢的滾導時,他表示「詹姆斯和我已經以不同的身份一起工作了25年。他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有創造力、有遠見的人,而我則非常擅長執行。我們所做的是幫助各位導演把頭腦里的創意搬到銀幕上。我們現在在DC,只是以更宏大,更全球化的規模來實現這一點。我們倆的合作非常高效。雖然有壓力,但對未來DC宇宙宏大故事的想像更激動人心。」

這份宏大的藍圖包括他們為DC共同制定的八到十年的規劃,包含電影、電視劇、動畫、遊戲等,其規則如下:首先,一個角色不管是出現在真人電影、劇集還是動畫之中,一個角色只會有一個演員出演。其次,標明屬於DCU的作品,將會處在同一個世界觀之下。與DCU主世界相違或無關的DC作品,會被標明屬於「DC異世界」(DC Elseworlds)。

今年的DC新片除了《閃電俠》外,還有8月18日上映的《藍甲蟲》和12月20日上映的《海王2:失落的王國》。而新DCU的第一章節,名為「神明與怪物」(Gods and Monsters),已經公布的部分項目包括動畫劇集《生物突擊隊》(Creature Commandos),真人劇集《沃勒》(Waller),滾導擔任編劇的電影《超人:傳承》,真人劇集《綠燈俠》,電影《權力戰隊》(The Authority),真人劇集《失樂園:神奇女俠》(Paradise Lost),電影《蝙蝠俠:英勇無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真人劇集《金色先鋒》(Booster Gold),電影《超級少女:明日之女》(Supergirl: Woman Of Tomorrow),電影《沼澤怪物》(Swamp Thing)等等。

電影行業航向何方?

將目光投向更宏觀的局勢,電影行業無疑正在迎來巨變。無論是疫情後的重建,以及AIGC所帶來的變化,抑或是流媒體和短視頻的衝擊,都讓許多從業者感到憂慮。但危機挑戰之中,同樣也孕育著推動行業自我革新的機遇。

Peter Safran指出,後疫情時代,北美和中國正在發生同樣的變化,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家看電影,所以想要讓他們重新走進影院,門檻更高。對於從業者來說,必須認識到「所有人必須提高水平,才能創造人們真正想要的觀影體驗。我認為這一方面意味著提高電影質量,同時也意味著打造更好的影院,呈現更好的畫面、聲音,提供更舒適的座位。目前我看到影院真的提高了他們的設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影片質量。」

Peter Safran非常肯定地表示,電影是屬於大銀幕的,因為「我們的電影值得大銀幕」,而劇集則更適合流媒體。華納兄弟旗下流媒體平台Max被DC影業視為一個「了不起的合作夥伴」,DC已經與之合作了衍生劇《和平使者》,將與之合作的劇集包括《生物突擊隊》(Creature Commandos),《沃勒》(Waller),《綠燈俠》等等。

另外,同中國青少年沉迷刷抖音一樣,美國青少年也沉迷於Tik-Tok。這是否會成為威脅?「他們確實喜歡刷短視頻,但是,一旦你的電影足夠好,他們也都會出現在電影院。我不認為兩者是相互排斥的。比起在家刷手機,出門觀影是一種非常不同,無法複製的體驗,因為你能和認識的人一起笑,一起哭,集體共情。但是,如果你要讓一個青少年遠離手機,你就需要為他們提供一些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內容,比如《閃電俠》這部影片。」因此,Peter Safran當前的目標變成了創作「人們必須去電影院觀看的電影」。

從火堆旁的講述,再到光影第一次被投射到一整面牆上,再到立體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技術革新給電影帶來了一次次驚喜,但故事一直都是內容行業的核心,沒有技術革新能脫離故事而存在。那些關於超級英雄的故事仍將被繼續講述,Peter Safran也會和滾導一起,續寫DC新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880aa1b90627b676a56e7f5014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