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金代名醫家張子和著作

2022-01-14     中華古籍善本

原標題:儒門事親:金代名醫家張子和著作

本文所介紹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儒門事親》是金代 張從正 編撰中醫著作,共十五卷,成書於1228年。秉承張氏「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之思想,故命名為《儒門事親》。書中前三卷為張從正親撰,其餘各卷由張氏口述,經麻知幾、常仲明記錄、整理而為完書。

《儒門事親》是金代著名醫家張子和的名著,是一部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的著作。金元時代是中國醫學史上的閃光時代,所謂「醫之門戶於金元」。張子和為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攻下派的一代宗師,要了解金元醫學體系,理解攻邪正的臨床方法和意義,《儒門事親》是必讀之書。

《儒門事親》,綜合性醫書。十五卷(一作十四卷)。金.張子和撰。撰年不詳。張氏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書中詳細介紹他用三法而賅盡諸法的學術見解和各科多種病症的臨床實踐。有不少精闢的論述和創見,並附較多治案。相傳此書系張氏向麻知幾、常仲明等講學內容,由麻氏等整理而成(或認為前三卷系張氏自撰)。全書論述病症分風、暑、火、熱、濕、燥、寒、內傷、內積、外積共十形,較系統地反映了張氏汗、吐、下三法的理論和實踐,對讀者多有啟發。但作者過於強調三法對各科臨床的應用,甚至提出:「汗、下、吐三法賅盡治病」,似不免於偏頗。現存多種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後出版排印本。

全書各卷由諸篇論文彙編而成,每卷含數篇論述,有說、辨、記、解、誡、箋、詮、式、斷、論、疏、述、衍、訣等體裁。包括:「事親」本書。治百病法,十形三療,雜記九門,撮要圖,百法心要,三法六門,「三消論」(劉完素),扁鵲 華佗 察聲色定生死訣要,世傳神效方等幾部分內容。

該書注重闡發邪實為病的理論,倡導攻下三法治療諸病。書中以六邪歸納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為「六門三法」,此即為該書創立的「攻邪論」的主要思想。

在具體應用汗吐下三法時,作者從治法範圍,適應證、禁忌證等方面作了系統闡述,較前人認識有了較大的擴充。三法均有具體用法、注意事項、禁忌證,應用範圍廣泛,內容豐富,所用藥物遵崇完素,偏於寒涼,頗有心得。

同時書中對應用補法有獨到見解,認為邪去後才可言補,重在以五穀、五蔬、五果、五畜、五菜充養之,並批評世風好補之偏。

後人對該書突出的攻邪論思想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因為該書治病偏於攻邪,也受到一些醫家如朱丹溪的批評。

作者簡介:

張從正,字子和,號戴人。金朝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是繼劉完素之後以自己獨創理論轟動金元醫學界的人物之一,力主汗、吐、下三法, 為攻邪派」的代表。約生於金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年),卒於哀宗正大五年 (1228年),享年七十二歲。

上文所介紹的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紀書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製古籍善本、中國古畫高仿複製品,可關注、收藏孔夫子舊書網上的店鋪 原典紀書局,歡迎評論、留言,私信

編輯: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0ff8a35fdaef25703ac6cf83f06a4c7.html