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功德林的傳說

2023-05-07     峨眉山景區

原標題:峨眉山功德林的傳說

離峨眉山清音閣不遠有一座寺廟叫做白龍洞。白龍洞從前叫白龍寺。寺廟周圍那一片蓊蓊鬱郁的楨楠林,挺拔參天,綠雲蔽日,空翠欲滴。人們看到這一片樹林都讚不絕口。按道理,這片林子應該叫做楠木林,但人們卻叫它「功德林」。這是什麼原因呢?你看了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很久以前,白龍寺里有個叫別傳的老和尚。他每天誦經念佛,十分虔誠,是個有德行的高僧,每次念完經都喜歡到廟前廟後去走一走,看一看。當時,白龍寺周圍雖然有些樹木,但只要長得稍大一點,不是被官兵砍去做了兵械,便是被財主砍去修房立屋,總是長不成林。每當盛夏酷暑,火辣辣的太陽曬得地上冒青煙,人們到峨眉山遊覽朝山,爬坡上坎來到白龍寺前,又熱又累,都擁到廟裡喝茶歇氣。

一天,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居士來朝峨眉山,因為年老體弱,山路難行,又被那火紅的太陽一曬,走到白龍寺前,忽然臉青面黑,一下子昏倒在廟門外。別傳老和尚看見,忙把老居士扶進廟裡歇息,過了好一陣,老居士才慢慢甦醒過來,他對老和尚說:「老師父呀,我已經八十多歲了,年年都來朝峨眉山。但是每次走到這裡總是熱得心慌,要是這兒有一片樹林歇涼就好了!」老和尚聽了,心想:出家人以慈悲為本,我何不在這寺廟周圍廣栽樹木,一則可為來往行人遮陰送涼;二則可為峨眉山增添秀色。於是,他每天一早起來,就到寺門外,一面念經一面種樹。念一個字,便種一株樹。從早到晚,一年到頭,不管是烈日炎炎的酷暑,還是風雨瀟瀟的寒秋,他天天種樹,從不間斷。有一次,他生了病,四肢無力,舉步艱難。但想到他是按佛經字數種樹,也象每天念經一樣,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不虔誠,就是對菩薩不恭敬。於是他忍著病痛,拄著禪杖,仍然到寺外去念經種樹。有的樹種下去後乾枯而死,他又重新補種。

一天種十株,十天種一百,細水流成河,千樹匯成林。別傳老和尚整整種了十年,共種樹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七株,正好是一部《法華經》的字數。

一天晚上,別傳和尚正在禪堂打坐,朦朧間,忽聽耳邊有聲音道:「別傳,別傳,廣結善緣,頌經植樹,功德無邊。」和尚忙睜眼一看,又不見人。第二天早晨,老和尚走出廟門,看見所種樹木都是長成一丈多高後便分為兩枝,然後再合枝往上長,就象居士們雙手合掌念經拜佛一樣。別傳和尚才明白,原來是他的至誠感動了菩薩,昨晚來向他祝福。於是老和尚更加精細地管理樹木,每天在林中一面念經,一面護林。

不久,一夥官軍從寺前經過,見楠木長得高大茂盛,一個小頭目說:「這裡的樹木高大結實,正好砍作軍家兵械。」就命人砍樹。老和尚一見,忙上前懇求道:「官長呀!這樹是老僧按《法華經》字數所種,一字一株。若是砍走了,如同經書缺字。佛經不全,是對菩薩不敬,萬萬使不得呀!」可是那些如狼似虎的官軍哪裡把老和尚的話聽得進去,個個手拿利斧,砍起樹來。一時之間,叮叮噹噹響成一片。每一斧就像砍在老和尚心頭。這時,突然林中狂風大作,只聽那個小頭目一聲慘叫便不見人了。原來那小頭目選了一棵高大筆直的樹木,一斧砍去,覺得軟綿綿的,就象砍在棉花包上。正感奇怪,只見那棵樹忽然里動起來,卻是一條頭如笆斗,眼似銅鈴的大蟒。那怪物被人在身上砍了一刀,覺得疼痛,便張開血盆大口,對著那小頭目一吸,連人帶刀一齊進了肚裡。那些砍樹的官兵一看大蟒吞了頭目,嚇得屁滾尿流,那裡還顧得砍樹,丟了斧子,沒命地向山下逃去。從此,一遇有人偷砍樹木,大蟒便在林中出現。因此,再也沒人敢來砍樹了。

後來,別傳和尚得了重病,將要圓寂時對徒弟們說:「我死後,你們把我埋在樹林裡,讓我永遠護衛樹林,管理樹林。」 人們為了紀念老和尚的功德,就把這片樹林叫做「功德林

-END-

來源/峨眉山博物館

推薦閱讀

都是因為它,峨眉山的五月才美得這麼不像話!

我在峨眉山,見證了最美佛光

妙哉,妙哉!峨眉山中這座皇家寺院,讓你將春天盡攬入懷

「在看」的瘦十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b21bc9d1a5624a886b0607123e4c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