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那些兵,後來怎樣了?

2023-06-11     雲夕客

原標題: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那些兵,後來怎樣了?

1906年清廷組建「皇族內閣」後,徹底暴露了其固守封建皇權,寧可拉著中國一起走向深淵也不願絲毫變革的本質,不少保皇立憲派人事對清政府徹底失望,紛紛倒向革命派。

1911年5月,皇族內閣頒布「鐵路幹線國有」政策,將民辦的粵漢、川漢鐵路收歸「國有」,這並非如同「三大改造」時期的收民族資產以歸國有資產,而是清政府企圖將其國有後再出賣給帝國主義以獲得國外貸款維持其統治現狀。

此等賣國行逕自然遭到了人民的激烈反對,於是「保路運動」興起,清軍武力鎮壓,打死打傷保路民眾數百人。

1911年9月25日,在同盟會領導下四川省榮縣宣布獨立。將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四川形勢全面失控,清廷急調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軍部分入川鎮壓,造成武昌兵力空虛,給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創造了機會。

1911年9月,在武昌新軍中擁有極大影響力的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聯合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於10月6日發動起義,並決定請同盟會黃興、宋教仁來武昌親自指揮起義。

後來由於湖南革命黨人準備不足加上黃興、宋教仁還未到達,遂覺得起義時間推遲十天,於10月16日湖北湖南同時起義。

但是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遭到俄國巡捕逮捕,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亦被搜去,並引渡給清政府,革命領導機關遭到破壞。

革命計劃即將胎死腹中!

當日,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嚴密監視新軍動向。

情急之下,革命黨倉促決定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以第8鎮第8標南湖炮隊炮聲為號,但是由於城中戒備森嚴,南湖炮隊未能接收到起義命令未能發炮,而其他收到起義命令的部隊未能如期起義,氣氛更是緊張。

10月10日早上,起義領導層的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被殺的消息傳入新軍中,起義官兵人人自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死一搏。此時武昌如同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只需一個火星便會引起熊熊大火。

當天,武昌當局又下令收繳新軍的子彈,以防不測。

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張振武與李南星、蔡大輔等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武昌起義的領導層意外地下移到中下層官兵。

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第8鎮工程第8營的革命黨人程正瀛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工程8營總代表熊秉坤率領工程8營攻占楚望台軍械所,獲得大量武器支援。

同時,武昌城內外各協標革命軍響應起義,齊聚楚望台。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王憲章等亦率領部分官兵趕往楚望台。工程營左隊隊官吳兆麟推任為起義總指揮。

1911年10月11日清晨,革命軍光復武昌。

10月11日夜,漢陽光復。

12日,漢口光復。

武漢三鎮全部被革命軍占領,隨後革命軍政府通電全國,清政府統治旋即土崩瓦解……

武昌新軍後來接受整編參加了陽夏戰役,最終失敗,犧牲很多。

武昌起義原領導層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在起義前夕被捕犧牲;

原起義總指揮蔣翊武1913年進行反袁活動時在廣西被捕犧牲。

原起義參謀長孫武后來參加過革命,不過也進行過擁護黎元洪、袁世凱的反革命行為,1939年在北平病逝。

原起義總理劉公1920年因肺病在上海逝世。

起義領導者之一的張振武1912年被黎元洪勾結袁世凱殺害於北京。

張振武

起義領導者之一的李南星在隨後的與清軍作戰中犧牲。

起義領導者之一的蔡大輔在進行反袁活動時被捕,於1915年在武昌就義。

新軍領導者之一的蔡濟民先後任護法軍政府鄂軍總司令、鄂西靖國軍總司令,1919年在利川被川軍旅長方化南殺害。

新軍領導者之一的吳醒漢先後任湖北軍政府軍備司司長、戰時司令部作戰主任參謀、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黎元洪大總統府顧問、孫中山大總統府參軍、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等職,1938年病逝。

起義新軍軍官王憲章多次參加革命,1914年進行反袁活動時被袁世凱部下馮國璋殺害。

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在軍中多有建樹,後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1942年1在武昌病故。

新軍起義軍官熊秉坤先後參加過「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後來任職於國民黨政府和新中國政府,1969年病逝。

打響起義第一槍的程正瀛後來參加漢陽保衛戰,第二次革命反袁活動中,因革命派內部鬥爭而被害。

程正瀛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d206e8eacf70bb6dffe970ca8355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