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電影《誤殺》上映已經過去了25天,在年末成為票房的黑馬,截至目前,累計票房已經達到了9.5億。在元旦當天,票房達到4133萬元,也成為了2019年12月綜合票房的冠軍。
在豆瓣上,該片的評分是7.6分,貓眼給出的評分達到了9.5分,不管從票房數量來說,還是從口碑意義上來說,《誤殺》都收穫了成功。作為一部改編電影,《誤殺》帶有著先天的不足,印度的社會現實,無法真正應用於國內的背景,所以在影片中,故事的背景設置在了泰國,也規避了很多風險。
實質上,改編國外的版權電影,面臨的一個風險就是原電影的粉絲不買帳,但是在《誤殺》中恰恰相反,很多曾經看過原版電影《誤殺瞞天記》的觀眾甚至覺得《誤殺》比原版的層次更多、賦予的社會意義也更加深刻。
從演員陣營上來說,《誤殺》中雖然都是實力派演員,卻並沒有真正有所謂票房號召力的人出現,很多人在走進電影院之前,都靠著其他網友在對肖央演技的讚美之後,才決定買票的。《誤殺》是最不像賀歲電影的影片,卻在新年檔上映,本身燒腦電影所設置的觀影障礙,也沒有影響它成為一部成功的電影。
電影主線:一個案件的對壘 父愛與母愛的對決
電影《誤殺》的核心劇情非常簡單,李維傑(肖央飾)與妻子阿玉(譚卓飾)在泰國打拚,生育兩個女兒。一家人生活不算富裕,青春期的大女兒也與父母隔閡重重。然而,在一次夏令營中,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局長(陳沖飾)的兒子強暴,之後,反被威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阿玉與大女兒誤殺了對方,為了捍衛家庭,電影愛好者李維傑,利用電影中的各種片段,拼湊出了一個脫罪的辦法。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察局局長,陳沖飾演的母親對兒子的死耿耿於懷,靈敏的嗅覺讓她懷疑李維傑一家與案件相關,於是一個想尋找殺子兇手、破過1000件案子的母親和一個想要保護女兒、看過1000部電影的父親,上演了一場抓捕與脫罪智力上的比拼。
《誤殺》的主線非常簡單,與《誤殺瞞天記》也基本一致,但是也有很多突破的創意部分,尤其是在最後結尾部分的處理,雖然很多觀眾認為是迫於上映壓力的改編,但確實是棋高一招。在原版的電影中,最後兇手逃脫,但是在《誤殺》中,肖央飾演的李維傑最後還是投案自首。
其實,這樣的設計更加聰明,李維傑幫助大女兒和妻子脫罪,是想讓一家人過上好的生活,但是小女兒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學會了欺騙,在影片的結尾處,小女兒遞給李維傑的成績單是將70分改為100分。在看到這樣一份修改的成績單後,李維傑深知這一切對小女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欺騙得來的逃脫,不如通過贖罪,讓小女兒能夠有正確三觀的生活重要。於是,結尾自首的改編是一個更加高明的辦法。
3個主演1個動作2個眼神封神
在電影《誤殺》中,最讓人驚喜的就是肖央的演技。其實,當《誤殺》的主角定為肖央的時候,意味著冒了很大的險,雖然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肖央與王寶強、劉昊然有精彩超出預期的表現,但是獨立作為主角撐起一部電影,並且是一個非常難以演繹的角色時,還是有風險的。
在電影中李維傑(肖央飾)是一個與女兒有隔閡的父親,他希望接近女兒、與女兒有心靈上的溝通,然而面對一個沒什麼本事的爸爸,大女兒與他有了很深的隔閡。而李維傑雖然在生活中是一個小人物,卻有著火熱、行俠仗義的內心,他在壞警察的壓制下,屢屢做出小動作,直到最後的逃脫,不光是父愛的展現,更是他作為一個小人物,終於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用自己的愛好能夠取勝並且獲得親人的尊重和愛的過程。
在警方冒雨挖屍的時候,肖央的一個動作,仰天長舒一口氣,任雨水打在臉上,這是他整盤對局的結束,也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此刻,你很難將熒幕上那個李維傑與《小蘋果》、《老男孩》中,那個引領廣場舞時尚的肖央聯繫到一起。
陳沖和譚卓的表演同樣精彩,在警局裡,陳沖飾演的局長拉韞因為找不到兒子,對李維傑一家使用殘酷手段的時候,與譚卓的對手戲中,陳沖氣場全開,作為奧斯卡金像獎評委的陳沖,在當年的《末代皇帝》中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演技,這次出演,也讓觀眾期待她能夠多演戲,貢獻更多的經典角色。
而譚卓在飆戲中也不落下風,既有克制又有暴怒,也貢獻了整個電影中的另一金句「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畜生」。
《誤殺》的成功可以複製嗎?
對於一部改變電影來說,《誤殺》非常成功,不僅肖央、譚卓、陳沖3位主演支撐起整個電影的骨架,配角中即使有稍微稚嫩的角色,也掩蓋不了這部電影的光芒。
然而,在電影成功之時讓人陷入深思的是,《誤殺》的成功可以複製嗎?答案是可以,但是更讓人憂心的是那個前提條件——選到好的原版劇本。其實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也是一個改編劇本,最早的版本是印度導演編劇吉圖喬瑟夫自編自導的,使用的是導演所在地域的語言——馬拉雅拉姆語,中文翻譯成《較量》。
而我們熟悉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則是在《較量》的基礎上的第二次翻拍,因為《較量》的故事已經比較成熟,所以片方拿到了不少的投資,再加上換成了印度的官方語言,所以知名度很高,票房上也取得了成功。
所以,《誤殺》成功的核心,就是一個好故事,而這個好故事恰恰是目前中國電影最缺乏的。
爭議:演員還是故事 流量該背鍋嗎?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管是觀眾還是電影圈的一些人士,經常將中國電影在票房上的失敗歸罪為片方用流量,使得電影不好看,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作為初代流量的李易峰,一直被人詬病不會演戲,就連好評連連的電視劇《麻雀》中,他的表演也經常讓人出戲。但是在電影《動物世界》中,李易峰證明了自己,流量和鮮肉與演技差不能劃等號。電影《動物世界》也是一部改編電影,但是觀眾的評價不僅認為改編之後比原版要好很多,甚至李易峰的演技也在磨練中發生了質的飛躍。
作為TFBOYS的成員之一易烊千璽,去年交出的答卷也同樣令人滿意,一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雖然飾演的李必,雖然人物氣質與易烊千璽本人氣質相似,演技稍顯稚嫩,卻也讓人眼前一亮。在接下去的電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的表演讓人用驚喜來形容,甚至被網友稱為是2019年最佳國產電影,如果易烊千璽是一個演技拖後腿的流量,這部電影又如何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呢?
一句流量,可以抹殺多少人的努力,而在流量背後,是一個個有著個性、沒有臉譜化的年輕演員,他們在努力成為戲骨,卻被人用流量簡單歸類,然後成為電影失敗的替罪羊。
好故事不是好電影 但是好電影一定有好故事
經常有人拿國內演員是否敬業,有沒有好演員來說事,但是中國電影並不缺乏優秀的演員,如果劇本過硬,導演和編劇不會冒著失敗的風險去找一些毫無演技的鮮肉演員,只有當劇本又缺陷,他們才會用鮮肉演員拉流量,然後再將失敗的罵名甩鍋。
在最近一期的吐槽大會上,經常吐槽小鮮肉的知名編劇汪海林就被人吐槽,用一堆優秀的演員排出一部評分超低的電視劇,是演員故意作對嗎?演員爛,爛一個,編劇爛,爛一窩。所以,好故事才是真正缺乏的。
電影《無間道》系列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當年的成功不容贅述,甚至版權也賣到多國進行翻拍,當年的《無間道》中,謝霆鋒和陳冠希也不是演技能封神的演員,也都是出道不久的鮮肉演員,但是一個過硬的、足夠吸引人的好劇本,讓《無間道》成為了電影行業內真正的經典。
挖掘中國故事 塑造真正的競爭力
電影《誤殺》的成功讓人欣喜的同時,卻更擔憂中國電影故事的缺乏,如今面對這種缺憾,卻是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如今電影的題材,不是靠演員拼盤,就是靠著賣情懷或者是電視劇改編電影,再無真正好故事的新意。
劉震雲當年創作的《手機》、《一地雞毛》、《我叫劉躍進》、《一九四二》,王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甲方乙方》,甚至李碧華的《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都改編成為了非常經典的電影作品,這些才是真正富有中國特色電影的作品。
如今,雖然與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仍有差距,但是中國電影的技術、攝影、工業在多年的積累下,都有了飛躍式的進步,但是已經沒有幾部沉下心來打造的好故事、好劇本了。
未來:網劇崛起的啟示
雖然在大熒幕上,近年來優秀作品都不多,但是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卻讓人眼前一亮。《都挺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江大河》等,都成為了現象級的電視劇,引爆收視率的同時也引導社會共同探討話題。
網劇也已經經過了粗糙、野蠻發展階段的網劇,精選了很多網絡小說中的經典IP,不僅有書粉的期待還有著更親近年輕人的觀看方式,《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也在點擊量上有巨大的收穫,而這些網劇中富含這中國文化的背景,引發對歷史文化的關注,也得到了主流媒體的誇獎與認可。
如今,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榜上,票房前10名中除了第4名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外,全部是國產電影,這9部都有著鮮明的特徵和引爆票房的潛質,所以國產電影的每一個進步,都能被觀眾所看到。
所以,作為觀眾和媒體人,我們期待更多的中國故事,否則看到成功的改編電影,誇獎的同時難免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