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王爺府,後成為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不願提它

2022-02-26     李藝南

原標題:它曾是王爺府,後成為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不願提它

引言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憶帝京》

北京是我國的古都之一,明清兩朝的都城都建在北京,新中國成立後,也將這裡定為了首都。正是因為悠久的歷史,北京城內有著大量古建築,還有著很多的傳說。在北京有著這樣的一座房子,他曾經是姚廣孝的宅子,後來清朝建立後,又成為了王爺府,而現在這座宅子已經成為了北京「四大凶宅」,老北京人根本就不願意提它。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這棟王爺府的故事。

一、二龍路的宅子

這座王爺府坐落於北京的二龍路,之所以會取這樣的一個名字,還要從元朝開始說起。在元朝的時候,北京還叫做大都,當時由於這裡地勢很低,在街道上形成了兩個水坑,經常散發出各種的臭味。但當時的人非常講究,沒有把這兩個水坑稱之為臭水溝,而是起名叫做二龍坑,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將這兩個坑給填平了,於是就將這段路稱之為二龍路。

從這個水坑就可以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二龍路這一塊是比較偏僻的,沒人會願意將自己的宅子修在附近有臭水溝的地方。後來有一名叫做姚廣孝的人,在這裡修建了宅子,這裡才漸漸有了名氣起來。姚廣孝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後來他協助朱棣發動靖難,在朱棣當上皇帝後,他就選擇了隱退,並且也沒有更換自己的住處,依舊還住在二龍路那裡。後來姚廣孝靠著朱棣賞賜的財富,將這棟宅子修建的越來越好。

二、鄭親王府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棟宅子在北京人看來就有一些邪氣了。首先這裡有兩個臭水坑,其次宅子旁邊就是刑部大牢,經常會有被打死的犯人從家門口拖走,所以從那個時候起,也稱這裡為鬼門關,後來為了好聽,又改成了貴人關。據一些人回憶,曾經在晚上的時候,聽見這裡有鬼哭狼嚎之聲。

後來隨著清兵入關,明王朝變成了清王朝,這棟宅子也換了主人。當時這棟宅子的新主人是清朝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他可是清朝鼎鼎有名的人物,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曾經還和多爾袞當過對手,從此這棟房子也就改名為鄭親王府。後來到了咸豐年慶,新的鄭親王是端華,他頗受咸豐的器重,在英法聯軍打進來時,端華還成為了著名的顧命八大臣之一。

這顧命八大臣比清朝時的八大鐵帽子王差得遠了,八個大男人竟然被慈禧收拾得服服帖帖,瑞華也落了個自盡的下場,爵位也被剝奪,王府也被收了。後來到了同治年間,才把這棟王府還了回去。但沒過多久,又遇到了八國聯軍的入侵,鄭親王府作為當時北京鼎鼎有名的宅子,首當其衝被搶了。而且此後八國聯軍還把鄭親王府門前的鬼門關,當作了刑場,再一次將這座王府的名聲給毀壞了。

三、成為了大學校園

在清朝滅亡後,鄭親王府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榮光,大家為了生活,只能變賣祖上留下來的家當,那個時候甚至還有王爺為了活下去,跑去拉人力車,跑去給人唱戲。而最後的鄭親王昭煦,也沒有守住自己的祖產,他以十萬兩銀子的價格,將王府抵押給了神父包世傑。後來不知因何原因,傳出來了一些流言,說洋人在這棟宅子弄些西洋旁門左道。這個流言雖然很沒有根據,但卻流傳的越來越廣。

後來因為昭煦還不了十萬兩銀子,就將王府賣給了中國大學當做校園,雙方協定由學校將這筆錢給還了,但是房子歸學校,昭煦還得了一個校董的位置。昭煦是當時無數滿敗家子之一,他不僅將王府給賣了出去,還將祖墳上的參天大樹,給當作木材賣了出去。後來還是沒錢,又將祖墳上的馱龍碑賣了出去。自己挖自己家的祖墳出去賣,這也算是千古奇觀了。

結語

總的來說,這座王府修建的還是非常漂亮的,有著「惠園」的稱呼,但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名聲一直不好。民國時還在這裡拍了《十三號凶宅》這部鬼片,據說這裡面有13件兇殺案,留下了13個惡魂,這個故事雖然是杜撰的,但也使得這座王府的名聲直接掉到了冰點。當然了,這些故事大家聽聽也就就可以了,我們現在是一個科學的時代,這些鬼神一說。

參考資料:

《憶帝京》

《十三號凶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c02394b930ed397deb036671aca6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