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作為旅遊博主,怎能不到山西走走呢?
時光正好,請隨我一起啟程吧!
不能夠走遍所有景點,那就先挑幾個城市看看吧!
旅行路線
落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租車自駕-晉中平遙古城-晉中祁縣喬家大院-長治上黨門-天下都城隍廟-皇城相府。其中平遙古城停留兩天,喬家大院停留半天,長治停留一天一夜,晉城停留半天。前兩晚宿平遙古城,第三晚宿長治,從晉城離開。
正式旅程從平遙古城開始
中國的古城非常多,整座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平遙古城是比較特別的一處。
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歷史感,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宅子,每一件文物都絕無僅有。
這裡有二十多個景點,如果全部逛完,一天時間肯定不夠,只能挑精華的內容走走。
平遙古城牆
來到平遙,必走古城牆,它是我國四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牆之一,建築風格大氣恢宏,古典式的城門樓和市樓遙遙相對,站在古城牆上可以俯瞰整座平遙古城的景色。
如果沒有時間走完城牆,建議從南門入口檢票遊覽,走完精華段之後轉往其他景點遊玩。
站在南門城樓上,南大街的繁華景象一目了然。
清代中晚期,這裡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之一。
東方華爾街
平遙自古以來就是商業重鎮,清代到民初商業活動最為活躍,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時至今日,南大街、西大街等幾條主要街道依然是北方最有商業氣息的古街道。
漫步在平遙古城的街道上,老陳醋和各種山西小吃的招牌隨處可見。入夜後,霞光和古城的燈光互相映襯,瑰麗、迷人、夢幻,幾條大街比白天更熱鬧了。
平遙城隍廟
平遙城隍廟位於平遙古城城隍廟街中段,始建於明代,歷史非常悠久,但具體年份不可考。
這裡的所有建築物都講究對稱格局,細節處的雕刻較有看頭。
這座城隍廟的總占地面積達到7302平方米,坐北朝南格局,共有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建有牌樓、山門、戲台、獻殿、城隍殿、寢宮,另有六曹府、土地祠、財神廟、灶君廟等,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一個縣的古城隍廟竟然如此豪華。
平遙縣衙
平遙古城還有一個必打卡景點,它就是位於古城中心的古縣衙。
這個縣衙已有1000多年,現存的最早建築可以追溯到1346年。
整個縣衙的占地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這點很多人沒有想到。
走進平遙古縣衙,穿行在各個審案大堂和後花園,仿佛穿越到影視作品裡。
日升昌記
平遙古城裡占比最大的遺址是各類票號和鏢局,最有代表性的是日升昌,它是中國第一家票號。
票號比銀行更早出現,銀行是「進口」的商業模式,票號卻是「中國發明」。
平遙日升昌也叫中國票號博物館,在裡面可以了解到中國票號業的發展史,以及日升昌財東家族、掌柜的發跡史和衰敗史。
協同慶票號
平遙古城另一個代表性票號叫協同慶,創辦於1856年,僅存在57年,屬於當地票號業的後起之秀,這家票號的初創資金只有3.6萬兩,卻以小博大成就一番事業,財東和掌柜的能力、魄力非常人能比。
游協同慶,可以深入地下金庫了解當年票號的運作情況,窯洞式的建築風格是一大特色。
中國鏢局博物館
有票號就有鏢局,兩者就像外賣和外賣小哥的關係,也像線上商家和快遞公司的關係。
平遙的鏢局不僅保貨物,也保人身安全,現代化的說法叫貼身保鏢,行話稱「人鏢」。
在平遙古城南大街的中國鏢局博物館裡,可以詳細了解鏢行的規矩和生活習慣,破解很多小說及影視作品留下來的未解之謎。
平遙古民居博覽苑
平遙古城西大街18號有個古民居博覽苑,前身是「蔚豐厚」票號,細節處雕龍畫棟,前店後居是主要特色。
這裡牆高宅深,南北院由一條狹窄的過道相連,形似元寶,有人稱之為「元寶院」。
遊覽平遙古民居博覽苑,發現元寶元素無處不在,古色古香的環境特別適合拍照。
容易被錯過的馬家大院
平遙古城內最容易被錯過的是馬家大院,它既不在南大街,也不在西大街,而是在相對隱秘的馬家巷,和城牆距離很近,鬧中取靜。
平遙各大票號和鏢局看的是商業文化,馬家大院看的是建築。
從個人的審美角度出發,我認為這裡是古城內最好看的宅子,是古城牆之外,從高處欣賞古城風光的最佳地點。
馬家大院宅子套著宅子,高處通過迴廊和拱橋相連,樓頂的亭子和塔樓最有特色。
這座大院始建於清代同治年間,規模和精細程度不亞於祁縣的喬家大院,總共有大院3座,小院落6座,房間數量達到197間之多,院內街道縱橫交錯,宛如小城堡。
平遙民間一直有「馬家的小金庫拉不完,填不滿」之說。
馬家雖然不算富可敵國,至少富甲一方。
在平遙古城四大家族中,馬家是排在首位的。值得一提的是馬家大院的主人馬中選還是喬家大院的主人喬致庸的岳父呢。
訪民間故宮-喬家大院
來到晉中,當然要遊覽久負盛名的民間故宮-祁縣喬家大院。
多年前欣賞陳建斌和蔣勤勤的同名電視劇時,就對這個地方心馳神往。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張藝謀就攜鞏俐、何賽飛等人在喬家大院拍攝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一舉奪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在北美創下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
秋風微涼的日子,走進喬家大院,一睹「民間故宮」的恢宏與精細,多少故事在風中飄蕩,等待我們去了解。
數代喬家人在大院內居住過,最有名的是喬致庸,他是喬家第三代,早年立志從文,卻因兄長病故而被迫轉投商界。
雖是半路出家,過人的才智和魄力卻在短時間之內顯露無遺。在他的管理下,喬家的生意越來越好。
說到喬家的威水史,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推動包頭城的發展。
喬家大院由六個大院、幾十個小院組成,全部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布局,最漂亮的是中堂院落,這裡是喬家首席名人喬致庸和夫人居住的地方。
穿過懸掛有「在中堂」三字牌匾的院落大門,再穿過一條通道便來到掛滿紅燈籠的院落,這裡是整個喬家大院最大的「網紅」,想找一個合適的拍照機位,需要耐心等待。
磚雕、石雕、木雕、彩繪、牌匾、照壁是喬家大院最為人稱道的建築特色。喬家大院的雕刻大部分蘊含吉祥如意之意,花鳥蟲魚和神話故事是最大的主題。
喬家規定族人不許娶小老婆,即便是生平擁有多個老婆的喬致庸,後面的五位夫人也是續弦,而不是娶來與夫人爭寵的妾侍。
走在喬家大院的巷子裡,仿佛穿越到另一個維度空間。
有門沒有府的上黨門
離開晉中市,我們一路自駕來到長治市。
長治就在晉中旁邊,戰國時期是韓國的一個郡。
這裡有個非常有特色的上黨門,據說是當地的地標景點之一。
上黨門始建於隋朝,已有1000多年,原本是上黨郡署的一個大門。
後來,李隆基到長治(當時叫潞州)當官,大興土木建設衙署,增建了各種雄偉壯秀的亭台樓閣。
如今的上黨門只是兩座樓、一面牆加一扇門而已,形成了「有門沒有府,有門不見園」的建築奇觀。
在唐代極盛時期,衙署的亭堂樓宮達到了280餘間,可惜在金元時期不幸毀於戰亂,如今看到的殘牆和大門是後來修建的。
上黨門左側的樓閣為鐘樓,右側是鼓樓,古時暮鼓晨鐘是一大人文景觀,也是古城的日常。
上黨門各建築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是古時官府威嚴的象徵。
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古典建築多數呈完全對稱格局,上黨門建築群卻並非如此,據說是地勢的原因。
天下都城隍廟
在國內旅行,發現城隍廟多數建在歷史城區,長治市上黨區西火鎮的城隍廟卻建在一座相對偏僻的大山上,過去叫天紫嶺,現為城隍嶺。
這裡距離長治城東南25公里左右,占地面積達到2000餘畝,號稱天下都城隍廟。
為何不叫城隍廟,而是在前面加上一個「都」字呢?
據說這裡的城隍老爺管理著天下城隍。
長治天下都城隍廟依山而建,有點像「天上宮殿」。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被迫外逃,到達天紫嶺時已經身心疲憊,眼看追兵將至,情急之下闖入一座破敗的山神廟,不慎把大門的蜘蛛網戳破一個洞,如果被追兵發現,便知道有人來過,劉秀必定沒有活命的可能。
眼看危機難解,劉秀只能在神前禱告,沒想到剛許完願,蜘蛛網就自動癒合,追兵來到這裡,料想劉秀逃往別處,只好折返,驚魂未定的劉秀對山神充滿感激,登基後將這座山神廟封為「天下都城隍」,並進行重建。
傳說終歸是傳說,多少有點神化,但給遊客帶來了談資。
不是皇宮卻起名「皇城」的皇城相府
山西旅行,自然不能錯過晉城市。
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有一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不是皇帝的居所,卻取名「皇城相府」。
這個「皇城」面積3.6萬平方米,有自己的城牆和城門樓,看起來就像完整的古城池,氣魄和精細程度、防禦功能令人讚嘆!
皇城相府的前身是中道莊,創建者叫陳昌言,他先是在明代崇禎年間考中舉人,四年後又成為進士,早期任職知縣,後來因為能力過人升任為御史。
陳昌言為官期間好評率很高,不過終因過於勞累而辭官回鄉。
中道莊於明代崇禎六年興建,當時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中道莊的興建,主要功能是避戰亂、防流賊。
中道莊之所以發展成皇城相府,源於陳家出了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廷敬。
陳廷敬是陳昌言的侄兒,康熙皇帝的老師,還是《康熙字典》的總閱官,深得康熙器重。
陳家最輝煌的時候,宅第發展成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組成的豪宅。因為康熙皇帝曾經兩次下榻老師的「家」,因此稱作「皇城」,陳廷敬曾經官至宰相,故在「皇城」後面加上「相府」兩字。
皇城相府內的建築多為北方合院結構,從中還能看到窯洞形狀的房門。
一座皇城相府,風光的並非只有陳廷敬和陳昌言兩人。在清末到乾隆年間,這裡「批發」了數十位國之棟才,其中舉人有19位,9人中了進士,6人入了翰林院,貢生一共出現41位。
了不起啊!
河山樓是皇城相府的地標,這座碉堡式建築高30多米,只在南向設了一個拱門,建築未完工之時,流寇突然來犯,當時陳氏家人和附近村民一共800多人棲身樓內,最終安全脫險。
關於門票
進入平遙古城是不需要門票的,但到通票景點參觀需要購票。參觀喬家大院、皇城相府、天下都城隍廟也需要購買門票,在網上動動手指就可以購買了。長治上黨門是免費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