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關鍵詞回看,「摩羯」為何成為最強秋颱風?|談天說氣

2024-09-08     南方Plus客戶端

4個關鍵詞回看,「摩羯」為何成為最強秋颱風?|談天說氣

大家好,我是看著颱風「摩羯」長大的天氣君。

又見證了歷史。隨著超強颱風「摩羯」以17級以上最大風力登陸海南文昌、二次登陸湛江徐聞,它也成為今年來登陸廣東的最強颱風,以及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颱風。

目前,「摩羯」已穿過北部灣再次登陸越南,此後強度快速減弱。對於這個超強颱風,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回看和思考。我們用4個關鍵詞來盤一盤。

第一個關鍵詞:強度超強

不在颱風正面襲擊範圍的朋友們或許對17級以上沒什麼概念。

近年來影響廣東最強的颱風是2018年的山竹,大家還記得吧。那時天氣君剛到廣東,哪見過這狂風暴雨,恨不得馬上跑路。當時「山竹」在江門台山登陸時,強度為強颱風級,最大風力14級,而這次「摩羯」直接干到17級以上,以巔峰期強度登陸。

注意,因為風力級別最高只到17級,所以「摩羯」的風力是爆表一般的存在。

再拿遠一些的颱風來說,颱風「威馬遜」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

2014年7月,「威馬遜」先後登陸海南文昌和湛江徐聞,其中在登陸海南文昌翁田鎮時,最大風力達到17級以上(70米/秒)。那時候很多人表示「仿佛看到世界末日」,這次「摩羯」登陸文昌時的最大風力是62米/秒,已經很接近。

第二個關鍵詞:風圈超大

從衛星圖看,「摩羯」的結構簡直不要太完整,龐大的雲系幾乎填滿南海。

誇張到什麼程度,9月6日「摩羯」已經接近海南時,在東側,它的雨帶襲擊了珠三角、粵東,珠三角東部出現大暴雨甚至局部特大暴雨,影響範圍橫跨了大約600公里。

第三個關鍵詞:異常持久

「摩羯」9月1日晚上生成,在9月4日晚上11點增強為超強颱風,此後維持這個恐怖強度超過2天。並且,進入北部灣後摩羯繼續發展,並繼續以超強颱風級在越南第三次登陸,歷史罕見。

第四個關鍵詞:眼壁置換

這兩天社交媒體討論最多的,那麼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這是超強颱風才能觸發的任務。

颱風由颱風眼、眼壁以及螺旋雨帶組成,其中眼壁是圍繞颱風眼的雲牆,也是風暴最強的部分。

當颱風變得非常強大時,眼壁內的風速可能達到極限,這時外圍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更大的眼壁。這個新眼壁會在原有眼壁之外發展起來,並最終吞噬、取代舊的眼壁成為主導,這個過程就是眼壁置換。

其實,眼壁置換是颱風成長過程中的一場「豪賭」。置換過程中,眼壁的風力會減弱,如果置換失敗,颱風也會減弱。但如果置換成功,颱風往往會再次增強。

「摩羯」就在5日、6日完成了2次眼壁置換,強度快速提升。

偏高海溫提供養分

這些關鍵詞又引發一個問題:為什麼「摩羯」會這麼強?

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海溫。通常來說,海面溫度至少要達到約26.5℃且在大約50米深的範圍內保持此溫度,才能支持熱帶氣旋的發展。

經過一個夏季的暴曬,南海北部的海溫普遍達到30℃-31℃。9月3日,「摩羯」正式進入南海,就仿佛狼進入羊群,肆意吸收、積聚能量,最終發展成破紀錄的超強颱風。

如果再溯源的話,這和今年七八月持續的溫度新高又脫不了干係。此前有權威機構發布報告顯示,今年全球7月和8月的溫度均創歷史新高。未來若不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像「摩羯」這樣的超強颱風再度來襲還是有可能。

面對颱風這樣的龐然大物,人類顯得無比渺小。敬畏自然,風險想在前、漏洞補在前、準備做在前,提前防禦是我們每一次面對大自然災害時必須做的。

腳本/配音:南方+記者 張子俊

剪輯/出鏡:南方+記者 李赫

統籌:彭琳

部分視頻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作者】 張子俊;李赫;彭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44492b1a707ee74c5f3cee0d87cbb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