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8個交易日,捷榮技術累計漲幅252.81%,期間12個漲停板,被市場差不多捧上了天,嚇得證券代表今天書面辭職。
即便是被捧成華為概念股,也擋不住難看至極的業績,今年前六個月捷榮技術營收9.47億元,同比下降31.53%,凈利潤虧損0.4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毛利率同比下滑。業務結構上捷榮技術大部分營收是精密結構件,但上半年受宏觀經濟及消費電子行業整體需求持續疲軟影響,以智慧型手機為主的終端產品市場需求訂單量和出貨量下降。
華為占比有多少,這幾年我們看不出來,只能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了,捷榮技術十年前就建立了華為供應商認證代碼,代碼有效期為永續。
然後華為算是捷榮的大客戶了,比如2015年華為就成為第一大客戶。做成了華為的大客戶之後,捷榮技術也受益於2015年之後手機消費潮的大漲,華為手機逐漸擴大市場戰略市場,慢慢做到了和三星蘋果相抗衡的地位。單單2015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就達到了1.07億部。
那麼捷榮技術當年對華為的銷售收入達到十億元,2016年對華為的營銷費用達到七億元,占據捷榮技術的三分之一營收。
但是沒有兩年,等捷榮技術上市了,開始與華為的合作有些下滑,根據捷榮2017年年報來看,華為在捷榮前五大客戶里排第五,營收金額也只有不到一億元了。下滑的還是比較明顯,但那個時候華為手機出貨量依然不錯,市場份額也挺大的。
現在捷榮技術到底與華為保持著多少業務,從年報里也看不出來了。只是從年報中提到的客戶名稱順序看,可能和雙方合作的規模存在著一定關聯。
但是股價接連暴漲,捷榮技術這個月已經三四次發布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但或許是覺得是華為概念股,這個光環抹不去大家的熱情。
還有好幾板的華映科技,今年前六個月營收5.11億元,同比下降63.99%,凈利潤虧損7.2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近一倍,面板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還有像做材料及精密製造的新綸新材營收、凈利潤今年前六個月下降39.45%、170.96%。
華為這一陣接連發新品還有大會,說明市場還是對高科技有很大的關注,華為大會帶動市場對算力對數據的關注,華為孟晚舟發表的「打造中國堅實的算力底座,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的主題。大會上華為也退出盤古汽車大模型和盤古醫學大模型,升級了盤古數字人大模型和盤古氣象大模型。現在盤古大模型已經在礦山、政務、氣象、數字人直播、軟體開發等領域一點一點擴張。正在逐步落地。
從這幾個方向來看,華為在做全智能化建設,自然會發動AI算力的需求,華為預計,到2030年通用計算能力將增長10倍,AI計算能力將增長500倍。
在大家對華為產業鏈需求增多下,提高了對消費電子行業的關注。不過企業業績什麼時候能上來,現在還早,得去看市場的實際需求。
減產與漲價,廠商期待覆蘇
另外,前一陣,存儲晶片大漲。有說今年存儲晶片市場規模將變小,數據顯示2022年存儲晶片市場規模約為1300億美元,占整個半導體行業的23%。而根據WSTS預測數據,2023年存儲市場將同比下滑35.2% 至 840 億美元。
但存儲晶片的主流產品NAND Flash和DRAM開始漲價。同時幾大主流廠商又在減產。據美光2023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顯示,美光的 DRAM 與 NAND 產量相比於二季度減產 25%,三季度將進一步減產30%,同時減產將持續到2024 年。
三星在第二季度起時開始削減DRAM晶片和NAND快閃記憶體的產量,有顯示說這個月時三星就擴大NAND快閃記憶體的減產幅度至50%,主要集中在128層以下工藝的產品上。
我們之前討論過,DRAM產品的技術壁壘是最高的,像美光科技在DRAM領域,已經採用了10nm級別的第四代製程1α(1-alpha)。在NAND領域,176層和232層現在占據了超過90%的NAND產能。NAND Flash技術一直在更新推動,出現了176層、232層、236層和238層(快閃記憶體堆疊層數)等高密度NAND Flash產品,NAND Flash技術正逐步進入200層時代。而且,NANDFlash的單位成本得到了相應的調整,像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能夠做到1α納米DRAM製程的產品量產。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存儲器市場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部分存儲器價格走弱。有數據顯示,去年Q4,DRAM平均售價同比下降47%,NAND Flash平均售價同比下降31%。價格下滑對很多晶片廠家來說,特別是主流廠商來說影響不小,就比如三星電子,因為它在DRAM和NAND Flash市場上分別占據了43%和34%份額。還有美光,去年美光的DRAM(易失性存儲器)和NAND Flash(非易失性存儲器)產品銷售規模占據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9%,占據NAND Flash市場銷售規模的11.7%,占據DRAM市場銷售規模的24.8%。
存儲器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放緩,導致各行各業需求萎縮;二是存儲器廠商過度擴產,導致產能過剩,因為之前市場裡存儲器需求高漲,很多存儲器廠商在加大投資擴充產能,特別是12英寸晶圓廠。現在產能夠用,那麼之後的市場規模回落。
另外,減產和全球存儲晶片產業鏈的變化也有關係,比如這兩年,三星電子向我國企業斷供高端晶片,也影響了三星電子晶片的銷量,2021年的時候三星僅在我國就賺取了2412億美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口晶片總額達到1010億美元,這其中,有482億美元都是從韓國進口,占總額的47%左右。
今年上半年,我國從韓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38.9%,總額為158億美元,6月份單月進口額僅為31億美元。自然也就減少了三星晶片的進口。三星電子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利潤僅為6000億韓元,同比暴跌95.7%,
這些變化也加速了全球市場半導體晶片的供應結構。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