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一季度虧損2960萬,品控、售後、智能服務等更是投訴「重災區」

2022-05-30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小牛電動一季度虧損2960萬,品控、售後、智能服務等更是投訴「重災區」

按:投訴量高達1668件,品控、智能服務、售後等屢遭投訴。

近年來,比摩托車輕便、比自行車輕鬆的電動自行車成為了很多人出行時較常選擇的交通工具。而說到電動自行車,除了雅迪、愛瑪、台鈴三巨頭,如小牛電動這樣的新勢力品牌也很受部分年輕人的青睞。

5月23日,小牛電動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期內營收5.7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1%;凈虧損2960萬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540萬元。財報顯示,小牛電動一季度共賣出16.37萬輛電動踏板車,其中我國市場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14.9萬輛。

圖片來源:小牛電動官網

高銷量之下,小牛電動的產品質量和服務體驗也有較多值得詬病之處。目前,在新浪旗下黑貓投訴平台上,小牛電動的投訴量達1688件,其中包括電池質量、智能服務、維修售後等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投訴量高達1668件,品控、智能服務、售後成投訴「重災區」

早在去年3月,《消費者報道》就曾關注過小牛電動車新車「趴窩」、電池起火等質量問題:有消費者投訴稱新購買的小牛G0 都市版電動自行車在購買一個月內多次出現故障,但經銷商門店拒絕換新。一年過去,類似的問題依然時有發生。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消費者投訴稱三包期間,電動自行車出現故障後,售後保修一直沒有反饋。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關於電池質量相關的投訴也有不少,例如電池故障、無故掉電、自動斷電等。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資料介紹,作為目標用戶年輕化的新勢力電動車品牌,小牛電動是目前在智能化領域投入比較多的電動車品牌。小牛旗下的電動自行車均支持手機與控制器的連接,在APP上可以查看車輛位置、騎行軌跡、電量統計等情況。

然而根據消費者投訴的情況,小牛電動的智能定位服務在實際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據介紹,小牛電動的銳智科技可以實現從車輛狀態、電池電量、車輛定位、解鎖、行駛軌跡到整車健康管家功能的全面數字化,但該服務的收費、續費價格不明的問題也遭到了眾多消費者投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針對上述問題,《消費者報道》於5月28日向小牛電動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315期間曾被點名違規改裝提速問題;旗下產品曾多次抽檢出不合格

除了消費者投訴的種種問題,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多家品牌電動自行車公然違規提速的亂象,其實也包括小牛電動車。

根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而小牛電動自行車工作人員卻表示:「解碼是可以解碼,高配的車子能到40公里/小時左右,低配的車子大概30公里/小時左右。」

針對315晚會點名的「違規提速問題」,小牛電動於3月17日發文回應稱,「感謝媒體與社會的監督和關注,小牛電動嚴格執行國家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標準,嚴禁任何違規行為。為保障用戶出行安全,小牛電動第一時間已經展開對全國經銷商網點的專項核查行動。」

另外,小牛電動旗下產品還曾多次在抽檢中被查出產品不合格。

在去年8月,因在合肥、海南、廣西等地市場抽檢中查出產品不合格,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曾被罰30萬元。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在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監督抽查中發現,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規格型號為TDT10Z(生產日期:2019年6月25日)的電動自行車,在照明項目不合格;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監督抽查中發現,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規格型號為TDR06Z-1(生產日期:2019-06-06)的電動自行車,短路保護、使用說明書不合格;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監督抽查中發現,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規格為TDR06Z-1(生產日期:2019-04-28、2019-05-15)的電動自行車,尺寸限值、蓄電池防篡改項目不合格。因此,常州市武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做出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9800元,處罰款290200元,以上罰沒共計300000元。

2020年4月,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3個規格的電動自行車不合格,其中就有TDR06Z-1的規格型號,原因是「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尺寸限值、過流保護功能、使用說明書項目不合格」,其餘兩款規格型號為TDT09Z-2和TDR21Z。

另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曾通報該公司生產的一批次小牛電動車因淋水涉水性能項目不合格。

小牛電動產品提價後,一季度依然「增收不增利」

與雅迪、愛瑪等品牌不同的是,小牛在創業之初便將產品定位為高端智能電動車,旗下車型定價大多在5000元以上。

雖然小牛隨後也有發布一些價位在兩三千元的產品,但有數據顯示,2020年小牛電動車的平均售價為3572元,而作為競爭對手的雅迪和愛瑪分別為1342元和1477元。

圖片來源:小牛電動官網

今年3月21日,小牛電動發布公告稱,受上游鋰電等原材料大幅上漲的影響,小牛電動將於2022年4月1日對全系鋰電產品零售指導價進行一次上調,上調金額200至1000元不等。

對於漲價,小牛電動CEO李彥曾表示,此次漲價是應對供應鏈漲價的手段之一。如果想要通過其他手段應對成本上漲,只能整合上下游。「小牛電動還沒有足夠的體量,漲價實屬被動。」李彥還表示,即使漲價,這一幅度依然無法覆蓋成本上漲,需要犧牲一定利潤。

再看回小牛電動一季度財報,小牛電動2022年第一季度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163,659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4%;但虧損為2960萬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540萬元,同比擴大448%。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抬升是小牛電動給出的業績下滑原因之一。

有業內觀點認為,小牛電動車的產品平均售價已達4000元,售價在同類產品中偏高,此番漲價或對其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小牛的業績表現短期內很難逆轉。

在激烈市場競爭下,一直謀求轉型的小牛電動還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跨界做起了電動汽車,創立了品牌「自游家」。

目前自游家的首款車型自游家NV尚未正式上市。然而在小牛電動品控、服務屢受消費者投訴的情況下,不免容易令人滋生「雙輪還沒做好,就來跑四輪」的疑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1ec2548b00bcfeb21069458e6e0d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