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是天才,向崇禎自請率軍與清兵交戰,結果卻在戰前公然造假

2022-08-15     仲安筠

原標題:此人曾是天才,向崇禎自請率軍與清兵交戰,結果卻在戰前公然造假

說起明朝崇禎末年的內閣首輔周延儒,此人真的是天才。周延儒20歲時連中會元和狀元,一時名聲大噪。周延儒曾兩次當上內閣首輔,第一次是在崇禎三年(1630年),那時他才37歲,3年後被罷免。崇禎十四年(1641年),他再次當上內閣首輔。

影視作品中的崇禎

不過這個天才結局卻不好。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入關擄掠,形勢危急,周延儒自請率軍與清兵交戰,得到崇禎的同意。到了戰前,周延儒畏懼不前,不敢交戰,卻屢屢給崇禎假傳捷報。後來清兵出關,崇禎以為是周延儒之功,對其褒獎有加。不久,錦衣衛指揮駱養性告發此事,崇禎大怒,說:「周延儒機械欺蔽,比匿容私,濫用匪人,封疆已誤」,下詔讓周延儒自盡。

讓人不解的是,周延儒當時雖是首輔,但不懂兵事,崇禎為什麼非要讓周延儒出征呢?更奇怪的是,出征之事還是周延儒自己向崇禎提出的請求。

影視作品中的崇禎

當時清兵是在崇禎十五(公元1642年)十月底入關擄掠,一直到崇禎十六(公元1643年)四月才開始退出關外,六月全部退出。周延儒是崇禎十六(公元1643年)四月才率軍出征。這兩個時間點是很說明問題的,周延儒出軍之時,清兵已經搶劫大半年了,即便周延儒不出軍,清兵也會陸陸續續出關。這也可以看出周延儒當初為什麼會自請出兵?出兵後又為什麼會畏懼不戰。

1.周延儒雖是自請,但並非自願。據《明季北略》的記載,清兵入關半年後四處擄掠,明朝深受其害,眾臣卻無能為力,崇禎大怒,,想御駕親征。如果連皇帝都親征了,那朝廷那麼多臣子還有什麼用?一時間,這幫大臣哭天喊地,紛紛出來阻止崇禎,表示要替皇帝出征。周延儒是內閣首輔,當然要第一個站出來。崇禎怎麼可能親征呢?演戲而已。既然周延儒自己站出來了,崇禎就順勢讓周延儒代替他出征了。

周延儒

2.周延儒是文臣出身,雖然明朝很多名將都是文臣,但周延儒卻從未接觸過軍事,對軍略一竅不通。周延儒總算還有自知之明,這麼一個軍事白痴傻傻地跑去跟清兵交戰,還不被清兵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周延儒才畏懼不戰。

3.周延儒知道清兵已經搶了大半年了,搶得也夠多的了,也該到退回關外的時候了。所以周延儒只需耐心等待清兵出關。

4.清兵並非一下子就退出關外的,而是分批依次出關,這個過程約2個月時間。周延儒雖不敢交戰,但總得向崇禎彙報軍情呀,他不可能向崇禎彙報自己不敢交戰,任由清兵搶劫,只好編造捷報傳給崇禎,把崇禎忽悠一把。

結果就成這樣子,周延儒雖率軍出征,卻只能坐視清兵搶劫之後從容退出關外。周延儒雖然一時把崇禎忽悠了,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事情總會敗露。一旦敗露,以崇禎的性格,周延儒的命運可想而知。

清兵入關搶劫大半年,明朝卻無力阻擋,崇禎極度憂急,急需有人能夠站出來處理此事,結果演了一場戲。崇禎當然不可能御駕親征,可是那麼站出來阻止崇禎的大臣難道就願意出征嗎?他們之所以站出來無非也是演戲,崇禎此時卻當真了。況且出兵之事理應由懂軍略的軍事將領來負責,周延儒一介文人,從未接觸過軍事,怎麼可能懂得帶兵打仗?崇禎為什麼要讓周延儒出征?崇禎要麼是病急亂投醫,要麼就是把周延儒推出來當替罪羊,以減少崇禎自己的責任。不過這也表明崇禎身邊真的無可用之才。

清兵入關

大敵當前,朝廷中皇帝和這幫大臣卻視國家大事為兒戲,明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e2e6b9c0d9d81a79703f71ed26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