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確認與奧迪共研純電平台,奧迪 A6 將以智己 L7 呈現?

2023-07-22   愛范兒

1988 年 5 月 17 日,一汽和大眾簽署了一份試點工程協議,決定以 CKD(Completely Knock Down,全散裝件)的形式,引進了奧迪 A6 的前身——奧迪 100。

這時的一汽是驕傲的,充滿喜悅的,他們甚至在早期車型的車頭上,奧迪徽標旁,貼上了一個代表著一汽的翼狀標識。這無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合作,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里程碑。

圖片來自:一汽奧迪

但最近,上汽奧迪可把「老大哥」的風頭給搶盡了,引燃導火線的,是德國《汽車周刊》的一篇報道。

報道稱,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中國本地的電動車企業購買一個電動平台的授權,從而縮短其車型的開發時間。

關於其具體的合作對象,眾說紛紜,比亞迪、吉利、長安、小鵬、蔚來被輪番點名,但最後,輿論逐漸倒向了上汽 IM 智己。

現在,這件事又有了新的進展。

圖片來自:智己汽車

上汽集團與奧迪是合作夥伴,我們會進行深度和合作和共同的開發。目前,中國電動車的轉型速度是被行業認可的。

7 月 20 日,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傑在上汽技術分享會上對此事作出了回應。

但他並未正面透露雙方的合作形式。「我們雙方的合作形式並不固定,可能會有一些(技術層面的)相互許可。」祖似傑補充道。

儘管祖似傑並未直接表態,但他的說法似乎印證了一些猜測。

有觀點認為,奧迪與智己共用平台,對奧迪的品牌形象影響較小。原因在於智己本就定位高端品牌,其車型售價在 20-50 萬元區間,與奧迪的主銷產品重疊;另一方面,在上汽奧迪的基礎上尋求合作,不必重新與上游供應鏈建聯,時間成本將大幅降低。

儘管上汽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尚未進入第一梯隊,但對於奧迪來說,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奧迪已經等不起了。

銷量惹眾怒

奧迪 e-tron 概念車,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早在 2009 年,奧迪就發布了第一款以 e-tron 為名的純電概念車,但經過 14 年的發展,奧迪在電動化進程上的表現仍然令人擔憂。

2021 年 1 月,奧迪、大眾汽車集團和中國一汽共同宣布,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將落戶長春。奧迪還在同年發布了「Vorsprung 2030」戰略,計劃在 2025 年之前推出 20 款純電產品。

彼時,時任奧迪中國總裁安世豪還放言稱,在 2020 年至 2030 年這十年里,奧迪要再造一個「黃金十年」。眼看三年過去,奧迪如今的在華純電銷量完全可以用一個「差」字來概括。

奧迪 Q4 e-tron,圖片來自:奧迪

2022 年,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交付量增幅不足 10%,不僅沒有趕上自己燃油車的趨勢,更是落後其他自主新勢力一大節。

步入 2023 年,形勢依舊沒有好轉。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Q4 e-tron 累計售出 8982 輛、Q5 e-tron 2119 輛、e-tron 229 輛,Q2 e-tron 更是只有 98 輛。

即便是與寶馬、奔馳另外兩位傳統豪強相比,差距依舊懸殊,後兩者今年前五個月的累計純電銷量分別為 36607 輛和 15939 輛。為了賣車,一家一汽奧迪 4S 店甚至掛出了「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的橫幅,引發群嘲。

奧迪在純電領域的糟糕表現,引起了奧迪 CEO 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擔憂。上個月,杜斯曼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奧迪必須加快新車型的開發,以滿足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有意思的是,杜斯曼說完這番話沒多久就遭罷免,其位置將由大眾汽車集團產品和戰略主管格諾特·多爾納(Gernot Dllner)接任,自 2023 年 9 月 1 日起生效。

屬於奧迪的「bZ3」

但話又說回來,造新車,用什麼平台呢?

圖片來自:大眾

目前,奧迪手上擁有四個可用於生產純電車型的平台:

1. MLB Evo 主要用於燃油車型,但奧迪 e-tron 也基於該平台打造;

2. MEB 平台則是來自大眾汽車的純電平台,用於生產 ID. 系列車型,現有的 Q4 e-tron、Q5 e-tron 也誕生於這一平台;

3. PPE 平台由奧迪和保時捷合作開發而來,根據規劃,該平台將用於奧迪的旗艦車型和保時捷車型;

4. J1 高性能電動平台則由保時捷研發,用於 e-tron GT、Taycan 這樣的高性能純電跑車。

其中,MEB 平台已經「廉頗老矣」,更別說油電兩用的 MLB Evo。按照大眾集團原有的計劃,MEB 平台的「生命」將會在 2025 年結束,在 2026 年轉向整合多平台而成的全新一代純電架構 SSP 平台。

圖片來自:大眾

但關鍵在於,SSP 這個好東西它跳票到 2030 年了,而 PPE 平台和 J1 平台,又是為豪華車型和高性能車型準備的……

奧迪 e-tron GT,圖片來自:MotorTrend

這不,頭大的奧迪,已經在找幫手了。

澎湃新聞近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奧迪與上汽的洽談內容涉及三電系統、下車體、智駕系統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另一邊,望遠鏡-Telescope 創始人周浩然表示,他一個月前就從消息人士口中得知,「有一家中國車企即將發布一款非常先進的電機。」這家車企正是 IM 智己。

圖片來自:智己

數據方面,這台電機的峰值功率達到了 579kW(776 馬力),扭矩為 800N·m;從功率密度上來看,這台電機甚至可以與 Lucid Air 上的電機相匹敵。更小的電機,意味著前備廂和乘員艙能夠擁有更多空間,在重量上也有不言而喻的優勢。

最讓奧迪眼饞的,很可能就是這台電機。

如果一切順利,我們應該可以在 2026 年看到屬於上汽奧迪的「bZ3」。

南北分治,互不打擾

那北邊的老朋友怎麼辦?

上周,在中國一汽成立七十周年之際,大眾、奧迪分別與一汽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深化長期合作。協議中提到,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將按計劃,於 2024 年底為中國市場投產基於 PPE 平台的奧迪車型。

根據奧迪此前的說法,這座全新生產基地的年產能為 15 萬輛,奧迪 A6 e-tron、Q6 e-tron 等三款車型將率先在這裡實現本土化生產。

也就是說,奧迪的計劃很可能是:

一汽奧迪負責生產基於 PPE 平台的高端車型,定位稍低的車型則通過與上汽的合作進行研發生產。

也就是說,和智己更親的不是 A6,而是銷量更高的 A4。

奧迪 A4 e-tron 概念車,圖片來自:奧迪

講好故事。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