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配置下放真的是好事嗎?

2023-12-04     機智貓

原標題:旗艦配置下放真的是好事嗎?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近段時間發布的多款手機,包括Redmi K70系列、OPPO Reno11系列等,無一例外地用上了一些旗艦級的配置和技術,讓3000元級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

其實這樣的趨勢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了,從處理器、影像配置等常規升級,再到外觀設計、內存搭配甚至是系統功能等,手機行業將「內卷」做到了極致,特別是中高端市場,諸多旗艦級配置、技術下放,讓年底這波新機的戰鬥力得到全面提升。

旗艦配置下放,無疑成為了今年手機市場最重要的關鍵詞。

旗艦晶片殺入2000元價位

就拿上半年的幾款主打性能的機型來說,一加Ace2、真我GT Neo5、Redmi K60不約而同地用上了驍龍8+移動平台,價格也殺進了2000元檔。要知道,在半年前,驍龍8+幾乎只用在各家的4000元級旗艦機型上。

回顧以往的2000元檔機型,一般只會使用天璣8000、驍龍870等次旗艦平台,但今年廠商們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直接將旗艦處理器用在了中端機型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這樣的市場策略自然是利好消費者的,也帶來了不錯的銷量。下半年更是如此,第二代驍龍8機型即將「過時」,搭載該平台的一加Ace2 Pro及真我GT 5等機型相繼發布,似乎中高端機型使用旗艦晶片已經成為了常規操作。如此一來,最新發布的Redmi K70用上第二代驍龍8晶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該機甚至做到了2499元的起售價,並且是12+256GB的內存配置,不存在什麼8+128GB的卡位版本。

說到內存搭配,曾經在旗艦機上才有的1TB大存儲也下放到了中端機市場,雖然上游廠商提價的消息一直不斷,但是在終端市場,高存儲版本的價格並沒有因此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512GB甚至1TB的版本,以應對日益膨脹的應用緩存,同時也能滿足長時間使用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來的一加Ace3、真我 GT Neo6大幾率也會使用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台,三家的正面衝突也將繼續。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也公開表示,當年的故事將會重演,火藥味濃厚。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是急著換機,不妨再等等,如果真能繼續倒逼友商降價就再好不過了。

誰說中端機沒有好影像

在近期發布的幾款新機中,不光是性能內卷,曾經在中端機市場不那麼受重視的影像能力也得到升級。

同樣是Redmi K70,這次直接用上了小米14同款的光影獵人800傳感器,不僅是硬體,還引入了小米影像大腦以及夜梟算法,軟硬體結合之下,除了沒有徠卡雙畫質,在日常拍攝中已經可以接近自家旗艦的影像水平了。

單看參數,光影獵人800相較於上代IMX800的傳感器尺寸要稍小一些,但是因為支持雙原生ISO Fusion Max,能輸出動態範圍更大的樣張,再加上算法對於解析力的提升,畫質反而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夜間場景也能保證足夠的純凈度。

類似的還有OPPO Reno11系列,它的強項就是拍人像了,繼承了OPPO Find X6系列的超光影影像系統,在獲取真實環境的光影信息之後,還會通過AI技術進行精確計算,讓人像呈現出單眼相機般的效果。

在我們的實測中也的確如此,旗艦級算法的加入並非一句空談,在不少複雜環境中,OPPO Reno 11 Pro的人像拍攝都更具質感,不僅僅是簡單的人像摳圖+背景虛化,還能對燈光、陽光、逆光等複雜光源進行不同處理,在保證環境明暗關係的同時,呈現出更真實且富有氛圍感的效果。

在此前的中端機型,可能大家對於影像的需求不是那麼強,廠商們也更強調處理器性能,畢竟大家對於流暢度的感知還是更為明顯的,至於影像系統,掃碼就是最大的尊重了。如今中端機型也開始卷影像,就算只是算法的下放,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能帶來直觀感知的,既然都是同平台的中端機型,影像能力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選擇,自然成為了如今廠商的主攻方向了。

外圍配置全面提升

不只是性能和影像這兩大主要體驗,今年的新機在其他地方也繼承了旗艦機的配置。比如一加Ace 2V/2 Pro、真我GT5、Redmi K70甚至是Redmi Note 13 Pro+等機型都已經砍掉了螢幕塑料支架,正面觀感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外觀上也無需將就。

背部的設計同樣如此,如果我不說,你會一眼看出這是什麼價位的機型嗎?

榮耀標誌性的「星環」設計,再加上1.5K曲面屏,看起來頗具質感——這款手機其實是榮耀的X50,目前的渠道價僅售千元左右。沿用旗艦級的外觀設計有幾個好處,一是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特別是線下市場,很看重眼緣,只要能保住日常使用,性能和影像優先級並不高。同時,廠商也能節省不少的研發經費,消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虛榮心,其實是雙贏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一加Ace2 Pro系列、Redmi K70系列、華為Nova11系列……或多或少都延續了自家旗艦的設計風格,對了,說到華為的nova系列,全新的nova 12系列也將在本月發布,根據爆料顯示,這同樣是一款擁有諸多旗艦級設計和功能的機型。

本次的華為nova 12系列預計會有nova 12、nova 12 Pro、nova 12 Ultra三款,外觀延續了自家的P系列設計風格,頂配版還有可能用上華為Mate 60系列同款的麒麟9000S晶片,4.99G網絡和衛星通信、崑崙玻璃、星閃通信……這些旗艦技術同樣會下放到nova 12系列機型上,眼饞華為Mate60但又一直沒搶到的花粉們,可以期待一下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Redmi Note 13上的IP68、OPPO/一加系的內存基因重組技術……無論是硬體配置還是軟體功能,手機廠商已經將越來越多的旗艦級技術用在了中端機型上,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其中最大的原因自然是手機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導致的,前幾年市場的低迷讓消費者的購機慾望下降,同時旗艦級市場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配置堆到極致之後拉不開太大差距,消費者反而不想買了。

隨著供應鏈更迭以及技術更新,曾經那些高端配置、功能已經越來越成熟,成本也隨之下降,這也直接導致中端機型就能滿足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兩三千元的機型就能帶來不錯的體驗,這反而刺激了消費熱情。

對於近期有購機計劃的消費者來說,這顯然是一件好事,能花較少的錢,買到體驗更佳的產品;不過對購買了旗艦機的老用戶來說,或多或少會覺得不爽,畢竟多花了錢,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是你要知道,因為水桶理論的存在,其實不存在中高端機型「背刺」自家旗艦的情況,受限於成本,廠商不可能出售各方面都優於自家旗艦的機型,既然有旗艦功能下放,就必然在其他方面有所取捨,綜合體驗仍然是旗艦機更強,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一來,用戶也更願意購買新機,刺激了消費,也能帶動市場復甦,讓整個行業得到健康發展。所以,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品牌方來說,讓旗艦功能下放到中高端機型,都是有好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3efd21f5e21e3f7ccfb68726bc12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