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是淡水湖卻有很多海洋生物,青海湖是鹹水湖,魚類為什麼不多?

2022-09-06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貝加爾湖是淡水湖卻有很多海洋生物,青海湖是鹹水湖,魚類為什麼不多?

2018年,貝加爾湖的漁業捕撈量高達150萬噸,其中僅海豹就捕撈了5000多隻,龍蝦、海螺等海洋生物更是不計其數,不僅如此,據說貝加爾湖的湖底還埋葬著1600噸黃金,至今無人敢挖,可謂是「寶藏之湖」。

與之相比,作為鹹水湖的青海湖,所產資源就遜色了許多,尤其是魚類,數量更是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兩大湖泊的資源會相差這麼大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關於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是一座神奇的湖泊,它的外形酷似一個月牙,水深可達1637米,因此蓄水量巨大,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其總體淡水儲備更是超過了美國五大湖水量的總和。

而且貝加爾湖的面積很大,超過了3萬平方千米,相當於7個青海湖,生物種類更是多達2000餘種,其中一大半都是貝加爾湖的獨有種,裡面的海洋生物更是不計其數。此外貝加爾湖還建造了許多醫用溫泉,據說有上百處,經濟價值十分巨大。

那麼,貝加爾湖的海洋生物是從哪裡來的?

作為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卻生存著許多海洋動物,比如海豹、鯊魚、鮭魚等等,這讓許多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這些海洋動物究竟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在淡水湖中生存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5點。

1.貝加爾湖的魚都是海洋生物進化來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貝加爾湖其實是一個「海跡湖」,在25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這裡曾經是大海的一部分,只是後來因地殼運動和泥沙淤積,而與大海分開,最終成為了一個大型湖泊,這也是貝加爾湖有別於其他湖泊的地方。

因此,這裡的海洋生物都是從古代的海洋進入貝加爾湖的,它們都是遠古海魚的後裔,經過千百萬年的進化,成為了這裡的特產魚類,比如貝加爾湖的特產「鯊魚」(胎生杜父魚)以及特產海螺,就是這麼來的。

除此之外,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貝加爾湖中還生存著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它們與北冰洋的環斑海豹的基因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說是「表兄弟」,而且它們彼此間還不存在生殖隔離,可以隨意的交配、繁殖,完全不受影響,可見兩者很可能在數千萬年前就是同一種海豹。

2.海底大陸隆起導致大量的海洋生物被迫滯留在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還是一個構造湖,據海洋學家研究發現,貝加爾湖的東部,曾有過一個廣袤的外貝加爾海,但是在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地震後,這裡的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導致大地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裂縫,這就是貝加爾湖深不見底的原因。

而且地震後不久,隨著大量的海水和地下水的湧入,一個巨大的內陸湖泊開始形成,而且海水還帶來了數以萬計的海洋生物,它們被迫的留在了貝加爾湖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原本鹽度極高的海水逐漸被稀釋,導致鹹度變淡,使得大量的海洋生物開始死亡,但也讓一些適應能力強的海洋生物通過進化活了下來,因此貝加爾湖中的海洋生物都普遍具有海洋特徵,但生活習性卻差的很遠。

3.貝加爾湖中的海洋生物是從北冰洋主動遷移來的

根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貝加爾湖曾經和北冰洋是相連的,比如貝加爾湖海豹就很可能來源於北冰洋,據推測,因為冰川期的緣故,在北冰洋生活的海豹食物銳減。

因此,這些聰明的海豹只能逆流而上,成群結隊的潛入葉尼塞河,游泳2000千米進入貝加爾湖來尋找食物,進而生存下去,然而讓海豹們沒有想到的是,大自然是無情的,隨著冰川期的結束,葉尼塞河開始逐漸變淺。

導致這裡的海豹再也無法潛入河中游泳,只能困死在貝加爾湖中,永遠無法返回北冰洋,不過好在貝加爾湖的物產豐富,魚類充足,而且湖中的島嶼也很多,讓海豹們擁有了足夠多的棲息地,再加上哺乳動物的強大適應性,使得它們逐漸樂不思蜀,繁衍壯大。

4.貝加爾湖的海洋生物為什麼能在淡水中生存

眾所周知,大部分淡水生物是不可能在海洋中生存的,反之,絕大多數海洋生物也是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的,這是因為大部分生物的滲透壓(生物體液的濃度)只能適應一種水,一旦更換了水源,結局就是死亡。

比如,把水族館的海魚扔到淡水河裡,它馬上就會因為滲透壓的原因,改變體液的濃度,最終因水腫而死。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世界上還是有一些動物是不受滲透壓影響的。

比如,棕熊的美食大馬哈魚,它們出生在普通的河水中,然後游到大海中生長,最後回到出生地繁殖,它們的身體構造就不被滲透壓影響。同樣貝加爾湖中的海洋生物也是這樣,雖然它們一直在淡水中生活,但它們的身體可以極大的減少淡水和海水的滲透壓差異,遊刃有餘的活下去。

那麼,青海湖的魚類資源為什麼很少

青海湖幅員遼闊,環湖一圈的面積約為360公里,是我國最大斷陷湖(斷層陷落形成的湖泊),不過比起貝加爾湖,青海湖的魚類並不多,原因有以下3點。

1.青海湖是閉塞湖

作為典型的斷陷湖,青海湖的面積很大,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據地理專家研究發現,青海湖形成於200萬年前,最開始是一面積不大的小型湖泊,但是當時的西北地區降雨量十分充沛,導致青海湖的面積逐漸增加,並倒流出去,成為了一個外流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質運動的頻率逐漸加劇,青海湖附近的土地開始慢慢被拱了起來,不僅截斷了湖水的外流,還使得青海湖逐漸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閉塞湖。

不僅如此,地勢的增高還導致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越來越少,據說還不到50條,要知道貝加爾湖注入的河流足足有300多條,這也直接影響了湖中生物的多樣性,導致湖中的魚類很少。

2.青海湖含鹽量太高,不適合魚類生存

其實,世界上大部分內陸鹹水湖的魚類都非常少,就連世界上面積最大鹹水湖——裏海,也沒有太多的魚類,可想而知,青海湖魚類匱乏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青海湖的含鹽量實在太高了,據說高達13‰,這樣的湖水肯定非常的咸,就算是適應能力極強的鮭魚,也無法存活下去,所以大部分魚類是無法適應這裡的,因此青海湖的魚類十分的少。

最重要的是,以青海湖的生態環境,根本不可能投入海洋魚類,因為就算海洋魚類能存活下去,它們也無法產卵,繁殖後代,不過內陸鹹水湖的數量其實並不多,而且像青海湖這樣的大型湖泊更是十分少見。

3.青海湖溫度低,導致魚類生長緩慢

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青海湖的高原大陸性氣候顯著,溫度非常低,最高氣溫在6-9攝氏度左右,而且雨量偏少,這使得青海湖天然餌料非常稀少,導致魚類生長緩慢。

據說青海湖裡有湟魚,身上是沒有鱗片的,而且它主要以水草為食,導致發育很慢,10年才能長到幾斤,十分誇張,除此之外,甚至連我國的五大名魚之一青海裸鯉,也沒多少產量,而且已經被列入為保護動物,可見青海湖的魚類資源,是多麼的不足。

貝加爾湖的黃金傳說

開頭說了,貝加爾湖被稱為「寶藏之湖」,是因為貝加爾湖的湖底還埋葬著1600噸黃金,這些黃金是怎麼來的呢?據說上個世紀,俄國大將高爾察克奉沙皇命令前往東部運輸黃金,然而沒想到在運輸的途中迷失了方向。

他只能沿著被被冰封的貝加爾湖前行,不過當時天氣實在過於寒冷,再加上貝加爾湖的縱深過於漫長,導致高爾察克和負責運輸的士兵沒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全部凍死在了湖面上,最後湖面解凍,集體沉入了湖底,而這些黃金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湖底寶藏。

這麼多年來,無數人都想把黃金打撈上來,然而潛水器下不去,因為黃金的地點實在太深了,而以俄羅斯目前的探潛能力,根本夠不到,因此這件事便被擱淺了起來,等到技術達標的時候在進行打撈。

總之:

貝加爾湖雖然是淡水湖,但是卻有很多海洋生物,這是因為貝加爾湖的很多生物都是由海洋動物進化而來,而且貝加爾湖在十幾萬前年一直與大海相連,使得很多海洋生物主動遷移到了貝加爾湖。

除此之外,因為地殼運動的關係,導致很多海洋生物留在了貝加爾湖,所以這裡的物種極其繁多,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與之相比,青海湖作為鹹水湖卻與大海相距千里,青海湖的魚跟海洋生物沒有一點關係,而且青海湖的含鹽度實在太高了,再加上溫度的原因,導致魚類十分少,數量也不多。

那麼,你對貝加爾湖和青海湖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4ceda783bb6a3971781892093fdd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