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就不會死去。」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像梵谷這樣劃時代的天才,他們生前淡泊名利,只為追求真理,但他們活著的時候,卻被許多不理解他們的人誤解。
可能直到生命終止的那一刻,他們仍是世俗眼中的異類。但就像梵谷說的這句話一樣,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總會有人用時間去證明這些天才在這世間存在過的價值。
羅巴切夫斯基也是如此。
顛覆認知的求證
作為俄國著名高校喀山大學第一個被立起雕塑雕像的數學家,足以說明羅巴切夫斯基在數學界的影響的確不容小覷,但在1856年羅巴切夫斯基去世的前一天,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理論——非歐幾何理論還未被學術界認可。
相信每個上過小學的人都曾背過平行線的定義,在我們的概念中,平行線有一條重要的定義,那就是永不相交。
羅巴切夫斯基窮盡一生所做的,正是打破這一固有觀念,去證明在特定條件下,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
可是這位偉大的數學家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這「離經叛道」的證明仍然不被世俗接受。
這其中包括當時在在數學上造詣頗深的數學家高斯。
而更多學者僅僅因為守舊和傲慢,就錯失了與這樣一位偉大數學家探討真理的機會。
數學難題——第五公設
其實如高斯這樣的大數學家當時對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不信任,是有理可據的。
自公元前三世紀,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就成為此後數十世紀奠定物理幾何的基本。而羅巴切夫斯基所做的,卻是顛覆這基本。
這就相當於,幾千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在吃生肉,突然有一天,有個人將這肉烤熟了,人們才發現原來肉還可以這樣吃。
這也不難怪大家之前一直在啃「生肉」,因為歐幾里德提出的針對幾何學的五個公設,其中最難證明的第五公設,在無數數學家前赴後繼嘗遍了各種可能後,均遭到了失敗。
無數前人失敗的累積,使這成為一個看似不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接受這項任務並如天選之子般完成這項任務的便是羅巴切夫斯基。
其實所有的成功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作為數學界公認的天才,羅巴切夫斯基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教授了。
雖然年輕,他對專業的態度卻絲毫不含糊,在求證第五公社前,他便已經發表多篇數學論文,受到了數學界的廣泛關注。
推翻歐幾里得幾何
在求證的一開始,羅巴切夫斯基也是按照以往慣常的求證路線,卻發現始終走進的都是一個死胡同。
直到突然有一天像是得到了什麼神啟一般,羅巴切夫斯基想到了反向證明第五公設。
但在反覆求證的過程中,羅巴切夫斯基竟發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幾何體系,這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雙曲幾何。
在雙曲幾何的求證過程中,羅巴切夫斯基打破以往在平面上證明平行線的慣性,而是利用立體思維的曲面。
這一突破性假設,使羅巴切夫斯基幾乎推翻了過往歐幾里得的幾項重要定理。
事實證明,這條前人沒想過的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終於,在1926年,羅巴切夫斯基帶著他引以為傲的非歐幾何理論,走上了學術會議的講台。
在羅巴切夫斯基的想像里,他的這篇論文一經發表該是引得滿堂喝彩,他甚至能想像到坐在台下的其他數學家們那一張張震驚的臉。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論文還未讀完,已有兩位數學家憤然離開。
論文演講完,羅巴切夫斯基用充滿希冀的目光,期待得到在場其他數學家的認可,或對他的理論更完善的補充證明。
然而會場上卻是良久的沉默,尷尬的四目相對。守舊的數學家們不屑或不敢承認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其實是對的。
冷漠傲然的態度,令羅巴切夫斯基感到一陣心灰意冷。
被抵制的數學天才
甚至此次演講過後,羅巴切夫斯基遭到了數學屆的集體抵制。
他們認為這樣一個年輕的教授,大概是因為太過急功近利導致思維混亂瘋掉了。
如果說其他數學家對此僅僅只是保持冷漠也就罷了,但在羅巴切夫斯基此論文發表不久之後,緊跟著另一位數學大咖發表了對羅巴切夫斯基的批判性論文。
此論文一出,更多的數學家開始對羅巴切夫斯基進行抨擊,貶低,甚至人身攻擊。
羅巴切夫斯基開創了數學幾何的新紀元,卻根本沒有得到應得的讚譽和重視。這本已經足夠令一位天才數學家失望心寒。
可晚年的羅巴切夫斯基甚至失去了在喀山大學任職的機會,教授頭銜也被剝奪。
再加上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大兒子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事業家庭上的雙重打擊,使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鬱鬱而終。
守得雲開見月明
月亮與六便士里說過:天才與瘋子就在一線之間。而像高更、莫奈、羅巴切夫斯基這樣的人之所以被稱為天才,大概就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著超時代的理解。
在羅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後,終於有數學家寫下長篇論文證明他的幾何理論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12年前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和發現是多麼的具有先知性。
人們開始懊惱,沒有在這位偉大的學者還活著的時候,親耳聽到他那具有開創性的求證過程和思路。
然而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後人為了表達對他在幾何數學上的重要性,將他稱為「幾何學中的哥白尼」。
喀山大學更是在1893年,為了表達對這位偉大數學家的尊重,更是為了彌補這樣一位數十年前在逆流中仍堅持真理的勇士,為他立起了一座醒目的雕像。
著名音樂家羅伯特舒曼曾說過:「人才進行工作,天才進行創造。」羅巴切夫斯基的一生是充滿創造性的一生,人們很難不稱這樣的人為「天才」,而僅僅有創造還不夠。
羅巴切夫斯蒂夫數十年對真理的堅持態度,才是後世人將他譽為天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