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起家,年入3000億!最大膽首富,嚇傻同行

2023-10-22     金錯刀

原標題:「畫餅」起家,年入3000億!最大膽首富,嚇傻同行

本篇作者 | 雲搖

手裡只有6萬元,卻要干400萬的生意。

工廠沒有沒有一台機器,就敢發聲明,要接下全國五分之一的訂單。

這樣做生意的方式,和PPT造車的「大忽悠」有一拼。

但在河北石家莊,就有這麼一個人,靠著6萬元和一張「膽大包天」的聲明,把企業干到全球第一。

最近,他建立的敬業集團,剛登上「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敬業同在今年新進入營收超3000億梯隊的,是比亞迪和寧德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敬業集團2018年的營收才900億,僅僅4年的時間,就從900億干到了3000億。

在過去最難的3年,敬業的營收,以一年千億的速度增長。

這個用6萬元創業,干到3000億營收的人,就是敬業集團的創始人李趕坡。

他白手起家,從一家罐頭廠開始做,干成中國的鋼鐵巨頭。

從孤兒干到首富,野蠻人的標籤,貫穿李趕坡的整個創業史。

手裡沒有1間房,敢接上千萬訂單

沒有野心的人,是最窮的人。

這句話用在李趕坡身上,十分貼切。

李趕坡的童年,過得相當悽慘,3歲喪父4歲喪母,成為孤兒的他全靠村民接濟長大。

好在他本人很爭氣,雖然8歲才上小學,但還是成了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

李趕坡從師範畢業後,順利成章當了老師,兩年後被提拔為公社書記,這鐵飯碗一捧就是10年。

直到他發現,自己管轄的區域,還有人窮到吃不起飯。

這件事激起了李趕坡的野心,果斷拋下鐵飯碗。

領導不同意他下海,他就留下了一封硬核辭職信:「冒昧上書,等候不測,有事家裡找我,我辭職了」。

從此,36歲才開始創業的李趕坡,開始了他的戰鬥人生。

李趕坡的第一個戰場是罐頭廠。

在考察了臨縣的罐頭廠後,李趕坡回家就賣掉了房子,和家裡的僅有的兩大件:自行車和縫紉機。

雖然賣車賣房湊了2萬元,但李趕坡開廠並沒有那麼容易。

開罐頭廠靈魂的兩個「設備」就難倒了他:一個不鏽鋼大鍋就要4500元,還得去山西進貨,密封罐頭的封口機也是價格不菲。

為了找到平價替代品,李趕坡找遍了石家莊和北京,最終在王府井東風市場,找到了一個直徑1.6米、深0.6米的大鋁盆,只花了200多元就順利拿下。

為了省錢,李趕坡背著這個比他還高的鍋,從王府井走到北京站。

在刺骨寒風裡,3公里的路,他足足走了2個小時。

好在李趕坡的罐頭廠還是開起來了,一年左右就將其做到400多名員工的規模,一年交稅20萬。

中間因為政策收緊,李趕坡被迫賣掉罐頭廠。

但李趕坡的野心沒滅,條件一允許他就再次辭去鐵飯碗,火速投身第二戰場。

他偶然得知,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楊酸需求很大,但國內只有五家工廠,產量低,價格高,供不應求。

市場很好,但做化工廠比開罐頭廠難多了,當時的李趕坡沒錢、沒人、沒地。

空無一物的李趕坡,把他野蠻人的特性,發揮到極致。

他告訴經營水楊酸的公司,自己啥都有就差點錢,然後拿了50萬貸款。

拿到救命錢後,他建了1300平方米的3層樓,又做了八九個直徑8米、高10米的原料儲罐,成了當地的熱搜人物。

殼子剛建好,他就發了一則水楊酸訂貨會廣告:「建成年產一千噸水楊酸生產線一套」。

當時全國的年產量才5000噸,1000噸直接炸翻行業。

廣告一出,全國的經銷商都跑來石家莊,一天就訂出800噸。

靠著這次「預售」,李趕坡不緊不慢的開始建工廠,沒幾年就干出2.5萬噸產能,成了全球最大水楊酸生產商。

狼來了怕什麼?打死了吃肉

股神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李趕坡說:狼來了怕什麼?打死了吃肉。

敢說出這麼硬氣的話,李趕坡確實有底氣。

因為李趕坡賺的每一筆大錢,都是從危機里撈出來的。

回看李趕坡的一生,他的野蠻勁除了用在開疆破土時,更多的是用在「狼來了」的時候。

正是這種狼來了吃肉的勁,幫助李趕坡度過幾次致命的危機,並讓他站得更高。

1.主動當「大冤種」,熬過金融危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一噸生鐵跌到1000元都賣不出去,企業庫存大量積壓,行業一片哀嚎。

敬業集團的水楊酸、生鐵等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客戶給不出現款,資金鍊瀕臨斷裂。

李趕坡把自己關在屋裡三天夜,,反覆研讀資料,總結出了三個規律:生產資料過剩、勞動力和技術人員充足、銀行多次降息。

他把這三個規律翻譯了一下就是:物價低、利息低、人力成本低。

換個思路一想,李趕坡覺得這不是危機,而是吃肉的大好機會。

他一邊大幅讓利出售,清掉庫存、收回現金;一邊低價收購煉鐵廠、生鐵。

他的行為一度讓同行嘲笑,收一堆不值錢的東西,這不是妥妥的大冤種?

但在李趕坡的帳本里,「看似每噸生鐵少賣了50元,但回收的950元現金,可以購回價值2000元的原材料。」

他趁著危機,只用4000萬資金、1年時間,就新上了煉鐵高爐等10個項目。

2000年危機過去,敬業的產值直接由1.5億元增加到3億元。

2.面對信任危機,我就是最強背書

2008年金融危機,鐵礦石一路跌到白菜價。

更慘的是,鋼鐵市場上行時,銀行、經銷商爭著把錢往企業里送。

危機來臨時,他們怕企業倒閉或跑路,銀行要求還貸、經銷商要求還款的聲音,迅速包圍了李趕坡。

不到半個月,敬業帳戶流失十幾億元,倒閉、跑路的謠言四起,李趕坡站在了懸崖邊上。

在這種危機下,李趕坡淡定的開了一場經銷商會。

會議一開始,李趕坡給出了真誠三板斧:自證、愛國、托底。

「請大家驗明正身,我李趕坡不會跑!」他舉著自己的身份證,站在桌子上,給出了三個理由。

我創業多年,敬業身價百億,和我生命一樣重要。
我熱愛祖國,入黨36年,不會跑到語言不通的外國。
我白手起家,從身無分文到能建成500萬噸規模的企業,這點困難我克服不了?

三個我開頭,讓大家重拾信心,幾乎所有經銷商,都選擇了暫緩提取貨款。

有經銷商感嘆道「只要李趕坡在,敬業精神就倒不了」。

從老師到首富,靠野蠻就夠了嗎?

「永遠不會做野蠻人。」

這是雪松控股的董事長張勁,無數次強調的話。

在不少人眼裡,野蠻人是「蠻橫霸道」的代名詞。

但在商業領域裡,野蠻是不少大佬們開闢新路,必不可少的特質。

靠著這股野蠻勁,李趕坡的敬業集團一路開疆破土,甚至收購了英國鋼鐵公司。

敬業在收購英國時,很多人並不看好,於是簽訂收購協議後,李趕坡「破釜沉舟」,發出《告全體英鋼人書》:「企業搞不好,你們可以跳槽,而我投了巨資搞不好,就只有跳樓了!」

那李趕坡從老師、村官到河北首富,靠的僅僅是野蠻嗎?

真正把他推向富豪的,是他的「甲魚精神」

在開辦水楊酸工廠時,李趕坡無資金、無技術、無人才、無市場,在一片「荒蕪」之下,沒有捷徑,只能硬著頭皮上。

為了找到地方建工廠,先後找了三四個地方,還屢屢被放鴿子。

最初,有人告訴李趕坡平山縣城南邊的光祿山車站附近有一處閒置不用的舊倉庫。

李趕坡如獲至寶,趕緊跑去看,偌大的廠房一直閒置著,做生產車間沒問題,電力也具備條件,只要解決引水的問題就可以投入使用。

李趕坡把房租漲到比市場價高出不少,對方才勉強同意,與李趕坡簽下了租房合同。

結果第二天一早,這位倉庫負責人覺得李趕坡白手起家成不了氣候,就單方面撕毀了合同。

之後李趕坡又找了個廢棄的養雞場,結果養雞場主人不僅不租,還說風涼話:就是閒著放爛了,也不能白租給你們。

為了找工廠,李趕坡四處碰壁,被拒絕了五六次,才找到了一個已停產多年的棉油加工廠。

別看如今的敬業是個大集團,最開始的總部,是李趕坡辦罐頭廠時,蓋了三間自用的平房。

經過簡單整理後,化工廠籌備團隊十幾個人搬進了「小平房」里,成了最寒酸的總部。

首富的人生無法複製,但成功之處卻可以復盤。

不管是危是機,只要像甲魚一樣咬住不鬆口,堅持到底,永遠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結語:

36歲才開始創業的李趕坡,始終堅信:企業順勢可為,逆勢也可為。不怕逆風,就怕沒風。

因此他的行事風格,就像他名字一樣,一直在趕坡。

中國鋼鐵行業的「老大哥」曾說過:「李趕坡年近七十,仍趕著上坡,成為海外併購的主角。而我們說了多年,卻成了看客,這是精神的落後!」

敬業所在的平山縣,是一個脫貧沒多久的小鎮,李趕坡能在既港口也沒有鐵路,僅有六米寬人車混行小路的偏遠山區小鎮,建起千億級集團,靠的就是這份一股蠻勁和超強的「反危機」意識。

危機會淘汰企業,也是企業爆發出圈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4b9404c596dbe4142e1474d80960f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