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洙二婚10年,梁思成待她涼薄,她仍守寡50年,但晚年的做法真狠

2023-02-12     羲和奇談

原標題:林洙二婚10年,梁思成待她涼薄,她仍守寡50年,但晚年的做法真狠

林徽因去世7年,61歲梁思成娶小27歲的女人遭罵,這女人怎麼了?

1962年,34歲的林洙如願嫁給了61歲的老男人梁思成。

兩人的結合,是林洙不顧前夫程應栓的尋死覓活,還決然選擇離婚;

是梁思成不顧兒女阻攔,被摯友張奚若斷情決議、被沈從文痛恨責罵;

是有著27歲年齡差的兩人,頂著老夫少妻絕難共白頭的世俗成見換來的。

(林洙與林徽因、前夫程應栓、梁思成的愛恨糾葛,請見下文)

61歲梁思成梅開二度,要娶小27歲的女人,為何遭到親友團的嘲諷?

這樣不被祝福的婚姻,還能幸福長久嗎?

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到2年,兩人就有了婚姻危機。

1963年「雙反」,林洙被懷疑占用公款遭到調查。梁思成說,如果調查結果是真實的,

我們倆就完了。

此話說得雲淡風輕,不留情面。這是梁思成公開表明自己對林洙的態度:

不過如此而已

在私底下,他對林洙的不過如此,更是比比皆是。

梁思成雖然娶了林洙,但梁家的布置一切從舊,無一不透著林徽因的影子,林徽因那高壽的母親和他們同住,時刻晃在林洙眼前。

(梁思成與林徽因母女)

已經被扶正的林洙有了當家主母的底氣,她開始不動聲色地慢慢消除林徽因的痕跡。

後來還大膽取下了掛在客廳牆上的徐悲鴻為林徽因所做的畫像,也為遺像。

林洙的心機被回了家的梁再冰識破,氣勢洶洶的梁再冰狠狠地甩了她1個大耳光,然後憤然離場,以後都很少踏進梁家。

梁思成眼見了這場紛爭,不但沒有責備梁再冰,還在林洙哭訴時,厭煩地說:何必呢!

是啊,何必呢?

梁思成的言外之意無非是:何必要去庸人自擾爭一時意氣呢?何必要去動林徽因的畫像呢?何必要去惹梁再冰不痛快呢?何必要鬧得家裡不得安寧呢?

自己種下的孽因,惡果便好好承受了吧。

儘管梁思成待她不過如此,但林洙總還是喜歡對外宣稱,她和梁思成的婚姻很和諧美滿,自己是越來越依賴他了。

只是謊言很甜蜜,現實很打臉。

林洙每天要盡力照顧

被林徽因稱之為「無能有愛管閒事」的何老太太

,一日三餐,晨昏定省,事無巨細。

她儘管如此做了,還是不能讓梁思成放心滿意,他仍要每天親自記錄何老太太的身體指標、精神面貌。

但她自己年邁的母親卻帶著她的兩個孩子,領著每月80元的生活費,租住在逼仄的弄堂里,得不到梁思成的半點憐憫,只允許每周來到梁家洗個熱水澡。

梁思成一向不喜歡林洙的一兒一女彤和林哲,尤其討厭林哲。有一次,林哲不小心用梁思成杯子喝了水,氣得梁思成大罵:我真是受夠你了。

(林洙和子女)

以前處處顧忌著林徽因感受的梁思成,甚至連林徽因粉絲的感受也兼顧到。只是在他對林哲吼出「我受夠了你」時,是否想過要顧及林洙這個枕邊人的感受。

對於林洙的兩個孩子,梁思成沒有盡到繼父教導的責任,聽任長大。

在這個重學歷重專業的家族裡,梁思成對林哲的建議卻是:

下農村,上「勞動大學」。

對此他的解釋是:雖然我應該要幫林哲改正,但我的體力和神經上實在是顧不上。

此後林洙的兩個孩子都無緣高等學校,因此在工作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安排。

在梁思成病逝後,林洙四處托關係才終於搞定,兒子給領導當了司機,女兒進來圖書館當管理員。

話說經濟權主導著話語權,不知是否是擔心話語權旁落,梁思成一直掌管家裡的錢袋子,不曾給過林洙掌家之權,也不曾給她質疑梁自己的話語權。

「我不是一個懦弱的人,我只是很能忍。」

林洙曾經這樣評價過自己和梁思成的婚姻。

我很是費解,這樣一個人給不了自己想要的溫暖和尊嚴;給不了父母和子女所庇護的婚姻,忍來何用?

01生前不過如此,生後也無安排

1966年,梁思成也被打成右派,停發了工資,還被趕去了牛棚居住。

林洙這次居然選擇了不離不棄,用自己62元的工資養活著梁家5口人。

每日精打細算,關鍵是還要保障何老太太每餐的紅燒肉不斷。

1968年梁思成病重到1972年去世,都是林洙一直在悉心照顧。

辛苦操持多年,她終於換來了梁思成的一句臨終之言:

這些年,多虧了林洙!

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呀,可也僅僅是感人,並不能當飯吃。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出現了:梁思成並未給林洙的未來,做任何規劃和安排。

是梁思成去得太突然,來不及為林洙細細打算嗎?

顯然不是,從起病到病重,梁思成在病床上躺了1000多個日夜。只要有心,這1000多個日夜裡,可以將林洙和她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得妥妥貼貼。

可是梁思成壓根就沒想過要替她打算,

追究緣由,還是對她沒有用心,不過如此而已。

{林洙瞻仰梁思成雕像}

當時,梁思成除了留下4000元的遺產、一堆沒整理完的手稿,再沒有留下什麼給她。

他們在新林院8號的房子,只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文革後期,林洙還被趕了出去。多年後,她以清華教工的身份,才申請到一套1室1廳的小房子。

有人說林洙愛慕虛榮,苦求的姻緣,也不過做了別人免費的保姆,這是她活該。

梁思成去世時,林洙才44歲,10年婚姻,卻要守寡近50年。

她卑微半生,除了得到一個「中國建築第一夫人」的名號,其實也並沒有得到優渥的物資,到底是名利雙收的願望落了空。

晚年時,有一次林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與梁思成的10年婚姻,您覺得自己得到了什麼?」

林洙沉默良久,然後說:「她給了我快樂!」

是啊,快樂能買我願意,快樂能消千日苦,快樂能抵萬古愁。

但願當時的林洙,在梁思成待她和她的父母子女都涼薄,而她還在盡心盡責地照顧對方和林徽因之母時,心裡真的是快樂的。

也有人因為梁思成待她的涼薄,開始慢慢同情可憐她;又因為她辛苦照顧了梁思成數年,還在梁思成去世後,繼續照顧林徽因的母親何老太太到終老,有人開始慢慢地為她洗白。

在《靈魂有香氣的女子》一書中,作者曾提出,我們待林洙要慈悲寬容一些。

林洙是個好女人,還是壞女人?我們逐漸明白,人生的複雜與曲折遠超想像,猶如情感的豐富與纖細遠非一己之力可以控制。

於是,收起輕易做出結論的習慣,對待周遭人與事,有時,慈悲遠遠比懂得更重要。

如果她一直以一個弱者的姿態默默無聞地活著,想必今天她的風評早已翻天。可惜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她又開始作妖了。

2004年,林徽因誕辰100周年之際,林洙帶著《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一書,出現在各種訪談節目中。

不論是在閃光燈下,還是在書中,她站在一個心疼丈夫的繼妻視角,用哈哈鏡的筆法,有意無意歪曲了很多事實。

後來,

這些被歪曲歪解的事,成為了林徽因被網爆「綠茶」的佐證。

在林洙的哈哈鏡濾鏡下,我們只能看到林徽因小女人的影子:

林徽因一味愛美,拍照總喜歡硬凹造型;

對待感情得隴望蜀,她在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間的左右搖擺、難以抉擇一度讓梁思成深陷痛苦;

梁思成生母本不同意娶林徽因這個兒媳,是她向梁思成哭訴才進來梁家……

林徽因在勘測現場

但是那個迎風沙、踩泥濘,穿著工裝勘測地形,攀高爬低的女漢子;

那個挑燈畫圖,拖著殘軀病體 ,為保護北平古城牆奔走呼告的建築學家;

那個南渡又北歸,身患重病,但為了完成未竟的事業,而放棄去美國治療的愛國學者統統都不見了。

更可笑的是,和書中被消失的林徽因某某事件的真相一樣,

在林洙整理的《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築畫集》、《梁思成全集》等書里,都在上演著

「林徽因的功勞去哪兒了?」

這些書稿,是林徽因生前一起和梁思成調研、考古、論證過的,可林洙硬是抹去了林徽因的痕跡,成了梁思成一個人的成果。

林洙還為這些書都親自寫了序,在排擠掉林徽因的名字後,終於將自己的名字和梁思成綁在了一起。

還有讓人叫絕的是,她選擇性地公布了一些梁思成寫給她的情書:

「愛眉,你一走,好像整個世界都變了,本來象在春光明媚中度蜜月一樣,你一走,天也陰了,也冷了,花也枯萎了……想你極了,歸心似箭,恨不得立刻回到你的懷裡,要是真的要坐火車,我就要急瘋了。」

熱戀時期情書里那些煽情的話,不僅顛覆了梁思成一貫木訥的形象,還硬是給人一種

梁思成愛她,勝過愛林徽因

的錯覺。

大概真的應了那句話:

一個人越是缺失什麼,便越是喜歡曬什麼。

還有更讓人叫絕的是,她居然去拍賣梁思成、林徽因生前的學術手稿、藏品等相關物價。

不僅出書,還搞拍賣

那些年,她親手拍賣掉的有林徽因收藏的清代繡片;有林徽因與梁思成兩人在1927年的訂婚文本;有畫家余紹宋送給林徽因新婚賀禮:一組畫作和扇面。

還有林徽因的嫁妝:一個紅木箱子。這箱子本有一對,還有一隻被漂洋過海送給了林徽因的好友費慰梅。

同時被拍賣掉的,還有梁思成的眾多畫稿、手繪,價值千萬以上,部分價格如下:

林徽因收藏清代繡片(一組九件),成交價:115,000元

梁思成購中原公司股票,成交價:109,250元;

梁思成 聖彼得大教堂(剖面圖),成交價:89,700元;

梁思成 聖彼得大教堂(重建圖),成交價:92,000元;

梁思成 營造法式三十四卷,成交價2180000元;

這些被賣掉的藏品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營造法式》三十四卷帶附錄一卷。

這是梁啟超送給梁、林的新婚禮物,而且這是古代建築的天書,二人視若珍寶。

書上有很多梁思成林徽因的批註,寫得密密麻麻,可見他們倆為了研究注釋,可謂傾盡了畢生心血。

話說,這些有溫度有記憶的東西,自己留著紀念往事不美嗎?有價值的東西多捐獻國家,供後人做考古研究,博一個清譽佳名,豈不更美哉!

(捐贈國家圖書館)

或許有人要說,對一個93歲的老太太,我們的態度要慈悲一些,我們的評價要寬容一些,但是對一個人的評價,不是只關乎人品,而無關乎年齡嗎?

現在提起建築大師梁思成的夫人,我們所知道的、所想到的、所想說的,仍然只是獨林徽因一人而已。

儘管林洙不斷地用出書也好、出鏡也好地刷存在感,但大家仍視她為跳樑小丑,譁眾取眾後再謀取利益。

連央視紀錄片《梁思成與林徽因》,都只講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對學者伉儷的貢獻與成就,半點未提及林洙,因為本來她也沒有什麼貢獻。

所以,林洙高嫁梁思成10年,為其守寡大半生,遭人質疑至今,到底得到了什麼呢?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

關注@含光書影君

看大師們背後的家長里短、愛恨情仇!

通篇繁冗,能夠看完,必是真愛,那就請您點個四連(點贊、收藏、評論、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c2064d8f83ca1090c235dad5507f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