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害人精」,傷身還致癌?不是真的,爭論多年的事有答案了

2023-03-23     娛樂寂寞淚

原標題:味精是「害人精」,傷身還致癌?不是真的,爭論多年的事有答案了

過春節的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我媽下廚房做飯,其實吧,春節期間的菜肴都比較簡單,比如說我家,胡蘿蔔燒羊肉我提前做好了、滷牛肉、鹵豬耳朵我提前滷製好了、炸藕夾、炸魚塊我也提前炸好了,吃飯的時候,我媽通常會將炒幾個青菜,然後將藕夾、魚塊重新放入油鍋復炸一下即可。

我媽做的菜肴特點鮮明,比較「重口」,以她做的清炒小白菜舉例,冬季的小白菜口感鮮嫩,她又是用豬油炒的,好吃是肯定的,之所以說我們做菜比較「重口」,其原因在於我媽對美味的理解,我感覺有點問題,她的理解是,多放味精、多放食鹽、多放胡椒粉就會好吃。

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口味清淡,我吃過我媽做的臘肉炒菜苔、清炒小白菜、臘腸炒蒜苗、泥蒿炒臘肉之後,都有同樣一種感覺,油多味重,胡椒粉和味精給的也多。

昨天我自己也炒了一盤小白菜,用臘肉炒的,沒有給味精、只給了少許的食鹽和胡椒粉,為了提鮮,我給了一丁點生抽,但我沒有吃出我媽對小白菜的那種口感。

我媽說:「這小白菜多鮮嫩,吃著還有點甜味。」

小白菜的甜味是怎麼來的?我大致分析,可能就是味精給的多,鮮味過頭,給人一種微甜的感覺。

其實,我在多年前就知道,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味精可用小麥麵筋等蛋白質為原料製成,也可以由澱粉或者甜菜中焦谷氨酸製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化學方法合成。而我們國家自1965年以後,味精行業大都採用發酵法生產。

以我媳婦舉例,她對味精,缺乏全面和科學的了解,認為味精沒有營養,甚至對人體不太「友善」,今天借著這個機會,我想聊一聊味精這個話題:味精是「害人精」,傷身還致癌?不是真的,爭論多年的事有答案了。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一、味精真的就不健康嗎?

大家對味精的看法,我覺得是缺乏全面和科學的了解,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類似這種4個字的成分,大家都會認為它是化學名稱,它是化合物,是谷氨酸的鈉鹽。

1908年,由國外的科學家利用海帶單獨分離出味美成分,之後也證明了這種味美的成分就是谷氨酸鈉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

味精在加熱至120攝氏度以上,是會產生焦谷氨酸鈉,會讓味精失去鮮味,所以,在日常烹飪菜肴的時候,大家要學會合理使用味精,避免味精因為放的過早而在長時間高溫加熱的情況下讓其失去原有的鮮味。

二、吃味精為什麼會口渴?

我比較喜歡吃牛肉麵,武漢也有那麼幾家牛肉麵館,以前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去吃,吃過之後,經常感覺到口渴,其實我也沒有特別在意。

有一次帶我媳婦去吃,她特意囑咐店家不要辣椒,不放味精,因為牛肉湯在熬制的過程中肯定是已經放過味精了的,那天吃過牛肉麵之後,我好想找到了原因,口渴的原因就是味精吃多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鈉就是食鹽,味精其實也是含有食鹽的,因為味精不咸,很容易過量食用,同時還察覺不到,食鹽吃多了,自然就會感覺到口渴。

簡單理解,就是味精中的食鹽導致我們身體內的水鈉不平衡,然後我們就感覺到口渴,想要喝水。

三、做到這3點,健康吃味精?

米飯吃多了我們的肚子也是脹脹的不舒服,換個角度來說,任何的食物或者是調味料,都要做到適量,味精也是一樣的,烹飪的時候,習慣多放味精肯定是不好的生活習慣,下文給大家說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合理的食用味精?

1、炒菜時,多放味精並不是好習慣

日常攝入味精的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控制的,而我們攝入味精的唯一渠道就是家裡的一日三餐,所以,下廚房做飯的時候,還是要改掉多放味精的習慣,給菜肴提鮮,其實一點點味精就足夠。

2、炒菜時,味精要最後放

最後放的好處是,既能起到給菜肴提鮮的作用,又避免了長時間的高溫,因為長時間的高溫會讓味精失去鮮味,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改變自己的一些日常習慣,放味精,最好是出鍋前再放,一點點足以提鮮。

3、味精不能長時間高溫,同時也不適合涼拌菜

製作涼拌菜,為了給菜肴提鮮,我們可以使用生抽等調味料,而不要想當然的放味精,涼拌菜沒有溫度、沒有加熱的過程,難以讓味精中的鮮味發揮作用。

四、吃味精時要注意哪些事?

味精在我們烹飪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鮮,但是大家要知道,味精的鮮味在另外一些食材中也是存在的,比如我們吃海鮮、吃香菇、吃各種肉類食材的時候,都能感受到鮮味,基於這樣的一個邏輯,還是有必要給大家說說吃味精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1、各種肉菜真不用再放味精提鮮

豬肉、雞肉、牛肉、羊肉、魚肉等各種肉類食材,肉類中就含有谷氨酸,我們在烹飪的過程中,肉類食材中的谷氨酸同我們放入的食鹽相遇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所以,我們在烹飪這些食材和菜肴的時候,是不需要額外再添加味精的,當然雞精也是不需要的。另外,雞蛋、香菇、海鮮等食材也是無需額外添加雞精或者味精。

2、糖醋類的菜肴,也是不需要放味精的

其實可以將糖醋類的菜肴進行擴展和延伸,實際上是放了醋的菜肴也是不需要放味精的,這是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是不容易溶解的,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就會越低,味精在放入醋的菜肴中基本不能溶解,提鮮的作用也就不存在,那還放味精幹什麼?

3、包子餃子的肉餡也是不要放味精的

豬肉白菜餡、豬肉大蔥餡,豬肉中就含有谷氨酸,遇到食鹽在加熱的過程中就會釋放谷氨酸鈉,自然也就有了提鮮作用,這是其一,另外一點就是,味精放入這些肉餡,在上鍋蒸、或者煎制的過程中,溫度是超過100度以上的,鮮味是會失去的,所以,包子餃子的肉餡也是不要放味精的。

寫到最後,還想囉嗦幾句,味精是「害人精」,傷身還致癌?不是真的,爭論多年的事有答案了。

大家對味精的看法,我覺得是缺乏全面和科學的了解,1908年,由國外的科學家利用海帶單獨分離出味美成分,之後也證明了這種味美的成分就是谷氨酸鈉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

我們儘量做到恰如合適、通過原創圖文,在文字與圖片之間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們美味、漂亮、營養,您要什麼樣的美食,在這裡希望我們能夠給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616220d9877cbd1f1f583e6d1ec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