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流電影」成為新主流,主旋律都得讓位

2023-05-11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當「主流電影」成為新主流,主旋律都得讓位

作者 / 呂世明

剛剛過去五一檔之前並不被所有都看好的《人生路不熟》則成為今年春節檔繼《保你平安》後又一部中小成本喜劇的爆款,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和耕耘,內地電影市場的類型融合在進一步提升,很多影片其實已經不難在用單一的類型來評價了。

「現在我們不提所謂的主旋律電影了,更多稱其為主流電影。」

電影博主余泳先生之前在社交媒體上有過類似的說法,其實很多人都已經清晰發現,從去年開始主旋律影片已經出現了一個集體滑坡,一些影片已經非常難獲得市場的認可,與此同時一大批新風格的影片開始占據了主動。

我們可以開始稱呼其為「主流電影」,或者稱其為「主流價值觀電影」了。

超級大片時代開啟,

主旋律影片需疊Buff

不僅僅是中國,幾乎世界上所有發達電影國家,都避免不了會把電影當成一種宣傳手段和工具,而且在大部分的時期內,電影也更多要體現「精英」的意志和訴求,這一點在美俄二國體現的尤其明顯,在中國內地近幾年也由於經濟發展的速度的加快,彰顯國家強大意志的主旋律影片也獲得了多方面的肯定和支持。

但當我們觀眾有了足夠多的觀影積累後,對於影片的多樣性和種類的多元化勢必會有更多的需求,這也就使得僅依靠類型和題材是較難吸引更多的觀眾,「喊口號」和裹挾情懷肯定還是主旋律影片宣傳的重中之重,但沒有重工業的buff加成,觀眾也極難為影片買單。

兩部票房近百億的《長津湖》

其實早在馮小剛拍完《集結號》(暨2007年)後便有想法去拍攝「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也對長津湖題材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但介於當時內地電影重工業程度有限,《集結號》中占比不高的戰爭和特效層面幾乎都是由韓國特效公司完成,主旋律影片像打造超級大片難上加難。

在沒有足夠強的視覺衝擊力的影響下,很多主旋律影片的表現其實都不夠理想,在疫情前的2019年我們所看到票房破十億的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和《攀登者》,後三部都有較強的重工業加持,加上特殊年份的催化,觀眾也的確需要在此節點對主旋律影片進一步消費,這像極了更早之前的《建國大業》在國慶六十周年的熱映。

但我們目之所不及的是,每年更多的數十部近百部的主旋律影片並不能獲得更多的各方面資金、技術和特效加持,它們很多都是需要各地區的宣傳部門下達紅頭文件包場來填補票房,當然這些「包場」本身是極難對市場造成影響和干擾,他們的市場運作屬於比較邊緣化的一部分行為,很少有人會把這些主旋律影片當成重點來研究和分析。

主流電影成為新勢,

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導向

從2015年內地電影高速發展到今天為止,目前票房最高的兩部影片《長津湖》和《戰狼2》都是不折不扣的主旋律電影,他們的成功其實是契合了多種因素的疊加,這兩部影片也同樣是集內地電影最強技術能力的大成。

相比而言,其他票房破30億的國產電影中,純粹的商業片更多占據了主流,同時IP的延伸和更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表達成為這些影片能夠成功的關鍵,或許我們可以把《流浪地球》的兩部作品也籠統的劃入到主旋律電影的範疇,但客觀上來看,無論是原著還是今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2》,它們其實已經不算真正意義的主旋律文藝作品了。

同樣道理也適用於今年春節檔幾乎所有影片,看起來像《滿江紅》(民族情懷)和《無名》(抗日諜戰)都可以劃入到主旋律影片的範疇,這兩部影片也都一些較強的升華和宣洩主題的情節,但它們和《流浪地球2》一樣,和更紅更正宗的主旋律影片完全不同,更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主流電影,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更多貼合當下主流觀眾的審美,特別是對於目前有快銷品性質院線電影,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極難會仔細思考影片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瑕疵,更容易會被影片的情緒所牽引。

既然要更貼合主流觀眾的情緒價值,那麼無論是是否是主旋律影片、是否是其他形式的影片,他們更多需要做的事情無一例外都是要尊重主流價值觀的導向,這樣才能取得更多觀眾的審美一致性和觀影舒適性。

《深海》兔年春節夢幻之旅

不過相對而言,今年春節檔似乎看起來不那麼主流的《深海》,它最終的票房成績其實是尚可的,雖然對比同檔期的《熊出沒·伴我「熊芯」》略差一些,但畢竟中國內地的觀眾群體足夠龐大,《深海》又恰如其分的提供了足夠充盈的情緒價值,能夠吸引足夠多的潛在觀眾(暨抑鬱症和疑是抑鬱症患者)去觀影,這或許是該片能夠以另類的方式成為了一種特殊的「主流電影」了。

如果說前幾年內地恰逢了重要的歷史節點和重要的紀念日,其期間是亟待一部分主流電影填補空間和迫切上位的話,再當我們渡過這段時間之後,觀眾再次回歸到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之時,「泛娛樂化」的影片勢必重新回歸主流,這就一如2012年至2016年前後的一些主流喜劇和商業大片占據上風,只不過通過了這幾年的淬鍊和洗滌,觀眾在對影片質量有較高的要求之後,對於影片是否能符合絕大多數主流審美和價值觀提出了更苛刻的訴求。

細數觀眾與宣發的戰火時刻

主流電影開始碾壓競品影片,另類影片突破需品質取勝

不僅僅是今年春節檔主流的《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對其他影片形成了絕對的碾壓姿態,在春節檔之後的主流電影也體現出對同檔期影片的相對強勢表現,商業性質更強一點的影片更容易占據主動權。

如果說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兩部主旋律影片未能取得成功有檔期過短的因素,那麼明顯流量和明星更強、更有話題度的《長空之王》不能戰勝《人生路不熟》則更說明問題以及當下的趨勢,儘管從預售上《長空之王》的優勢更明顯一點,但伴隨著時間的推進觀眾的口口相傳,在內容和主題上更貼近迎合當下觀眾的影片自然有更大的優勢。

如果說觀眾本身多多少少會對主旋律影片產生了審美疲勞的話,那麼在今年初春時節幾部影片影片的對抗也說了主流電影已經開始占據了市場的主動,更容易捕獲觀眾的芳心和青睞,或許他們不太容易拿到10億的票房,但對於大多數影城止血和補充給養還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

《保你平安》今年3月票房冠軍

譬如像今年春季檔上映的《保你平安》和《迴廊亭》的對比就很明顯,首先這兩部影片其實都取得了票房成功,《保你平安》接近7億的票房幾乎可以讓大鵬擺脫掉之前《煎餅俠》的陰影,《迴廊亭》作為一部日本小說改編+女性題材影片能取得2億票房已經遠超大家的預期了。

但如果僅看這兩部同日上映影片的競爭情況就會凸顯具備主流價值觀審美情趣的《保你平安》明顯在票房和口碑方面要大大好於《迴廊亭》,對於這兩部最初觀感相近的影片而言,《保你平安》它的內核顯然是更符合當下網絡暴力事件頻出後的批判精神,也更容易博得觀眾的同情心,很多觀眾也會反思自己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施暴」行為,這或許是契合到了當下更主流觀眾和網友情感表達了。

其實《迴廊亭》也有對真摯愛情的歌頌和讚美,雖然是日本小說改編,它的核心和人文關懷的部分整體還是做了不錯的本土化,只不過在對比同檔期競品影片時,更主流意識的《保你平安》顯然要比它更貼合觀眾,《保你平安》如此,《人生路不熟》取得成功亦是如此。

不過這裡需要特別指出和說明的問題是,並不是說「主旋律電影不行了」,而是說在現階段觀眾和市場對於主旋律電影的需求進入了一個低谷期,這恰如曾經風光無限的武俠大片受到新式喜劇片的衝擊陷入低谷,新式喜劇的掌門人也在不斷的更迭替換,當下主流電影能夠占據更主動的地位也是因為其他類型片目前出現了萎靡不振的現象。

即便如此,也並不意味著「非主流「的影片徹底沒有市場,其實像今年上映的《這麼多年》《宇宙探索俱樂部》《不止不休》還是有著不錯的品質和上座率,或許依靠其口碑,一部分不那麼主流的影片也有其不錯的票房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38c456e89e8ed60c4c7bbd340f5d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