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出地球》導演:二維手繪是一種工藝品

2022-07-19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衝出地球》導演:二維手繪是一種工藝品

於7月16日上映的《衝出地球》基於導演胡一泊前作《星遊記之暴風法米拉》的人物設定,主角是十六七歲的男孩麥當。故事背景發生在未來世界,星際間可以自由通航,但由於隕石襲擊事件,地球人都害怕飛行,麥當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想要飛行、衝出地球的人。

主題:保持少年的熱血

胡一泊說起自己的創作初衷,「想要用這樣一個故事,讓觀眾跟隨麥當的視角,一起衝破重重阻礙,衝破充滿困難和高壓的環境,不管不顧,始終保持少年的心。」這樣的主題立意,基於胡一泊對社會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觀察。「在這個時代,年輕人感受到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不斷變大,所以想躺平。這種環境下,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等心理問題,變得越來越迷茫、無措,日趨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因此,《衝出地球》就想向初中到大學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傳達一種信念:無論面對外界或是內心的封鎖,都要有一顆年輕、熱血的心,突破一切。胡一泊希望用動畫與他們進行對話,「動畫相比於真人影視或者是傳統戲劇,是一種更流行的文化,天然更容易與年輕人對話,它的形式會更新奇更先鋒更潮流。」而在畫面這種外在形式之外,他力求從故事、角色的角度,用更接近於年輕人的視角,將主題、價值觀與年輕人進行溝通。

製作:帶有溫度的二維手繪

《衝出地球》的一大特色是採用手繪二維動畫的製作方式,歷時六年完成。胡一泊選擇二維動畫,「既是來自小時候所看動畫的初心,也是源於二維動畫這種技術手段所帶有的人的溫度。」

胡一泊認為,不同於三維動畫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性,二維動畫最大的魅力源於人,「二維動畫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更能融入人的精神、人的溫度。二維動畫更接近於陶器這樣的工藝品,每一件手工製作的陶器,因為不同的技師、氣候、濕度,甚至製作者不同的心情,創作出來的陶器肯定會不同。二維動畫也是一樣,它的每一幀都是由活生生的人,一筆一畫在紙上勾勒出來的,每一幀都包含著這個人的心境和在做這件事情的意義。」這樣做出的動畫才有溫度,能夠打動人。

在實際製作層面,二維動畫最大的難度也是人。二維手繪動畫面臨著產能低、難度高的問題,「從事手繪創作的人才越來越少,使用二維製作的動畫也呈下降趨勢。迪士尼早就砍掉了二維製作線,二維動畫在全球都是走下坡路的狀態。」

在團隊熬夜趕稿的過程中,有一個小插曲,「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大家一起在辦公室畫了一天,在晚上加班的時候突然停電了,整個辦公室所有的文件資料全部都沒有保存。然後大家非常著急,只能從頭再畫一遍。但最後整個團隊一起靠毅力和努力填平了各種各樣的意外和事故。」

市場:需要更多元的中國動畫

胡一泊對手繪動畫的執著還有另一層原因,在中國動畫探索過程中走出一條更多元的路徑。「現在整個動畫的市場環境並不成熟,仍然是屬於一個探路的階段。現在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斷積累,慢慢開闢出一條清晰的道路。」他致力於扎紮實實做好每一部作品,並嘗試在現有的基礎創造更多可能性。

在《衝出地球》中,他的創作往科幻題材發展,個中帶有對中國動畫的期許,「希望中國未來的動畫作品能夠更加多元化,讓中國的動畫題材不僅在神話、歷史或古風這些題材上為人注目,科幻也能成為一種發展方向。」

而手繪動畫,則是在製作方式多元化的一種嘗試。緊跟時代的計算機技術和代碼呈現出來的三維動畫效率高、視覺效果震撼,但手繪動畫作為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仍然有其堅持的意義。當手繪畫師將自己對生活細節的觀察,對人物情感微妙心理的洞察融入筆下,動畫就有了溫度。當上千個手繪畫師凝聚在一起,為了把一部優秀的手繪動畫作品送上銀幕,電影就有了溫度。二維和三維各展其能,一同給中國動畫的未來塗抹上多樣的色彩。

|龍增桃

編輯|丁小雨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新聞線索 | 214742506(微信)

轉載授權 | 214742506(微信)

商務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a00867fec85dfa49cb6e9379bc082d.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