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女子被誇衣品好,她的衣服竟然是自己做的!

2021-05-22   掌中九江

原標題:九江一女子被誇衣品好,她的衣服竟然是自己做的!

和許多女人一樣,彭俊擁有很多衣服。家裡的衣櫥五顏六色,滿滿當當,不管是棉的、麻的、針織的、羊毛的、呢子的還是各種蕾絲、喬其紗……什麼質地、款式都有,但和其他女人不一樣的是,這所有的都是她自己一針一線親手做的。

從一台縫紉機開始

或許每個女人都有一個夢想,希望任何布料都能在自己的手下翻飛變化,最終成為一件既獨特又漂亮,而且最適合自己的衣裳。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也只是夢想而已。

彭俊真正開始做衣裳的時間並不長,2015年一次偶然的念頭,才正式開始。但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她做衣裳的由頭或許還要從十來歲時的一台縫紉機說起。

那時候,彭俊一家住在彭澤的山裡。為了多賺取點零用,她一年四季忙忙碌碌,不是砍竹子就是撿果子,整理之後再送到集市上賣掉。一次,她在集市上看到一個熟人買了台縫紉機,「羨慕的不得了,就一直站著看。」站的時間太長了,對方忍不住開玩笑:看啥看,能拿走你就拿走!

人家是玩笑,彭俊當了真,找來一輛車子就要把縫紉機拖走。那個年月,縫紉機是貴重物品,對方一時也下不來台,最終兩人商定,彭俊把縫紉機拖走,然後用一年時間把錢還上。「我就這樣拿到了人生第一台縫紉機,拖到家把我媽都嚇了一跳。」

有了機器,但真正做衣裳卻很少。「那時候大家都窮,往往幾年都做不了一次新衣服。要是叫了裁縫到家來,就跟過年一樣。」縫紉機閒置下來,但彭俊卻跟著母親學了一手好針線。「要是沒有跟我媽學的這些基本功,就我這樣從沒學過剪裁的估計也沒法做衣服。」

美術功底很重要

生活無非柴米油鹽,後來的日子,彭俊忙著各種瑣事,縫紉機被放到屋子的角落被遺忘,做衣裳的夢也被按下了暫停鍵。一直到前些年,孩子離家求學,彭俊的時間開始有了大把空閒。

「我寫字、畫畫、篆刻、剪紙,什麼都想試一試。」巧的是,這些在外人看起來不知何從下手的領域,彭俊只是看看就會了。「其實沒有什麼巧,就是一要好奇,二要大膽,三要心細,有了這三點,你就會想做,敢做,會做。」

從時間的發展脈絡開看,無論是畫畫還是剪紙,無論是寫字還是篆刻,似乎都是為最後到來的剪裁埋下了伏筆。「自己做衣服,不僅是把布縫起來,還要會利用布料,有設計感,有美感,美術功底很重要。」

做上百條睡褲練習縫直線

彭俊至今記得自己做的第一件連衣裙。

之所以選擇連衣裙,就是因為款式簡單。她拿一件衣服打樣,用報紙細細地打好底稿,「哪裡寬了就收一點,哪裡緊了就放一點,最後竟然也成了。」但第一次嘗試她就發現自己一個致命缺點——不會走直線。

「這線走不直,回頭這衣服就沒法看。」怎麼辦?練唄!彭俊到批發市場買來大量的棉布,開始做睡褲。「給身邊每個人都做,平均每人做兩條,見面就給人送褲子。」上百條睡褲做下來,直線也不知不覺走好了。

從此開始,做衣服在她眼中不是難事。「我膽子大,敢做,大不了就是做壞了。」她開始做旗袍、做改良中式外套、做舞台服、做風衣、做羊毛大衣、做斗篷……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我的衣櫃里全都是自己做的衣服了。」

只要用心就有收穫

就像彭俊自己說的,只要用心做,沒有做不好的事,但她做衣裳也並非一帆風順。

一件紫色的羊毛外套,袖口看起來很別致,事實上這是被她剪壞了,又想辦法用零碎布頭捏出皺褶連接起來的。「你看看,要是我不說,誰知道呢?還以為是故意做成這樣的呢!」

彭俊是個有心人,為了做好衣服,她真是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心思。每一件衣裳的尺寸數據,剪裁款式,製作過程,成品對比,全都以筆記和圖畫的形式記錄在案,「只要翻一翻,我就能明白做的時候哪些做的好,哪些考慮不當。」也正因為這樣,她現在對各種布料的剪裁,各種衣型的把握很有心得,幾乎是拿來就能裁。「以前我做衣裳比外頭裁縫用的布料多,現在只會比他們少,多出的布頭我還能再做一頂帽子。」

用心做出來的衣服自然是好看的。好幾次,彭俊穿著自己做的衣裳走在大街上,會被人拉住詢問是哪裡買的,「心裡自然是美得不得了!」

彭俊在做衣裳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快要退休的她長發及肩,眼神明亮,身姿楚楚,「什麼是熱愛生活?就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追求。看著布料變成衣服,穿著自己做的衣服拍下照片,心情就特別美好!」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陳沽玥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